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最新目录

第五百七十二章 此所谓闭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财富藏。我认为,一切法一见就了知的修所成慧已经出现了。这时对于《上师密意集》写了一部叫“百光释”的注解。”

修扎龙时,座上能持住宝瓶气,可以做到不让气随意往上或往下走。气入到中脉,和气入、住、融中脉,三方面的证相多数都出现了。这时,一切法一见就知道的修慧已经出现。这不是闻思慧推理的结果,而是任何法一现在眼前就知道它的意思。

“下行气到了脐轮,杂秽物不会下来,成了底部有滤网的小水瓶那样,所以下气不会臭。小便不会变色,都是纯净的白色。甚至吃不适宜的食物,进入腹部,对于身体也没有损害。出现了很好的共同修证的相。菩提心宝(指明点)在金刚摩尼中很坚固了,由此生起了无量的乐空的功德。”

一般来说,吃坏东西会拉肚子,对身体有影响,但因为生圆次第修得好,所以根本没问题。而且菩提心宝在金刚摩尼中得以圆满,这时候生起了无量乐空的功德。

以下讲述尊者自传中的道歌:“关房里,坐垫上,持着身要不变。一弹指间有否放逸,昼夜都观察而精修。如是修习的果,决定无欺诳的缘故,三个月满,寂止上,不断出现心住一缘等觉证。”

尊者说:我在自己的关房里,在坐垫上保持毗卢七法等身要不变。“身要”,是持身的要点。譬如住于毗卢七法的坐式,身体不随意摇动,或者靠一靠、躺一躺,歪来歪去,始终认真严格地修行。

而且昼夜以忆念、正知、不放逸三个心所监控身心。这样严密地把持,使修行没有漏失。下至一弹指的时间,都没失去过忆念和正知。这样绵密地修持,当然有它的成果,不会不应验。

三个月满了,在寂止上不断地出现心住一缘等觉证。有些人没有出离心就修定,当然修不成。必须有坚决的出离,而且严密地把持自心。如果牵扯太多世间事务,心处在失念的烦恼里,无法掌握自心,又怎么能达到心住一缘呢?怎么能在修证上不断进步呢?这都不可能。

修习无常、厌患出离和悲心的道歌:“为着此生的活计,以贪嗔扰动的山王,能如霹雳般摧毁它的,除深心念死之外,别无他法。佛说的这谛实语,在我内心成熟了。”

首先讲对于无常的体证。第一句讲常执引起的内心状况。因为常执,心基本为着今生而发起,几乎起不了忆念死亡和来世的心。由于一味地注重现世名利,心不断地以贪嗔搅动,它极其坚固、巨大,就像一座山王,占据了内心的空间,占了主宰地位。这时,像空中霹雳一样,顿时摧毁它的,除了内心深处忆念死亡以外,没有别的方法。没生起念死的心,就动摇不了它。

比如一个人癌症晚期,自己也感觉朝不保夕,那时对现世的贪求就会歇下,不再计较。但一般人处在坚固的常执中,从不想今天会死。或者只是口里说说,不是心里起了。念死的心非常困难,一般行者恐怕几十年都起不来。这不在于口说,在于真实的心理状况,是以为今天会死,还是以为今天会活?我们没修死无常时,天天以为不会死,心一直追求现世,被贪嗔搅动的心理掌控力量像高山一样,占满了内心空间,没办法清除,力量很序者简单说几句是不会起什么作用的。所以,这是修道前面的一道难关,难以攻破。

尊者说:佛说的谛实语——除了念死以外没有别的办法,在我心中成熟了。

这不是表皮上的说法,而是无常的修法已经到量。经过数数修习,对于无常的观感,心理状况,心转到什么地方,出现了怎样的猛利变化等等,已经成熟。法本上说的所要达到的修量,自心已经有了,这就叫修上得了一百分。如果光会说,心里一点没有,在修上就是零分。“成熟”,指不是起一两次,而是完全成了那样的心。

这就看出,修前行不是简单的事。有人认为无常的道理简单,学上两个小时就能鹦鹉学舌地说。考试也不难,几句话记一记,几个道理推一推,很容易过关。实际可能几十年内心一点变化也没有。

“得意传加持降临的作者,不是靠其他什么,唯靠自己的胜解和恭敬,因而,信心猛利,泪水不断涌流,常常是这样呼求。”

这是讲上师瑜伽的修证状况。前两句直接传授了要诀。要想意传加持降临于心,它的作者不是别的,唯一依赖自己的胜解和恭敬。表面的能说会道,世智辩聪,做一点外在的假相等等,都毫无作用,关键在于心。

尊者在关房里修习时,是以猛利的信心,泪水不断地流。整天都在流泪,止都止不住。这个流泪不是假装,假装的一时可以,但他是止不住地流泪,常常是这样呼求的。

有人问:我念诵、祈请怎么没开悟呢?加持没入心,一点感应也没有。那你看看自己,信心也没有,恭敬也没有,诚心也没有,怎么可能得意传加持?

“如同说,大乘道的多数功德由大悲召来,杀身的仇人来到面前,也会不起丝毫嗔恚、抱怨,命都可舍给他的悲心也生起了。轮回是极为无乐具苦的险难之地,一切有情的大患难处,忆起时,就难忍地放声痛哭,长时流着长长的泪。”

这是讲尊者修悲心到量的相。就像经中所说:大乘道的功德,多数以悲心召来。所以教典中说:大悲是大乘道的根本。初要以它播菩提心的种子,中要以它持续不退,后要以它成为无量众生的受用处,所以悲心至关重要。那么尊者修到何等地步呢?他说:甚至有杀生之债的仇人来到面前,比如杀了父亲、母亲或儿子等,对他也没有嗔恚、仇恨,连不好的态度也没有。正面来说,为利益他,可以把命都给他的悲心也生起了。这是悲心到量的一种描述。

再说到悲心普遍的量。不光是对一个人,一想到生死界众生的命运那样苦,就天天放声痛哭。

这是缘苦生悲。透彻了解有漏皆苦的法义,在心中串习坚固,之后想到全体众生都处在患难之地,轮回里连针尖大的乐都没有,一苦接一苦,不断地在苦海漂流,那种大苦接连而生的情形像永无休止的噩梦一般。尊者想到众生是这样无乐唯苦,有如此的忧患,就忍不住放声而哭。这不是一两天的情况,而是闭关的几年里,长时间这样不断地流泪。可见悲心要修到何种程度。

古德都是这样修。有的想起众生苦,只有用衣服包着头,失声痛哭。有的天天都是流泪。而我们心里一点反应没有,还自以为是大乘行者,真是莫大的自欺。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