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黄骅”虽身负命案,一审后挂了链,现在又坐以待毙,但精神上还挺乐观,对即将到来的“毙”好象看得也很淡然。.在号里他经常念叨一句话,就是:“要死屌朝上,活着接着逛。”这句话在他这个最年轻的死刑犯嘴里说出来,对号里其他那些牢犯们颇有震撼的力量。由于其内容方面和号里人的现时思想有很大的相容性,大家都拿它当做了自己的心灵鸡汤,进而又成了我们号“思想工作”的一件战无不胜的常规武器。全号的人都奉为箴言,渐渐就全学会了,哪天都有人学说几遍。号里的人特别是刚进号的“新收”们,情绪往往都在不佳的状态。这时候就用上这句话了,遇上哪一位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有人就会模仿着“黄骅”的口音对着其人来上一句“要死屌朝上,活着接着逛。”不过,由于他那口黄骅口音很有特点,要想把他的黄骅口音学得很“黄骅”也不容易。何况号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除了本市的有三四人操市内方言外,其余几乎一人一个调。各个方言区的语音,西南的n、l不分,华东的王、黄不辨,;安徽的没有j、q、x、全是z、c、s;东北的没有z、c、s, 又全是zh、ch、sh;而有的地方倒是j、q、x、z、c、s全有,可又缺了zh、ch、sh。.苏腔徽调、南腔北调的“黄骅”口音常常把大家逗得忍俊不禁。往往那个“工作对象”对箴言的内容,一时不一定能接受多少,可对众人的这一通“黄骅”口音却不得不无奈地全盘吸收,往往也禁不住跟着大家一起大笑起来。黄骅“箴言”也算为我们甲四人员的“情绪调整”工作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笔者已出号多年了,但我估计,鉴于他的这句“箴言”的实用性,至今可能还在我们甲四号里里流传着。
有这句箴言垫底,黄骅在号里显得无忧无虑。号里在板上不允许站着,平时的移动都要采取坐姿,在牢里坐板坐久了的人连走路的功能都有点退化。黄骅放茅或是洗澡有时提着链走上几步,慢慢地身子还轻微有些晃,看上去还真显出点“逛“的味道。
现在号里,家里有人管他,每个月大约能给他上100元,有时还多点。他和安徽的作法差不多,先花20多元买一条最低档烟,再与别人合伙买一箱方便面,其余的买点花生米,榨菜之类。小小年纪他还抽烟,而且烟瘾还不小。按说每月一条烟,核三天多点一盒,计划着抽,一天也能有六支烟可抽。可其人也与安徽一样好赌,并且也是和安徽一样技术欠佳,又因为年龄太小,心智方面毕竟抵不过那些久经沙场的老赌徒们,再赶上手气不顺,又是和安徽一样,那条烟赌不上三五天,输的也就差不多了。长赌尚且无赢家,况且也没见他怎么赢过,所以,一条烟真正抽到他自己嘴里的已然寥寥无几。烟没了,不光赌资告罄,无法上场一搏了,而且自己在下次家里给上钱之前也就“扛刀”了,一个月这样的时候居多。作为一个挂链的他现在也坐在后排。我们俩人之间原先隔着一个老李,老李走链以后,我们的座位就相邻了。有时看到我抽烟,可能实在扛不住了,当我抽得还剩下一点,大约离过滤嘴还有一厘米多点长度的时候,就轻声对我说,“这点给我抽吧。”我当然从命,急忙递给他。他拿过去后抽得津津有味。第一次和我说时,我没好意思给他那点,而是从烟盒里拿出一支来送给他,他再三推辞不要,就只要那一点点。无奈,只好就给了他那一截烟“臀部”。有时,看他实在谗兮兮的样子,我不禁也把才抽了一半的烟送给他,他这时还能接受,一个劲的谢谢。我以前在外面时抽烟的量并不很大,但特别喜欢在看书阅读时享用此物。现在在号里又没有别的事情,坐在板上除了和右边的老刘有时聊聊天之外就是看书,看书的时间多了,抽烟的量也就逐渐增大了,随着手不释卷来了个手不释“烟”。后来想想,我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当着一个“扛刀”人的面就那样大抽特抽,也算够“残忍”的了。我慢慢发现,黄骅也仅仅限于在坐板的时候找我讨要“抽剩”的残余烟,而且从不要整支的。有时我拿出烟来时也让给他一支,他也不要,而是轻轻说:“你先抽。”意思是我抽剩下再给他,他才会接受。并且我也发现黄骅的这种行动仅仅对我而已,对其他人,包括和他经常在一起打牌说话的人也都从没有讨要过香烟,哪怕是一个烟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