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妻没有足够的经济力量做基础,很难持久。”
“谢晴这回应该来为秦伯送行的,不知为何没来?”
“不来也好,免得再勾起往事。”
回到养老院后,艾教授拿出一封信给栀子:“这阵为老秦的事,你忙的够呛。这封信放我这里几天了,你看一看,是那天在殡仪馆送老秦后,杨馆长交给我的。”他说的杨馆长,就是殡仪馆站杨兵。
待老人们都安寝后,栀子取出杨兵的信:
栀子:您好!
这回你们养老院全程为秦根老人送行,这是为社会添加正能量的事。
秦根的女儿希望他的父亲有块墓地,但眼下不行,只能将骨灰盒寄放在灵塔上。其实灵塔也很好,不像墓园遭遇风吹日晒。我们馆墓地的扩建,大概还得一年时间完成,到时候我们会用秦谢联系。
艾老师来送秦老的时候,告诉我你们那里床位比较紧张。我的父亲对你们的养老院心仪已久,他生活能自理,有不重不轻的糖尿病。我这里附上一张申请书,请你们研究。如可以,一旦有床位请即通知我。
我父亲希望到你们那里,还因为艾教授住那里,有事能随时请教。父亲上到小学毕业,就不能再上初中,因为我祖父身体不好,父亲必须作为主要劳动力下田干活。但父亲平时喜欢看书,不管碰到什么破书废报,他都会津津有味读着,不懂的字,就问人家。所以父亲有一定的文化能力。现在他正在写他一生的经历,作为一个农民,父亲经历过我们共和国建国以后,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一个底层农民在大事件中的遭遇是什么?写下来多少是有些价值的。
比如说,父亲忆及六十年代处的饥荒,他在老鼠窝内挖出半斤多黄豆,一家人熬了一大锅汤,喝了一星期,致使祖父的浮肿病得以控制。
犹如,大干快上的那个年代,农村男女分开睡,青年夫妻忍不住,往往去树林解决,有对夫妻被逮住,还批斗了一下。
再比如父亲写到知青上山下乡。我们村里接受了三十多位从南京来的男女知青,我们家的西厢房住进了两位女知青,西厢房原是我曾祖父祖母住的,老两口去世后,西厢房一直放些杂七八啦的东西。村支部书记就同我们家商量,知青的住房没建成之前,分三个女知青来我家住。
那时我父亲正已成年,二十岁左右的好年月。父亲同住我家的女知青相处甚好,因为他们年龄不相上下,而我父亲外表比较英俊,友好乐于助人。那个年代的青年,活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无论在田间干活或平时生活中,知青们都愿意同我父亲在一起。相处日久,住在我家的一位知情爱上了我父亲。人家是初中生,父亲则是小学毕业,人家是城市人,父亲是乡下人,人家父亲是工人,父亲是地道农民。因此,我爷爷奶奶不鼓励我父亲同女知青处感情。我们农村人讲实在。
但是这感情一旦在男女心中生了根,就会疯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公社书记的儿子盯上了我父亲的所爱,而且强暴了女知青,致使女知青精神错乱。
就在这种情况下,我父亲依然对他的所爱不离不弃,他陪着她外出看病,悉心照应她的生活。女方城里的父亲,虽说是工人阶级一员,但是毕竟是普通工人,身体又不好,他见到我父亲诚实质朴,也就默认了女儿同我父亲的关系。这个一度精神错乱的被侮辱的女知青,就是我的母亲。
父亲的婚姻中的酸甜苦辣,我也只是在父亲晚年写的的个人回忆录中知道一二的。父亲七十岁的时候,对我说要写他的一生,我支持父亲写,因为这免得老人家孤独。我母亲去世的早,那时父亲刚过五十,他可以再找个女人,但是父亲没有,因为他说,我母亲的魂还同他在一起。
中国的老百姓的个人史写好了,国家史才回更充实。我的确是从父亲还没有完成的陆陆续续写的回忆录中,触摸到了我们共和国发展中步履的艰难。
我这么噜苏说父亲写个人史,在于觉得我比不上父亲,至少在对待感情上的操守,同父亲相差十万八千里。父亲曾很不满意我对感情处置失当,甚至一个时期不愿理睬我。父亲说,我过了那个好村,也就难找那个好店。很奇怪,父亲并没有我至今仍没有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而责怪我。父亲似有等待!
上面说了我父亲写个人史中的事,但他写得很苦,有的字不会写,许多句子还不通,所以父亲希望入住养老院,除了你们的养老院办得好,还因为我的老师艾教授住那里,父亲写作的时候,可以随时请教。”
栀子闭上眼,不由得叹息一声。这个杨兵,整个信中,不涉一句“我爱你”,但是骨子里是在忏悔,在传递一种坚定不移的“我爱你”。
栀子继续看信:
“给你讲个故事吧。人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可是我们殡仪馆却时不时发生一点新鲜事。上个月有位八十岁的老人给送来了,正准备存放冰柜,他却睁开了眼,我们赶快通知家人来送他去医院。他醒来后,头脑却很清醒,他对我说:‘别去医院了,我还是要走的,只是有句话忘了留下来。’他喝了口水说:‘这人啊,你要是爱上一个人以后,不言轻易放弃,不被动的等待,不恨人家拒绝你。”果然,他闭上了眼,但又睁开眼,补充一句:’是有幸人家拒绝你。’说毕,永远闭上眼,走了,再也没有回头。
他这把‘恨’改成‘幸’,实在改得好。
事后,才听说这位老人一生未娶,只是心中永远存放她所爱的大学时代的女生,只是他没有表白,但他在等待,明知这等待是白云苍狗。所幸他心中的女士,还是赶来为他作最后的送行。
栀子,我这个地方可不是一般人所认为的晦气之地,先前,你曾说,这是神圣之地,但我身在神圣之地,不想变的神圣,我还是愿当一位俗人,过着有烟火气的人间生活。
愿你快乐健康!一位扫落叶的人。”
第二天,栀子把信给了艾教授:“艾伯,你欣赏你门生的信吧!”
艾教授看完信哈哈大笑:“这信写得真好,他是在说,他父亲为什么希望住到我们这里的原因。这个老人不简单,生活的大方向把握的很好,我倒很想结识他。这杨兵,把自己称为扫落叶的人,人死如落叶,化作春泥更护花,很有诗意。栀子,杨兵除了书信,还给你别的信,放在我这里有些时日了。不能再放我这了,你收不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