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三寸小脚钻心痛,几声悲音哭断肠……”
这哭声惊动了草丛中的山鸡、野兔、跳跃着的松鼠……只见她又接下哭道:
“时望山鸡腾空起,旋看野兔窜山岗;
毒蛇挡路吐红信,松鼠跳跃上树梢!……”
周老板悲声嘁嘁,令管家六神无主,劝也不是,不劝也不对:一个生长在县镇镇里的姑娘,下嫁到崇山峻岭的小山村里她母亲的感受可想而知。听到她哭到伤心处也难免跟着落下几滴泪来。
他们来到长满茅草的峻岭,而山路上却铺满已风化的小岩石。她被脚下的乱石绊了一下,一个踉跄,一下子扑倒在茅草山上,茅草叶很锋利,她的双手挫在茅叶上,马上被割出两道伤口。
她爬了起来哭道:
“两脚踏在石子滩,双手挫去茅草山;
茅锋如镰伤人手,碧血鲜红染衣衫;………”
好在管家懂一些止血的草药,他拔了一些,用嘴嚼烂给周老板的手敷上。说:“我们慢慢来,不急。”
周老板擦了擦泪眼问:“还多远?”
“不远了,大概还有五六里的山路。”管家说着指指不远处的古松说:“我们到那大松树下先休息会,再走吧……”
原来,清朝的民俗跟现在有着本质的不同,就所谓的男女授受不亲。所以周老板爬山有些实在太陡的山路,管家想拉她一把都觉得不妥,只能任她自己艰难的爬着。凭她那“三寸”小脚,在这炎热的秋老虎熏烤下,艰难的行走。到龙潭坑时,太阳快下山了。
龙潭坑,山泉轰鸣,飞瀑从几十米的悬岩上倾泻来,注入碧波如玉的龙潭里,泛起层层波涛。潭水清沏见底,偶见几条小鱼在岸边长满石菖莆的水中游弋着。此时,时近日暮,山中气温骤降,周老板一路劳顿,饥渴难忍,于是喝了几口龙潭水。顿觉神清气爽。脑海中不禁帽岀: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唐诗来。
她细想不妥,没这个意境。脑海中又帽出:
“高江急峡雷庭斗,古木苍藤日月昏”的诗句想想又觉相去太远。……
翻上最后的山岗,就到窝山了。窝山,那时仅三四十户人家,四面环山,村庄就座落在这山脚下。据说鼎盛时人口达到上百户。宋朝方腊曾在聚义。
这里小祠堂前的戏台就是方腊起事时修建的,原是招募四方豪杰作擂台用的,起事时,方腊就站在这台上振臂高呼:杀富济贫,替天行道!
当然这也是当地百姓的传说和演义,野史的传说往往说不清道不明的,谁也无法考证这是事实还是谣传。不过从这戏台的四支柱子上,多少也能看出往昔的恢宏:四支柱子全是花岗石做就,精致非常。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洗礼,顶棚的油漆虽然有些剥落,台顶背的瓦片有些破损,但也淹盖不了昔日曾经的辉煌。
那天,周老板和管家走过年久的祠堂,从戏台前经过。来到喜娃家时都已傍晚了。一年多未见,女儿明显地憔悴了,母女俩抱头大哭一场。管家在一边说:“母女俩这么长时间没见面应该高兴才是。”可也是,人就那么怪,在危难时会哭,在高兴时也会哭。
过了一会儿,周老板说要去看看亲家翁。管家因受杨财主的嘱托,也拿出礼物。林婕说:“公公在床上躺着呢,婆婆到后山挑柴去了。”说着趁着儿子熟睡领他俩去看望公公。
原来,喜娃家有三间山土筑就的所谓平房。座北朝南,东头的一间是喜娃林婕的卧室,中间是喜娃父母编竹篮扫帚的工作场所。西头一间是灶间,这灶是双眼灶,靠墙边是放大锅的,用来煮猪食或放蒸笼蒸馒头用的。靠外面是小一点的锅,用来做饭炒菜的。灶的前方是“灶山”,“灶山”上方贴有一灶神画像,撑管着这一家的伙食。生火做饭时,炊烟通过“灶山”排放到墙外的烟囱。“灶山”下面是灶门,柴火就从这灶门塞进去的。“灶山”前横竖着一块与灶一样长的石板,这石板一五寸埋在地下,一头靠墙,一头用砖沏上堵住,这石板就叫灰炉堂石,石板与灶门口之间就叫灰炉堂。灶内烧出的灰爬出来在灰炉堂内。这样即便有些炉灰还有火星,也不会酿成火灾。冬天,山里山风四起,寒冷异常,山里人家家户杉放围着灰炉堂,灰炉堂放些柴火烧着烤火取暖。
喜娃的父亲的床铺就在灰炉堂傍,灰炉堂石离床仅二尺的空隙。做饭时,就坐在床边,可以往灶门里塞柴了。山里人为了抵御寒冬大部份人家的床都是这样铺的,尤其是老年人。到了夏天,也不碍事,山里日夜温差很大,如果白天汗流夹背,可是到了晚上睡觉得盖上棉被,否则,就会受凉感冒。
闲话少叙。林婕领着她母亲及管家到了西屋,对公公说:“爸,我妈和杨财主的管家来看你了。”
喜娃的父亲挣扎着要起来,周老板说:“亲家公,你就躺着别起来。”说着顺手把礼物放在灶台上。说:“你伤得怎样了?”
喜娃的父亲说:“不碍事,伤了一点点,躺上个把月就会好的……”
管家说:“打上石膏了吧?”
喜娃父亲说:“原先我不想打石膏,夹上竹片就行了,后来太医说,打石膏好得快一些,因为固定性好……所以我随了太医。打石膏了。”
“随了太医那就对了,毕竟人家是太医经验丰富。”管家说着提着礼物对喜娃父亲说:“杨财主备了些薄礼,让我来看望你,希你早日康复,你儿子可早日回横渡……”
“哎又让他破费了!我们家实在欠他太多了。”
正说着,喜娃娘挑柴回来了,听灶间有人说话,问:“儿媳囡儿,谁来了?”
林婕说:“婆婆,我妈和杨财主的管家来看公公来了。”喜娃妈一阵风似的从外面跑了进来,顺手拿来挂在墙上的一块粗布往脸上抹了一把说:“不知亲家母要来,……真不好意思……”
说着动手生火烧了开水,打上了三碗荷包蛋。一碗给周老板,一碗管家,还一碗给林婕,说:“山里人,没啥好招待,……”正说着,东屋的小孙子醒了,哇哇地直哭。
林婕正把荷包蛋捧给公公说:“公公,这个给你吃,吃好了,脚骨才能长得快!”转身向卧房跑去。
身后传来婆的声音:“这个你一定得吃,吃好了奶水才足充,我小孙子才不饿肚子……”转过身来对周老板
本章 共5页 / 第4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