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省报社也有个叫杨兵的?”
“我们领导在省报社干过,我不知道那里有几个杨兵的。” 馆办主任点上一支烟,“但是我们的杨副经理是最有名的,他是位有名气的作家,他写的《轮殡仪馆人的修养》一书,已经三版。他还是成功的改革者。”
晓蕾这时候已经很难有兴趣听得进办公室主任对杨兵的评价,可见语言同时间和空间息息相关,在人饥饿的时候,是很难赏识美妙的爱情语言。
晓蕾得知杨副经理就是杨兵,心就定了。
“请问,我父亲的遗体在哪里?我想看一下。”
办公室主任惊讶的说:“你父亲的遗体?什么时候来的?”
“就在今天,是杨副经理亲自经手的。”
办公室主任立即同杨副经理通电话,但是对方关机。他又电话打到馆内冷库,回答到目前为止,进了八个半。
“这样吧,我带你去,看你父亲在哪里。” 办公室主任带了晓蕾去冷库认父,八个半中有六个半是男性,七十岁以上的有四位,两位是从郊区农村来的。因此只看了两位,一位特别的肥,勉强装进盒子,一位则特别的矮瘦,郁文大夫的体形中等偏高,不肥不瘦。因此不用看脸面就能辨别不是晓蕾的父亲。
“怎么还有半个?” 办公室主任问冷库负责人。
“公安局今天拉到这里来的,只有下半个身子。”
“凶手还挺专业,知道毁了上半个,案子就不太好破。” 办公室主任摇头。
出了冷库,办公室主任邀晓蕾去办公室坐一会,说杨副经理会来的。刚到二楼办公室,就遇见杨兵,他首先上前招呼晓蕾:“晓蕾吧,你怎么来这里?”
这一问,晓蕾扑倒在杨兵身上“哇”的一哭了出来。这不免让办公室主任错愕。
办公室主任就对杨副经理说了晓蕾寻父遗体的事,杨兵这才明白晓蕾还不知道其父死而复生的事,便把晓蕾扶进自己的办公室,说明了事情的原委,晓蕾破涕为笑。
“我一直电话联系你,老是关机。” 办公室主任对杨副经理说。
“我背郁大夫下楼时,或者中途送郁大夫到医院时,可能手机从裤子口袋里滑了出来,要给你打电话,才发现手机掉了。”
这时,杨兵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是市民政部门来的,告诉他民政局领导马上要去殡仪馆视察。杨兵对晓蕾说:“你可能还没有见到艾教授吧?我用车送你回家,艾教授可能在你家里。你暂时莫去医院看你父亲,他需要平静。”杨兵让办公室主任送晓蕾走了。
一场生死风波就这样过来了,以后是郁文大夫在医院躺了几天,作些治疗,便回到家静养。这样艾椿在省城一下就耽搁好多天,晓蕾一定要艾教授再住几天,一则陪陪她老父亲,二则让艾教授好好休息,他也因为这场生死风波弄得精力很透支,疲惫乏力。
生活又正常进行下去,晓蕾正常上班。家中两位老人是不断的闲话,但闲话非比先前,彼此对人生的议论深了,这是劫后有感。艾椿自己虽然没有死而复生,但别人的曾经的丧钟也是为你而响。
话题之一是死亡问题。对郁文死亡的判断医生有无责任?
郁文说:“他们没有责任。我上医学院时,教科书上说心脏停止跳动四到六分钟,意味着病人已经死亡。但以后心脏医学水平不断提高,有心跳停止半小时的都能抢救过来的成功医案。我这次可能属于幸运,抢救过来后,大脑功能没有受到大的损伤。一般来说,心跳停止时间较长的病人,虽然活了过来,但多数因大脑缺少供血,脑组织会受到伤害。”
“看来许多事情都存在例外,不能一概而轮。”艾椿说,“新派武侠小说家古龙让人捅了几刀后,加上他酗酒伤肝,四十八岁就死了。在灵堂停放了几天,好友们围着他喝酒,此时死者居然嘴里还有鲜血涌出,这种现象在医学上也难以解释,当时有人怀疑古龙没有真死。
郁文说:“这可能同他一身渗透了酒精有关。古龙的武侠小说我看过几本,书中写喝豪酒的地方一般人写不来。”
“这人天生的豪放。邓大人据说爱读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文字,可能是豪气相连吧。”[
话题之二是杨兵。郁文坦率说:“老艾,我很对不起杨兵,当初我确实是不赞成女儿同他交友,乃至现在两人还是单身。是我丢掉了女儿的原本是很好的伴,失之极易,追已难及!”
失之极易,追已难及!怕是每个人都有的切肤之痛,艾椿自然有深深同感。
“如果不是杨兵来背我,他的强劲的背部肌肉无形中按压我的心脏,我不可能重生,他又当机立断,送我到那家民营医院,而正赶上那家民营医院来了一位从体制内出来的心脏专家。而这家民营医院,病人就医手续简便,不像公立医院手续繁琐,对我的处理很及时。这些因素,对我返阳来说,一个也不能少。”
“杨兵他可是送你去那条路的,他可没有想到送你回人间啊!”艾椿笑说。
“能让杨兵送我去那条路,也是幸事。”郁文说,“就不知道杨兵是否有意中人,真希望他能回到晓蕾身边。”
“老哥,现在我的意见是不提这件事,至少我两人不参与。为什么?因为杨兵后来爱上栀子,爱的太深,终不能成,但其心思现在还在栀子身上,他亏欠了栀子。许多时候爱是一种赏还。其次,现在家里那位视杨兵为恩人的小柳姑娘,在我看来,她并不想离开杨兵家,至少在杨兵奶奶在世的时候,这小柳姑娘不可能离开,这样杨兵的个人事就很难说了。”
郁文叹了口气:“这几天我经历了一次轮回。觉得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活的时间长,这回如果真是西归,也许是好事。寿多则辱,不是没有道理,你活的久了,消耗社会的物质也多,而你已经无力赏还,自己会觉得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我这样的高龄人,人世对我来说,已实实在在是短暂的客居,那另一个世界才是我的家呢。就家庭说,表面看我多活一天,对女儿是好事,其实给了她负担,她至今对个人的事不上心,原因之一是孝顺之心太重。我早走,晓蕾会自由得多。”
“你这是对‘六十活埋’的一种诠释。但是‘好死不如赖活’,是对生命执着的积极信念。社会的进步表现在最广大的人们,享受活着的诗意。我的同事多卿
本章 共4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