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震动 > 震动最新目录

第三章 疑虑顿生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来过渡一下,今后到全国人大或政协,含量是不一样的。

方林书记,见过面但没有打过交道,只知道也是一位从基层企业干起来的实干家,也比较好接近。这样的人你最好实话实说,越掩饰越说明问题。因此闫博年与方林的谈话直截了当,而且开宗明义齐天翔是他的女婿,想借调过来历练历练。当然也没有忘记介绍齐天翔博士、副院长、行政法学专家权威的身份。

方林很爽快地答应了,只是对去纪委挂职很不理解,认为直接挂职省政府政策研究室或法制办副主任来的简单,挂职结束直接任命副秘书长,而后直升秘书长,这样来得痛快。

闫博年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方林书记的答复和赞许不是客套,也不是强龙不压地头蛇的谦让,而是实实在在的将心比心。因此在感激的同时,也对方林书记的疑问一一作出了解释,并详细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和考虑,以及自己为齐天翔设计的路径,只是没有合盘托出下来的目的,毕竟不是很熟,毕竟还没有无话不谈的交往和交流,但相信以方林多年为政的经验和感觉,也能够明白这里面蕴含的意图或用意。齐天翔年轻,又是学者出身,没有行政工作经验,特别是处理繁琐复杂行政事务的经验,猛然接触实际经济事务,不但难以适应,而且面临着复杂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权利和金钱利益的诱惑,心态的调整尤其需要时间,更需要合适的平台。纪委相对超脱一些,接触实际利益的机会相对少一些,而且可以通过现实教育提高自己的警觉,对完善自我有一定的好处,况且现在反腐形势严峻,纪委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面对新形势下腐败多发和发生方式方法的花样翻新,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与工作实际。

谈话很简单,也很顺利,只是到齐天翔这里不太顺利,尤其是闫丽的强烈反对,这是闫博年始料未及的。望夫成龙是每一个女人都渴望的事情,怎么自己这个女儿却这么反对丈夫从政。

劝导,讲解,甚至动用闫勇和谭平山来劝说,总算是让闫丽认可了,但齐天翔的态度却不温不火,第一次谈话尽管有些迟疑、犹豫,但态度是明确的,“听从爸爸的安排”,这此后都是这样,不排斥也不积极。这倒是让闫博年有些担心。

闫博年明白,让齐天翔离开他熟悉的行政法学领域,离开他如鱼得水的学院科研和教学环境,的确是有些差强人意,有些为难齐天翔,但学院的环境毕竟不同政界,而最后的归宿还应该是政界,毕竟政界是展示能力最好的舞台。这些闫博年没有明确说出来,他希望齐天翔能在今后的经历中悟出这些,那才是他自己真正的东西。

事情一切都顺理成章,办理借调,挂职省纪委常委、纪委调研室主任,都顺顺利利,以至于挂职结束,中央党校厅级干部学习班结业,中央纪委的报批,省委组织部的任命,都正常而按部就班地进行中,只等组织部老陈他们中组部集中学习回来,宣布任命就全齐了。谁知中间会出这么个幺蛾子。

是谁呢?这是困扰闫博年的问题,这肯定不是针对他闫博年的,他已经于去年退了下来,而且是一退到底,不到全国人大或政协任职,并且也坚决地拒绝到北京安家,只在省城河州市临近南部山区的郊区找了一个平房小院安顿了下来。搬出了省政府宿舍,也就远离了是非,事实上闫博年本身也就没有什么是非。他从企业起步,到河州市,再到省里,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完整,既不拉帮也不结派,踏踏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做事,以太极高手般的闪转腾挪和推挡,抵御着各种诱惑和干扰,尽管也有部下旧故的关系需要照顾,但也仅限于适度和平衡的界限,这种分寸闫博年把握的很好,以至于老王也说他俩是绝配的夫妻。

不争权,不争利,不争名,也就无所谓争夺了,也就无欲无求了,还有什么能撼动平和的心境,撼动做人的道德和准则呢?

这不会是针对自己,闫博年自信,也没有人会给他这个离休干部下眼药。方林一年前调进了中央,过渡的结果不但是全国人大副主任的位置靠前,而且还拥有着实际的权利。随着闫博年的离休和方林的调离,中央同时调整了河海省的党政一把手,而且都是从中央直接空降的干部,可见中央对河海省经济总量的倚重,还有就是对河海省区位的重视。

那么就是针对齐天翔的了,为什么呢?这是闫博年始终迷惑的问题。自从挂职省纪委调研室主任之后,机关里就跟没有这个人一样,这固然与机关人员多、部门多有关,省委加上省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近万人的庞大群体,一个副厅级干部,而且是省纪委这种冷门单位的干部,出头露面或招摇过市的机会是很少的,起码不是很多。不是有这样的调侃吗:“省级好几桌,厅级礼堂里搁,处级广场里面差不多”

这样的调侃说明了官员职数膨胀的现状,但凡一个单位都要有行政级别,或者相当于什么级别,这是对单位职责的认可,也是单位工作的肯定,因此有级别就要有相应职数的配备,还要有一些没有级别但要享受级别的干部,巡视员、助理巡视员,这是厅级待遇,调研员、助理调研员,这是处级待遇,享受待遇也不仅仅是荣誉,而是实际利益,什么权利或福利到什么级别,都会有着明确的规定,一条线就会伤及很多人的利益。住房、医疗、差补等等,因此很多没有相应职务的也要享受级别,比如复转干部,以往在军队的待遇职务不但不能降低,还要相应的维持,或上挂一级享受政治待遇和经济利益,而对于很多的军队复转干部的级别问题早有微词,说部队为干部好安置,或不至于难以安置,都在干部复转之前上调一级或半级职务,以至于副团到了地方都变成了正团职。对于这些闫博年很是理解,也理解军队的苦衷,都是四十大几的年龄了,在部队大都工作了十几二十几年,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而且很多都是在基层一线,甚至在极端艰苦的高原、海疆戍边守卫。由于部队军事化、专业化的因素,他们的所学所长基本是与地方经济建设脱节的,除了军事技能和政治素养,转业到地方很难有发挥特长的地方,除了政工干部,能做的确实不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的动力和精力都很有限,但地方又不能不接纳这些有功之臣,而且部队能给这些复转干部最后的温暖,也就是不违反原则地调高待遇了,也是情非所愿,情有可原。

由于处级在省级机关属于最基本的单位,而且很多类似部门或单位也享受

本章 共5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