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下坠,还在持续中,这让我和龙百川很无奈,脚不着地的感觉的确令人很是不爽。
看着两旁岩壁飞快的上升,我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再转头看看龙百川,这小子倒是好,直接就闭上眼睛,双手环抱,很淡定的闭目养神起来。虽然我知道,他绝对不可能这么悠闲,他一定是在想脱困的办法。
不过眼下想什么办法恐怕都是无济于事,我和龙百川悬在半空,即使想出办法,也无力施展。
可一直这么下坠也不是办法?鬼知道我们要多少年才能到头儿?
龙百川虽然也倒斗无数,身手和头脑也属一流,不过现在却也是只能闭着眼睛安心想办法。
我和龙百川尝试着从包里翻出飞虎爪攥住一旁石壁上突起的岩石,停止了下坠,不过这个人还是悬在半空。而且,这种非常消耗体力姿势维持不了多长时间。龙百川倒是很精明,他拿出工兵铲在石壁上凿开了一个小小的平台,大概能供两个人坐着,我用飞虎爪将自己荡了过去做到石台上,终于,一种脚踏实地的感觉回来了,虽然现在我们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我今年二十九岁,活了这么多年,倒过大斗小斗无数,但惟独今天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本来那白毛怪物的声音就已经够恐怖了,但此时,我才知道,最恐怖的,应该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无底深渊!
我低头看了看,黑洞洞的一片,仿佛一张巨型的大口一般。
我朝下面扔了个冷烟火,冷烟火虽然光线强烈,照明度很高,但在这深渊的一片黑暗之中,却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不时,就已经消失在黑暗当中。
“看来下面好像真的没有底!”面对现在的情况,我反而不着急了,虽然呆在这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可至少没有能威胁我和龙百川生命的东西。
现在,我和龙百川已经不能把这无底的深渊当做是机关陷阱了,因为无论是什么机关陷阱,想要做到这种程度,制造一个无底深渊,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绝对不可能。
渤海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一夜之间消失转入地下的遗失之城,地下洞穴的无底深渊,恐怖的白毛怪物。这一切都已经超自然化了,根本就不是我们能够接受的了的,我想,遇到我当前的这种情况,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会有精神失常的可能性。
就在我的旁边,龙百川倒是一脸淡定,不过我还是能看得出来,他的眉宇之间也透着一丝让人不易察觉到的焦急。毕竟他也是人,遇到这么超自然的状况,相信没有人能够完全淡定的下来吧?即使真有,估计也就是寺庙里供奉的那些佛陀了。
正焦急的想着脱身的办法,但肚子却是不争气的叫了起来。我们最后一次吃饭是在进入古城入口之前,每个人都多多少少的对付了一口,而现在距离那时已经过去了很长很长的时局,至于就经过去多长时间我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现在的我们的确是非常饥饿的。
从包里取了些食物,我和龙百川对付了一口便继续开始想脱身的办法。
要是这陷阱只是个普通的陷阱,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无底深渊,龙百川兴许还能靠百子钩慢慢爬上去,而我则是靠飞虎爪。
但现在我们掉了有多深都不知道,按着我自己的推断,我们应该是下坠到了一个非常非常深的位置。
飞虎爪是精钢打造,前边如同虎爪,关节可松可紧,后边坠着长索,可以远距离抓取东西。一种很厉害的暗器。爪为钢制,略似手掌,有五个钢爪,每个爪又分三节,可张可缩,其最前一节末端尖锐,犹如鸡爪。钢爪掌内装有机关,可控制各爪。钢爪尾部系有长索,与机关相连。以飞爪击人,只要将长索一抽,钢爪即猛然内缩,爪尖可深陷入肉,敌人万难摆脱。
清代时,山西大盗荣康以此闻名,号称“飞爪天王”,后将此技传给天津镖局毛某。毛某艺成后,走镖时竟不插镖旗,只在镖车上悬一飞爪。群盗一见此物,即自行退避。民国以来,武林中所用飞爪已无机关,只是固定的三爪或五爪,多用于爬越高墙。
这所谓的飞虎爪其实就是在比较结实的绳索上面安装上一个铁制的五爪铁钩,这铁钩上面还有零星的倒钩,能够牢牢的抓住坚硬的地面或是墙壁。这种飞虎爪起源于北少林,属软器械之一,名为“龙须钩”是少林寺嫡传武技之一,明朝时期由抗倭名将俞大猷带到闽粤一带,经过当地人改良后形成了具有本土风格的“飞砣”。
不过后来倒斗的手艺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其改良才形成了专为盗墓所使用的飞虎爪!
可即使飞虎爪,面对这种深不见底,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情况,却也是排不上任何用场。
既然爬上去毫无可能,那只能想想办法改改路子。
刚想到这,龙百川就拍了拍我指了指我们所在对面的石壁,凭我的视力,即使是在黑暗之中,我也大概看了出来,对面石壁之上,有一处很小的缓台,缓台之上,赫然是一具棺材!
我揉了揉眼睛,的确是具棺材!
这种无底深渊的石壁上,竟然会有棺材!
我几乎快晕过去了。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这棺材摆放的地方太过诡异了。而且,我发誓!我在没把自己荡过来之前,并没有看到任何的棺材之类的东西,只是光秃秃的一面石壁,那,这棺材又是从哪来的?!
难道是凭空出现?我很清楚,这绝对不可能是传说中的什么‘悬棺葬’的!
‘悬棺葬’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
‘悬棺’一词,来源于梁陈间顾野王(519~581)“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一语。
悬棺葬遍及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等省,主要存在于福建武夷山地区和四川与云南交界的珙县、兴文、筠连、镇雄、等县。与珙县悬棺葬并存的还有崖画。
各地发现的悬棺葬,葬具与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属春秋、战国之物。这一地区白崖悬棺的随葬品有龟状木盘及大麻、苎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