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第一百二十六回男馆长赠车寓深意女院长兴驾遭风险
杨兵馆长决定,父亲的七十二岁生日宴,就在党百姓养老院举办。以往,栀子对院内的老人生日,也都记得的。每逢那位老人生日,就给送个蛋糕,然后给全院的老人加个荤菜,以示庆贺。
像杨兵如此搞生日宴,在党百姓养老院还没有过。
杨兵从市里请来一个名厨,在养老院厨房做菜。
儿子为父亲过生日,这在中国是平常事。但杨兵之所以在党百姓养老院为老父过生日,有几层原因。一是表达对父亲的歉意。这么多年,他在外面打拼,几乎父亲的每个生日,他都不在家,现在父亲进了城内的养老院,而且是在栀子照应下,他的心放了下来。又是父亲七十二大寿,岂能不隆重庆贺。二是借着机会,表示对恩师艾教授的谢意。三是父亲的生日的前一天,正是栀子的生日。
栀子在十八岁之前,每年父母都要给她过生日,虽然很简单,但过生日的意义并不在于弄得很复杂,家里经济困难,也不允许花钱操办。
但是十九岁以后的生日,栀子就没有再过了,因为十九岁生日前的一天,她受到医院党委书记党医生的侵犯。好长时间,都缓不过气来,没有心情再过生日。只是近一两年,因为党医生的真诚忏悔,而且给她办的养老院,无私地捐助。多年内心的结算是松开了。
杨兵之所以知道栀子的生日,是他从栀子的户口本上得知的。早先,本来两人准备结婚了,栀子就把户口本交给了杨兵。就是因为栀子觉得,不应该对未来的丈夫隐瞒她被损害的那种事,但是杨兵一听,如雷轰顶,他就没有父亲的那种胸襟和气度,很快把栀子的户口本退了回去,结束了近三年的恋情。
要不要在父亲的生日宴上提及栀子的生日?杨兵反复思虑。
栀子生日前的一天,杨兵特地在大润发超市糕点部,订了一个蛋糕,委托恩师转交给栀子院长,栀子当时还没有意识到这蛋糕是给她的。
就在养老院的院子里摆了四桌,所有入住老人都高兴的上了酒席。
艾教授主持了开席仪式:“今天我们在一起难得聚会,庆贺我们的新朋友杨老高寿七十二岁,祝贺他健康、长寿。”同桌的杨兵父亲站起来,带着憨厚的笑容,朝不同的方向鞠躬三次。艾教授接着说:“下面请这次宴请我们的杨馆讲几句。”大家热烈鼓掌。
杨兵在掌声中站起来,先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说:“各位父母辈,明天将是我父亲生日,各位长辈都来庆贺,表示由衷的感谢。借此机会,请长辈们薄酒一杯,表示我晚辈杨兵一点心意。
我的父亲能够入住党百姓养老院,是因为他老人家对这个地方慕名已久,他来的日子很短,但觉得这里真有家的感觉。再次,我想倾尽心血办养老院的栀子院长表示敬意。”杨兵深深的向院长鞠躬。一阵掌声。杨兵这一弯腰中,有感激有歉意有欣慰,现场只有艾教授能够看得出来。
杨兵继续说:“我想对大家说,今天还是我们的栀子院长的生日,借此机会,祝院长身体健康,事业有成。”立即一阵更热烈的掌声。
艾椿感叹,世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巧合,使得杨兵有绝佳机会对栀子表示他的真心和悔意。杨兵提前一天给父亲过生日,自然有道理,“前”和“千”同音,取“千寿”之意,希望老人家千年长寿,所以老人过生日,往往提前一两天。今天杨兵给父亲过生日,还给他心中的女神过生日,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
杨兵继续说:“今天在座的,还有我的恩师艾椿教授,无论在校还是我毕业走上社会这么多年,恩师始终关心我。借此机会,对恩师表示感激,并祝恩师健康长寿。
最后,恭祝在座的长辈们长寿健康。”
杨兵这简短的一席话,包含了太多的东西。
因为这天正是秋高气爽的日子,阳光柔和,老人们心情好,甚至从不喝酒的个别老人,也多沾了一点酒。
有个老人大概喝高了,站起来举杯向杨兵敬酒,杨兵忙肃立说:“老人家,你随意,我喝!”
老人也忙喝一杯,他说:“杨馆长,有你在,我们放心。不瞒你说,我是个孤苦人,晚年一直担心谁来养我老,给我送终?现在可放心,有栀子院长养我老,有你馆长给我送终,有你给我穿衣,送我上路,我一百个放心。”老人这一席话,其实是代表了许多位老人的心意。老人们都站起来鼓掌。
杨兵对艾教授说:“老师,陪我给院长敬酒。”
艾教授低声说:“我忘了告诉你,你托我转交给她的锦盒已经办好,你送她的生日蛋糕,人家没有拒绝。我想,我就不陪你了,你陪老爸去敬她酒吧!”
这样,杨兵就陪父亲去给院长敬酒,但栀子只是注目老人:“杨伯伯,我应该敬你才对。”
因为都在乱哄哄彼此敬酒,大家就没在意杨兵父子同栀子院长的谈话。
“栀子,谢谢您来照应我。这杯酒我应先敬你才是,我们杨家对不住你,你是以德报怨。你要是原谅我家小兵的话,你就喝了这杯酒!”
杨兵知道栀子的酒量不大,可能已经喝了几杯敬酒,她迟疑了一下,便端起满满的酒杯抿了一口,杨兵伸手接过她的酒杯,立马一饮而尽,喝完他的大巴掌抹了以下嘴和眼,别人以为他喝快了,酒溢了出来,其实杨兵在抹去泪水。这酒喝的酣畅啊!只有栀子注意到他的眼泪。栀子掏出一方白手绢,顺手递给了杨兵,杨兵没有去擦盈满眼眶的水。这时有人来给院长敬酒,杨兵便携着老父离开了栀子,他没有再把白手绢还给栀子。
整个酒场,只有艾椿教授靠在椅背上,眯着眼,注视着杨兵同栀子的互动,心里在说,事谐矣!
过了半个月,杨兵来养老院看父亲,然后一定忘不了看恩师,然后由恩师陪着去见院长,敲栀子从外面回来,见她踩着三轮车,车上拉着采购来的一框红皮洋葱和半片猪肉。
栀子累了,在擦汗。
“人家借给你的农用车,怎么不用?”艾教授问。
“借给我们车,用着不踏实。还给人家了。”
这时候,民政局来人找院长有事,杨兵便同艾教授聊了一会走了。
一星期后的上午,杨兵又来了,他先到艾教授那里:“陪我到栀子那里去!”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