藏书架 登录注册
铁窗漫记 > 铁窗漫记最新目录

死囚倒计时《4》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笔者很小的时候听家里的老人讲过一个实例。.

在封建王朝有皇上那年月,本地人对执行死刑叫作“出红差”。要受刑的死囚在县或府衙门领受死签后去刑场的路上,押解的狱卒不断撺掇死囚向街两边的店铺要鞋帽衣服及吃食,“都要走了,穿整齐点。”按民俗惯例这些店铺都是要免费白送的。而实际上犯人就刑后,鞋帽衣服就被行刑的狱卒们扒下来,几个人分了。这也是那个年代狱卒禁子们的一点好处,当时把官场上下的这类事俗称“出息”。所谓“出息大”、“出息小”就是指得到的好处多与少。当今社会的这类“出息”似乎都叫“含金量”了。但扒死囚衣服的事,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显然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一次,一位走向刑场的死囚路过一家包子铺,忽然想要吃包子。店主给拿了一盘,死囚吃完上路满意地去了。而件事却留下了“典故”,人们开玩笑说某人不得好死,常说某人要吃那个店铺的包子。出于普遍的趋吉避凶的心理,后来弄得竟没人再去那个店铺吃包子了,那个包子铺也就只好关了张。

历史上的死囚临刑的“送行饺子”、“辞阳饭”之事,笔者以前也是深信不疑。但公元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市一所中绝无此事,确也是笔者亲眼所见。

自打坐牢以后,从来没有人给老李上过钱、上过物。老李在牢里一直享受全额国家拨款单位的待遇。除了进号时随身穿的几件衣服,可谓一点私的东西都没有了,整个人全是公家的了。

人之常情,古今同理,人在临死前总要尽可能地要享受享受,表示没有白来这个世界一趟。特别是走上刑场这种能够预知自己死期的死法,临刑前总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吃点好的,穿得体面一点,使自己得到一点精神上的安慰。可老李自己连个吃方便面的经济能力也没有,这方面也没有政府的待遇可以享受。为了藉慰一下他的心理,让老李走好人生的这最后一段路,号里也就只能实行“官毙民助”了。

老李刚洗完澡坐下,刘号长就甩过去两盒红塔山。这种硬翻盖红塔山目前号里只有号长一人享用,我打进来的那条软包的,现在成了我和号长的招待烟。我在提讯时才找刘号长申请一包,在提讯室“待客”用,刘号长也是出去到管教那谈话或是提讯时才让老四给他拿一包。老李接过烟还客气,只要一盒,说:“抽不了那么多了”。号长说:“临走,你不是也得和大伙意思意思吗。”老李会意,这才收下。吃晚饭时,正好我们“一伙”老刘的家属在饭馆买了两份扒牛肉条(老刘说是黄焖牛肉)托门子(就是托请人,号里根据传承还是使用老说法,叫作“托门子”)送了进来。号长先给老李的饭盒里拨了几块,又把我们“一伙”的广味小腊肠给拿了四根。老李接过去,谢过之后,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