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今生不应有恨 > 今生不应有恨最新目录

第一百二十回断桥偶遇长路相送京城一诺千里探望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仪已久的曾是现代中国执政党历史上当过总书记的故居,民谚“要吃粮找紫阳”尚在民间记忆中,可见人民没有忘记他。汪苏在其遗像前默立一会,以示追思。执政党历史上的历任总书记,除了那个叛徒外,每个人都有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至于缺点甚至错误,那是作为人,都难以避免的,人间没有圣人,圣人只在百姓的心目中。

当晚,奶奶炒了几个自家母鸡下的蛋,炒了自家院中的蔬菜。赵明明拿出喝剩的道口大曲。

爷爷说:“今晚不喝,没有下酒菜,明天我陪你伯伯喝两杯。”

是晚,汪苏对明明爷爷奶奶说孩子的上学。奶奶说:“妮儿爸出事后,不久她爷爷又病了,没有钱再供妮子上学了。媳妇说要出去打工,我的身体又不好,要照应老伴,媳妇她就带着妮儿外出了,谁知这一走人不见了,幸亏遇到你活菩萨,救了我妮儿,真的太谢谢你了。”

“孩子愿意上学就一定让上”汪苏一进门,就见墙上张贴了几张赵明明的学习优秀奖状。汪苏知道许多农村的孩子不愿意上学,现实是许多念了大学的青年,出来后照样打工,那还不如早点打工挣钱。

“我妮儿可愿意上学了,她的成绩也好。老师还问到妮儿为什么停学,可是,再去上学哪有钱呢?”

第二天,汪苏找到村书记,把孩子能否继续上学的问题提了出来。书记说:“你不远千里送孩子回来,我们很感动的。孩子继续上学的问题我们一定同学校商量,已经读到四年级了,起码应该小学毕业吧。”

落实好孩子上学的事,汪苏便要离开赵庄村。但是明明的爷爷无论如何一定留汪苏再住一晚。晚上,桌上的菜算是丰盛的,有腌腊肉,有红烧羊肉,还有老母鸡汤。

汪苏要打开一瓶道口大曲,爷爷说:“别开了,就喝明明带回来的开过瓶的道口大曲。我自从那场大搀,也基本不喝酒了。要不,一斤酒对我来说不费事。”

按照农村的规矩,女人孩子不上酒席,桌上只是两个酒杯。

“恩人,我不知怎么感谢你,我先敬你!”老人说。

一通礼仪小酒喝后,就进入杯中议论。

“赵哥,你要相信,你媳妇能回来的。”

“恩人,我媳妇能回来更好,她不回来,我们也不能怪她。要怪就怪我儿子,他不该参与盗墓,挖人家的老祖坟太缺德,他坐牢应该。我的这辈子活的艰难,现在儿子又在牢中,媳妇又离家不归。我能想通,这是因我祖上可能杀了人。我的祖上有人在袁世凯手下扛枪,项城袁世凯来我们滑县招募新军,我祖上去了。后来袁世凯下台,我祖上拉了几根枪当了土匪小头目,杀人放火,这祖上作的业,儿孙辈要还的。”老人同汪苏碰了杯,继续说,“我今生的遭遇,可能是祖上作业的结果。细想我自己,这辈子没有干过坏事。”

汪苏想不到眼前这位老人还是释家信徒。

几两酒下肚,老人的话放开了:“当今的反腐可是最得民心,中国难得出一个中兴领袖。他老人家当年有眼光,让一批年轻人放到民间受苦受难,真正的中兴领袖都是少时受过苦难的。我看这大批贪官都是我儿子。”老人有点语无论次。

“贪官们也是挖地三尺,盗的是国库,盗的是民脂民膏,比我儿子盗墓更可恶,不是我儿子是什么?当我儿子还不够格呢!”

老人醉了,汪苏也醉了,他醉的不是酒。

第三天上午,汪苏离开赵庄村时,赵明明哭成泪人似的,赵庄村的一些乡亲也来相送。

光阴荏苒,一晃到了旧历年关。年前,汪苏给老伴上坟回来,见村口有个女人,不像是本地人。自从大学毕业那年遭厄运后,他对女性有种莫名的警觉,避而远之。他低头经过那位女人身边。

“汪老师,你好!”那女人喊他。

汪苏这才抬起头用来,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几个月前在京城相见的素娘。不过这回她穿的是淡青的羽绒服。他不知怎么同她对话,因为不清楚她因何来这里。

“你们这里的公路不是太好,我从县城到你们这里,公交车好颠簸。

“这里是我们的集体迁居地,一些设施还很不完善。”

“到你这里我走了两天一夜。”

来所何来,去所何去?很快汪苏这才明白素娘是不远千里冲着他来的,她是专程探访他的!那时在京城分手时,她只是说,有机会一定要来他的家看看,汪苏以为她是说说而已。但是她真的来了,真的狼来了,内心不免生出一丝惶恐。

“京城我说要来看望你一家的,许诺的话是不能隔年的,所以我在年前赶来了。”

欲知素娘千里探访的遭遇,请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