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铁窗漫记 > 铁窗漫记最新目录

十八岁的死刑犯《5》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黄骅”很喜欢看书,由于他挂链也坐在后排,也享受待遇,可以在坐板时看书。.号里当时正有几本书流传,每当坐板时他就埋头看书。但识字不多成了他看书的最大障碍,大约平均每看一页就会遇到一两个障碍。我坐在他旁边,恰恰又比他多认识几个字,正好备以顾问。问的次数多了,可能也怕我嫌麻烦。为了减轻我的工作强度,他就常照着自己的理解先读出来,再让我校正。读对了,我只须用鼻子轻哼一声示意就可以了,读错了我再纠正。一次,他看的还是本“中国古典文学”,手指着两个字给我看,口中轻念:“踢死?”

我看了一眼,校正:“赐死。”

看他还在疑惑的眼神,我又轻声简单地给他讲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恰恰问我这个,也奇了怪了。对别人来说这没什么,可他手上现在就戴着捧子,这个字眼对他来说就应该是很敏感的了,我解释的不得不婉转隐晦一些,唯恐触动他的神经,引发他的不良情绪。

黄骅自己到满不在乎,恍然大悟地说:“原来是让他去死。我说皇上怎么还自己去把人‘踢死’呢。”

黄骅在号里不仅每每仗义执言,而且还喜欢“实话实说“,况且已经挂链了,更毫无忌讳,是一个经常缔造 “语录“的人。除了上面那个十字箴言,还有一句也被号里人视为经典。由于太年轻,虽然不算是情窦初开,但总归也对男女情事还很懵懂好奇,总有点神秘感,真应了一句老话,这种事作的不说,说的不作。黄骅可能也是缺乏实践的机会,在号里就经常念叨这么一句话:“为X生,为X死,为X奋斗一辈子”。他喜欢和一帮年轻人在一起玩,也开开玩笑什么的。可他太年轻了,号里其他人都比他大,最少也大个四五岁。甲四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是一个人数最多的群体,看到他稚嫩的面孔,有时就拿他当大孝逗逗趣。有个结了婚的年轻人拿他的这句话说事,坏笑着问他,“你这马上就‘一辈子’了,为X奋斗过几回,开过“荤”吗。还是童男子了吧?”先头黄骅还嘴硬,装作久经沙场老江湖不屑的样子,说:“这还不简单,一百块钱一次,我们老家那边五十块就行,‘小姐’有的是,那玩意干过N次,都干腻了。”看来在外面时也没少上网,还懂得“N次”。听他小小年纪“都干腻了”,一帮坏小子就都起哄地笑,问他知道往哪…..吗。大家都知道他二审已开过庭了,又没什么重大立功表现,改判的希望很渺茫,已经来日无多。说笑过几次以后,有和他关系不错的私下偷偷问他,是那么回事嘛,这辈子真不亏了?他心里起了涟漪,不得不低声承认以前就是找过几次“小姐“,也并没干过“真”的,自己恨恨地说:“老子就是在这上面太亏了,一次真的都没干过。有一次和一个小姐要干,可他妈太激动了,没等……一下子就出来了。”

后来我开放后,从报纸上得知,就在我从甲四出号三个多月后,“黄骅”在当年国庆节前的那一批中“走链”了。报纸上公布说,三人团伙抢了300元,一部手机被摔坏了,他们没有要。抢的车开出不远,车技不支,遂弃车逃逸。三人都被处决。

走链的老李在号里时就常和他开玩笑,说他们这是“一赔三”,太不合算。那两位同案不知年龄几何,估计年龄也大不到哪去。我们号这位,才刚刚成年,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去了。他罪有应得,法律是公正的。不这样,何以告慰那无辜死去的受害者。可再想想,他如果不去抢劫杀人,一生就算不辛勤不辛苦就是本本分分地劳动,也不知能赚到多少个“300”元呐。

杀人偿命,亘古以来的法则。不为他惋惜,但我们应该为那个鲜活的刚刚十八岁的生命叹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