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怎么才能装鬼子呢?程志远突然想到了军服,他伏击春田后,很多衣服都扒下来,现在不缺日本军服,他马上让人回去取几十套军服,穿上回来,鬼子走的很慢,他们没走大路,而是选择最难走的密林中穿行,所以移动速度非常慢,程志远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重机枪排被安排在伏击圈外围的3个制高点上,然后3个营分别埋伏在土窑上,形成环形阵地,程志远的指挥部旁,是炮兵阵地,还有一个特务连作为预备队,以备不时之需。50多人穿着日军的军服,站在最显眼的地方,等待鬼子来了可以保证非常容易就发现他们。
程志远很紧张,他还真没打过这样的仗,策划不够周全,有点明目张胆,不是他的风格,但是陈新和张排长则非常轻松,战争从来不是公平的游戏,也没有人有能超过游戏规则的特权,谁的武器更先进,谁的后勤补给更及时,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日本人之所以能在几年时间内占领大半个中国,就是因为装备好,武器精良,早期的抗战,中国军队打的非常辛苦,813事变后的淞沪会战,一个整师投入战场不到半天,就被打光了一半,日军的火力太过凶猛,除了大炮,还有海军和空军的炸弹,全方位的轰炸常常使中国军队还没有开始短兵相接,就已经伤亡过半,所以70万中国军队打不过只有30万的日军,真是没办法,武器太差了,师级单位都没装备几门炮,团级单位就连机关枪都不充足,而日军的联队级作战单位都能指挥炮群来配合。
不要以为,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是靠小米加步枪取得的胜利,真正的胜利来的一点都不意外,东北战场就是一个例子,第一次四平街战斗,四野炮兵实力不足,炮弹也不过8000发,一会就打没了,而守军的炮兵一天就打了几万发炮弹,打没了还可以空投,这种仗就是再高明的指挥也没法胜利,最后伤亡过万,四野不得不撤退。等到第二次打四平的时候,已经拥有了炮纵和数十万发炮弹,哪里来的,四野吸取了四平战役的教训,把哈尔滨附近日本留下的兵工厂和工业基础都动员起来,造大炮和炮弹,半年就造出了300多门大炮和100万发炮弹。第二次四平战役,一天四野就放了20万发,这城你说哪里还守得住啊,等到平津战役的时候,四野的武器装备就更精良了,炮纵的大炮有2000多门,还有坦克,陈长捷说天津能守3个月,实际上四野只用了29个小时,陈长捷苦心经营的天津外围阵地,只坚持了不到半天,四野靠的什么,还是大炮和上百万发炮弹,什么阵地也得成粉了。如果没有大炮和足够的炮弹,光外围阵地,估计就够四野啃上半个月。解放战争,四野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摧枯拉朽,靠的是啥,还不是武器装备和后方源源不断的后勤供应。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太过依赖美国的军事援助,不主动发展自己的军事工业,等杜鲁门总统不再给老蒋援助了,整个军队就垮掉了。
这就是战争的规律,非常简单,也非常残酷。战争没有秘密可言,其实战争胜负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对于弱势的一方,如果侥幸,你可能抓住瞬息万变的战场中的某些机会,取得某一次战斗的胜利,但是却不可能取得所有战斗的胜利,对于战争全局来说,这种胜利毫无意义。
对于通州来的鬼子,武装实力和程志远完全不是一个档次,这不是战斗,只能是屠杀,就好比日本人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人一样,赶到场院上,一阵机关枪,人都倒地,只是这次被赶进场院的不再是那些可怜的百姓,而是罪有应得的鬼子。鬼子其实也是人,不会刀枪不入的,在排枪面前,也是一样的结果。其实他们不是没有机会逃脱,没准还可能转败为胜,但是这需要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边的指挥官——程志远的智商必须比猪都低,他需要配合日本人犯一系列的错误,很多很多,一个都不能少犯,这可能吗?陈新和张排长都明白这一点,程志远很快也会明白的,他已经站在了鬼子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