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月澹千门 > 月澹千门最新目录

白玉京(三十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京城的秋天,向来气候干燥,可打至奚北望被神策帝下令押解入京以来,淅淅沥沥的秋雨便缠绵不绝,一天凉似一天。

京中的百姓暗地里都说,这是奇冤。大旱之年,这是苍天衔泪。

寂寂定,凄风苦雨。

千步廊中,每隔百步飘摇一盏风灯,微弱亮光聊胜于无,黑暗夜色中勉强照出道路。

非常时期,千步廊中通宵点灯,方便晚下值的官员。

只是到了这个点儿,各大衙门的官员早已散尽,惟吏部衙门中孤灯独焰,清冷夜雨中照亮一方窗扇。

水执已经灯下枯坐了两个时辰。

秋雨飘窗,檐水滴石,满耳天籁愈衬出这夜的静寂。

青黑书案上平平铺展着雪白笺纸,他手中拈着一支羊毫,笔锋的墨早已干涸,枯结一起。他浑然不觉。

严弼的手段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周密复杂。

贺遵等给事中上疏驳斥《二论复河套疏》之后,立即引来的清流的反击。随后二党都御史相继奏本弹劾,几成混战之势。

然而正当言官相持不下之际,原甘肃总兵郭青羊被秘密提解入京,送入皇宫面圣。

郭青羊乃将门之后,其父郭啸,乃是曾经的叶家将,浮图川一战中,为神策帝挡去一箭而身亡。

郭青羊提及这些旧事,成功唤起了神策帝对当年生死一线的可怕回忆。据说当时神策帝阴沉着脸坐龙椅之上,一言不发。经历过当年那些事的都心中透亮:皇帝害怕浮图川之难的重演。

奚北望本来就是急躁火爆的脾气,治军甚严,对待违背军令的下属更是不留情面。郭青羊一桩桩事情添油加醋地讲出来,又兼悲愤激昂辞句,令神策帝击案大怒。郭青羊趁机接连揭发奚北望违抗圣令、掩败不报、虐待军士、克扣军饷、好色贪淫等数项罪名,又指称奚北望贿赂辅臣葛秋庵,沆瀣一气争功牟利。

此时节,严弼的口令密传而至,命令吏部牵头奏本,推波助澜。

水执没有办法违抗。

如果说此前言官进言、二党相持不下时,神策帝还摇摆不定,那么郭青羊的意外出现,则是彻底触痛了神策帝最脆弱的那一根神经,让他坚定了将奚北望论罪处理的决心。

严弼的成功已经注定,无可以动摇。

因为严弼实太懂得皇帝了。

当年的夏琛之死、浮图川之难,他无力阻止。

未料时至今日,他依旧无能为力。

这种感觉令他极其憎恶。这十余年时光流泻,改变了一切,却又仿佛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这一次,他不会再轻易把自己牺牲掉。

当年不顾一切的进谏,除了赔上自己十年官途,于朝于国,有何裨益?

凡事要做,就做到极致。

吏部一本奏上,满朝哗然,清流矛头立即直指于他。

但水执很清楚清流所为,徒劳无功。

因为他的这一本,顺应情势加以修改,正“深体朕意”——这四个字经内宦遮遮掩掩地传出,果然随即除薛鼎臣、葛秋庵主管的礼部、兵部之外,户部、刑部、工部等几大部院先后上奏称奚北望罪不可免。

六部联合上疏,非同小可。

神策帝等的就是此刻,随即下旨将葛秋庵停职,押解奚北望入京归案。

年序都心急如焚,不惜冒险动用八百里加急送密信至京师,严厉质问他为何作此举措。

他将那信札反反复复看过许多遍,置于灯焰之上,任火舌将白纸黑字卷成一团灰烬。

从来都无须解释。

亦无从解释。

灯焰渐缩如豆,忽而回光返照般一跃而起,刹然而灭。

油尽了。幽幽夜色像水一样从窗口淹进来,深蓝色的,凌乱摇曳着雨水的影子。

水执缓缓搁笔,从杂乱思绪中回过神来。

眼下,也不是全无办法。

只是他尚想不清楚,是否应该这样去做。

他心中清清楚楚,这事情一旦做了,那么有极大的可能,是一命换一命的结果——甚至更糟:未救下,白送一命。

倘若过去,他绝不会犹豫。因为奚北望一之命,可抵塞上万里长城,长矛高举,庇佑的是千千万万华夏子民。

川滇十年,已经让他深信这世间的获取不可能不付出牺牲。

他不追求道义上的完满。倘若拯救一百个需要十个献出生命,他绝对会舍小取大。

可现,这么轻重分明的权衡,他为何竟迟迟下定不了决心?

水执伸指揉着自己紧锁的眉心,只觉得神思疲惫。撑案起身,拾起门边雨伞出了吏部衙门。

外面的雨并不大,却被吹得如蛛丝般飘飘洒洒。地上积水深深浅浅,他避开那些黑黝黝的水洼,仍是每一步都能听见渐渐水声。

离开千步廊的主道,折向廨舍时,他足下一滞,蓦的停了下来。

细密雨水顺着伞骨淌下,滴滴哒哒地地上溅起微小水花。隔着这夜风暗雨,他分明看见前面庑院墙侧,风灯微光之中,站着一个少女。

白罗裙衫,玉白纤长的手指持一把青油纸伞。脸颊被深夜秋风吹散了颜色,冷白寡淡得似个纸儿,却别样安静。

她虽墙侧站着避风,可这秋风无常,冷雨无方,她的大半边外衫和裙裾,还是湿了,一双素履浸满水渍,也不知她这里等了多久。

他确实有些怔忡,因为不曾想到她会此时此地,突然出现。

去年永定山事件之后,他本以为她还会过来纠缠。哪知整整一年,她都不曾再他面前出现过。

果真是个极傲气的丫头。

她可以冬夜饮酒,筑一个雪,养一只猫来说话,但绝不低下头来找他。

他知道她刑部律书房做得很好,颇得刑部官员赏识,有意栽培。修律之余,她也开始参与一些堂审,协助主审官笔录,甚至议案辩刑。

六部观政,本是每一部值岗三月到一年不等。她刑部观政满一年,本该轮去兵部,刑部却不欲放,打算将她从九品观政转正为刑部职官。

本是极好的机会,她婉言谢绝。

他于是知道她还是想来吏部。

然而最后刑部还是没有放,以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