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一章 战争与和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10月中旬,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会同整编第二十八师计5个旅分三路进犯涟水,企图占领淮海,切断苏鲁交通,围歼淮海我军主力,彻底解决苏北问题。

华中野战军立即发起了涟水保卫战。这时,根据上级命令,程志远和陈新已经率队百里急行军赶到参战,协同兄弟部队顽强抗击敌人的进攻。历时14天的涟水保卫战,共歼敌9000余人,而且有效地保护了华中后方机关和物资向山东的转移,稳定了群众的情绪,部队也及时穿上了棉衣,补足了弹药。

11月上旬,程志远和陈新又率部突袭灌云、同兴、板浦间三角地区之敌,连续打了三个漂亮仗,击溃敌一个营,歼敌近一个营,收复了敌占区。战前,陈新做政治动员说:“毛主席要求我们内线部队在歼敌时,要勇猛顽强,要先打几个胜仗。因为是在家里打敌人,所以我们没有必要怕他们。而且,还要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发现敌人的弱点,为今后大规模歼敌提供参考依据。”程志远对他的这位老搭档的政治工作很是佩服,觉得有陈新在什么问题都难不倒。

接着,程志远又率队乘胜攻打蛤蟆山之敌。这是敌五十七军部队,全式日械装备,而且兵力有两个团。程志远决定亮子的一营主攻,二黑的二营打援,三营为预备队。

上午,太阳高照,万里无云。攻击开始后,一营阵地离敌人阵地只有80米左右,互相看得很清楚。程志远亲临一营阵地,一直用望远镜观察着敌人动向。战士们看见他们的头儿都坚持在一线阵地上,丝毫不敢马虎,不停顿地对敌进行攻击。这时,程志远又命令二黑的二营及时阻击援敌。二黑顶住了敌人日式山炮的猛烈轰击,不退阵地一步。经过一段时间激战,我军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敌人也步步逼近。眼看援敌攻到二营阵地前沿了。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二黑突然抱起机关枪跃出工事扑向敌人,敌人被这突然的动作搞得不知所措,一下子被冲了个稀里哗啦。在二黑的带领下二营战士奋起勇追猛打。在艰难中反而取得了胜利,缴获敌人不少武器弹药。亮子也指挥一营趁机向敌人发起最后冲击。敌人见增援部队被程志远打垮,怕遭歼灭,就仓皇撤逃。

作为在敌后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的程志远,面临的敌情复杂,危险大,条件艰苦,困难多。因为苏中已成为敌人的占领区,不仅有大量敌人的正规军驻防、过境,还有那些由逃亡地主、恶霸和地痞流氓组成的还乡团、保安队。他们连续不断地搞什么“清剿”、“扫荡”,还有什么“连保连坐”的保甲制,进行“反攻倒算”、“倒田退租”,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更有众多的特务疯狂地捕杀我地下党的干部和积极分子,而我们则远离主力,力量又单薄,武器装备也较差。但是,由于程志远的英勇善战、灵活机动,陈新有效的政治工作,使得敌后斗争开展得有声有色,有章有序,形成了与正面战场相呼应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敌后战场。

农历新春元宵节刚过,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四师及整编第六十五师第一八七旅等7个旅的兵力,在当地保安队、还乡团配合下,气势汹汹地向淮海地区扑来。

程志远立即会同第五、第六军分区两个地方武装,组织有效的灵活机动的抗击。

陈新在战前动员大会上说:“大敌当前,我们不能乱。就地进行游击战,长期与敌周旋,将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右倾动摇、退却逃跑,都是没有出路的。敌人来了,老区人民更加把心贴近我们,因为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我们只有坚决挺住,老区人民才感觉到有精神支柱。敌人‘清剿’的是GCD,‘反攻倒算’的是广大群众,这样反而更促使我们与人民的相互团结和支持。在今后的战斗中,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坚持灵活运用游击战术,以奇袭、伏击等手段打击敌人,积小胜为大胜,打破敌人的‘清剿’、‘扫荡’,达到牵制和消耗敌人,保存自己与扩大地区的目的。”

很快,在敌人轰轰隆隆的进攻中,程志远找到了敌人的破绽,决定趁隙主动出击。不到一个月时间,连克四兴集、东沟、佃湖等据点。

3月中旬,程志远又发起了万匹攻坚战。初春的夜晚,不乏寒意。随着程志远一声令下,第一次攻击波开始了,作为突击队的二营六连冲锋在前,五连全力掩护。顿时,枪声像爆豆,炮声如雷击,敌我双方胶粘不舍。后来,六连进攻受挫,五连接着担任主攻。二营营长二黑亲率突击队往上冲,他们冒着枪林弹雨,越过三米多宽、五米多深的外壕,克服鹿碧,剪断铁丝网,穿过梅花桩,向敌人碉堡挺进。不多时,随着几声巨响,敌人的碉堡飞上了西天。经过两个来小时激战,歼敌570余人,缴获机枪10余挺。

4月上旬,程志远在十二纵三十四旅两个团的配合下,发起淮、沭路攻势,先后攻克小李集、胡集、钱集、徐溜、苏家嘴、大程集等据点,歼敌整编第六十五师第一八七旅及淮海绥靖区特务团等部2000余人,切断了淮沭公路,沟通了盐阜、淮海两区的联系。这样,我军又控制了北起沭阳十字桥,南至淮阴五里庄路段,迫使汤沟、汤间、西马屯据点之敌首先逃窜,收复了失地。

程志远他们与活跃苏中大地上新四军主力的有效地配合,不断出击袭扰国民党军,收复失地,弄得南京的蒋介石惶惶不安,苏中竟有这样的一支武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看来我老蒋得想想法子了……

蒋介石是不安,然而,苏中老百姓的脸上绽出了笑容:子弟兵还在我们身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