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工资都是由县财政掌握的,稍有不慎如果因为教育局自己的原因影响了县领导的政绩,那么老师当年的工资就无法到位了。当然,教育局要顾及县领导的政绩,而县、乡政府那几年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又相差甚远,怎么办呢?有好事者提议“做假账”,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教育系统历来就不缺人才,何况还是和政府联手呢?于是地方对教育的投入立马就增加了好几倍,上下联手,几经腾挪,帐做平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两基”验收活动,在假账的伴随下,平平静静地收场了。诚然,全国性的“两基”验收对触进地方对教育的投入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意义是深远的,尽管,由于“两基”验收留下的后遗症【据不完全统计教育系统内部用于“两基”的债务高达几千万】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理清,但是,对于当年顺利度过学生高峰期所起到的功绩还是抹杀不了的。
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应当剥去。在此后的十几年里我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两基”验收那几年,一些学校纷纷举债搞建设,可以说是轰轰烈烈。据了解有些学校每年以百万的速度在举债搞建设,而我们学校则坚持以镇政府投入为主,我坚持镇政府出钱,学校出力的原则绝不举债。这在当时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既要把学校的硬件搞上去,又不能举债,还要让镇政府领导信服这是惠及子孙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当然,这里的径路很深哦,说穿了就是利益问题,因为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各级学校都在一窝蜂地搞建设,上级了领导疏于管理,时兴包头带资建房。这样一来,行贿受贿就有了孽生的土壤,甲方是建筑方,大凡举债的都是甲方,因而甲方的领导就有利可图,承包人的眼光就是毒,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大把大把地钞票往外送,一送一个准。说实话,那时大小的领导只要你敢想,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而我和我的同伴们只是一个劲在想着怎样才能在不举债的条件下把学校建设好,于是一个方案跃然纸上,把甲方让给镇政府,合同归主管领导签字,我们学校只管质量,不管结账。结果“两基“验收结束时,我们是全县一所唯一没有举债的联校。一个扭曲的年代,上级考察班子时,只注重外表,看硬件,不管你举债不举债,导致现在有些学校举步微艰,撤东墙补西墙,校长东躲西藏,整天惶惶不可终日。树欲静而风不止,过去有父债子还的遗训,现在学校的新领导偿还原来学校欠下的债务也是理所当然。
在这里。我作为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和一个从事多年的财务人员进一言:今后我们在考察校长以及班子成员时,一要正直,就是思想过硬。二要厚道,不溜须拍马。三要担当,有责任心。对那些喜欢举债搞政绩的领导,不能升迁,不能调动。要严格控制新债务的产生,坚决不准举债搞建设,沉舟则畔千帆过,病树前途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