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盗墓纪事 > 盗墓纪事最新目录

第六十四章 悬棺葬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麻、丝、棉纺织品残片、残竹席等。四川珙县、兴文一带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其上为人字坡盖,属元、明时期之物。珙县洛表悬棺的随葬品以衣服为主,其上装饰繁缛,随葬的竹筷上写有汉字。

悬棺葬式是一种处置死者尸骨的特殊方式,对这种富有深厚文化涵容的悬棺葬式,存在着许多令今人无法解释的困惑之处。比如,远古时代的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装有尸体和随葬物品、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送进高高的崖洞里去的,就是一个令人“难捉摸”的问题。

最早对这个问题提出解释的大概是南朝人顾野王,他把武夷山中搁置悬棺的崖洞称为“地仙之宅”,意思是神仙的墓葬之处。神仙有腾云驾雾的本领,悬空置棺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后人据此猜测,“云是仙人葬骨”之处(《太平寰宇记》),故武夷山的一些洞穴也就有了升真洞、仙机洞、换骨岩之类的美称,

《稽神记》中甚至有这样的描写:“建州武夷山,或风雨之夕,闻人马箫管之声,及明,则有棺椁在悬崖之上。”神仙已是幻想中的产物,而传为长生不死的神仙居然也会像凡人一样死去,尤属匪夷所思。不过这些说法既然得以流传,至少说明古人多认为若非神仙出手,仅靠常人是难以实施凌空悬案这种奇特的葬法的。

唐张鷟《朝野佥载》中,曾记有古人在临江高山半山腰间开凿石穴安葬死者的情形,办法是从山顶上放绳索把棺木吊下来。

但是,吊置棺木之法,并不能解决古人置放悬棺过程中的所有细节问题,比如怎样在崖壁上凿孔并打入木桩搁置棺木,用什么办法才能把棺木勾拉到预定的位置上,其困难之大均难以想像。何况三千年前的古人怎么可能拥有足以吊起数百公斤重量的钢绳呢?

也有人提出另一种设想:依靠绳索、长梯之类的攀缘工具,将包裹尸骸的麻袋及板材、殉葬物品和必要的制棺工具等,一一借单个人力运送到事先选定的洞穴中,然后现场制棺成殓并予安葬。

逝者如斯,古人在这方面的“聪明才智”究竟为何种技术,自然还有待今人的进一步探索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