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七章 第一快速纵队的覆灭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了第26师的头上,粉碎了所有阵地的暗堡,很快就控制了北线的所有制高点。陶勇更是勇猛异常,毫不含糊,猛打猛穿插,攻克了洪山,切断了整编第26师和冯治安第77师之间的联系。

1月4日早晨,整编第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好不容易接到了马励武的命令,匆忙之间开始了“肉泥行动”。所谓肉泥行动是马励武的第二号计划,万一战事不利,所有的坦克汽车在步兵周围巡回往来,将每一个来犯的血肉之躯碾压为肉泥,就象当年对付叶飞那样。再加上天上飞机的掩护,谁能阻挡得了他的撤退呢?

但是,粟裕的判断力和勇气不但挡住了马励武的这一切行动,而且让第一快速纵队变成了一堆铁疙瘩。

说来也真奇怪,整编第26师的残部和第一快速纵队刚刚放弃了他们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阵地,老天爷就变了脸,雨雪交加并伴随着阵阵阴湿寒冷的大雾,别说汽车坦克已经象个半瞎的老牛破车,就是地面上活动的战士们也是东西不分浑浑然,更别说国军的那几架破飞机了,连起飞都不可能。这样的天气还能打仗吗?计划是否变更?参谋人员询问粟裕。粟裕坚定地回答:不变!这是老天爷在帮我们的忙,战士道路难行,敌人的坦克汽车等重装备比我们更困难。同时,命令各部,集中全部兵力,加强火力,把第一快速纵队向漏汁湖方向赶。

那时中国的乡村别说没有可供汽车奔驰的什么柏油大马路,就是条像样的大道也不多见。国军作战的汽车坦克多在平坦的原野上横行霸道,因而,第一快速纵队的行军路线大多选择象漏汁湖这样的地形地貌一拥而上,所向披靡,从来就没遇到过什么大不了的困难和对手。

漏汁湖,南北八九里宽,一片平坦,干旱时可行车马,雨雪中的漏汁湖表面看去虽然仍是一马平川,实际上在枯草之下已经成为软塌塌的泥水沼泽。而马励武的肉泥行动又是一个巨大的方阵。在方阵中的中心部位,是四百辆左右辎重汽车,上面有士兵的日常生活用品,炮弹和汽油等等,围绕着汽车队的是工兵营,山炮团和整编第26师的残兵败将,最外围的是来来往往不时喷发炮弹和机枪子弹的坦克团。浩浩荡荡,所过之处,寸草不留。

很不幸的是,当第一快速纵队一进入漏汁湖的原野,顿时陷入泥潭沼泽动弹不了。后面的装甲车辆不知就里,仗着坦克汽车的马力大,争先绕行,走不了多远,也陷了进去。再加上共军事先早已经挖好的防坦克壕沟,更增加了机械化装备的运行难度。这样,平时耀武扬威的重型武器和车辆在泥潭里像一头头绝望的野兽,吼吼的狂嚎,个个滚得像泥猪水牛一般,哪里还开得了炮打得了仗?

在漫天大雾之中,只听满山遍野阵阵机器轰鸣声,喇叭声搅和着枪声炮声,不久又传来了共军的喊杀声,最后只剩下了一片缴枪不杀声。再不久,只能听到部队集合的脚步声。前后不到四个小时,战斗就结束了。原来第一快速纵队的头头们下令投降了。不得不佩服国军主力的素质,到底是经过美国大鼻子军事顾问们训练出来的优秀战士,见情况不妙即停止抵抗,连立马举手保命的美国招数都学得唯妙唯肖。

说来也是奇怪,当陈毅和粟裕来视察的时候,那浓浓的大雾就随之消散了。只见坦克大炮和数不清的汽车满坡遍野横七竖八的歇卧在原野上,各种枪支,弹药,通讯,工兵建筑器材累积成堆,美国造的用具,食品,药物以及五花八门的被服撒满了漏汁湖的表面,放眼望去,望也望不到边,一群群被俘国军官兵缩头缩脑排成纵队被押解出战场。共军在凛冽的寒风中推拉那到手的坦克大炮和汽车。看到这一切,粟裕笑了,陈毅也笑了,他们纵身登上一辆坦克,在炮塔顶端坐下,拍了一张黑白照片,纪录下了那历史的一瞬间。见此情景,陈毅诗兴大发,当即赋诗一首曰:

快速纵队走如飞,

印缅归来自鼓吹。

鲁南泥泞行不得,

坦克都成废铁堆。

这就是史家称之为的鲁南大捷,与国军的“鲁南大捷”不同的是,国军的鲁南大捷仅仅是整编第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重创了共军之一部罢了,而共军的鲁南大捷则是以完全彻底地吃掉整编第26师和第一快速纵队为标志的。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随后粟裕再接再厉,乘胜追击,先后在短短的时间内又拿下了铎县和枣庄,俘虏了师长马励武,在那里缴获了从漏汁湖逃掉的第一快速纵队最后的七辆坦克,至1947年1月20日,共用了十八天的时间,完成了鲁南大捷,国军丢掉了五万三千人马和数百辆坦克汽车火炮。使国军对共军的三面包围的态势被打破。共军的尴尬局面不再那么尴尬。

国民党军队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竟然丢掉了两个整编师,将近十万余人马就这样人间蒸发了?说起来真真让蒋介石和陈诚感到象做梦一般。蒋介石和陈诚的心情和当年在苏中的李默庵一样,判断共军必然要干掉所有位置突出的国军,立马不再大胆妄为,变得分外小心谨慎,将所有的军队收缩在一起,瞪大了两眼观察共军究竟有何动作。

谁知陈毅和粟裕在鲁南得手之后,不进反退,主动放弃了苏北和鲁南一大块地盘,撤回山东共军的首府临沂去了。蒋介石和陈诚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世界上哪里有这样打仗的?打赢了不进反退。哦,对了,兵法云“杀士一千,自损八百”,我丢十万,你损五万总是可信的吧?共军已经弱不堪击啦,老蒋和陈诚如是说。于是乎,国军上下又高兴了起来。蒋介石哪里知道,共军缺的不是兵员而是枪和炮。农民为了那分到手里的一块土地,根本就不在乎将他们的孩子送上前线!

有了第一快速纵队的装备,粟裕接受了所有愿意留下来的俘虏,配备了共军干部,将他们改造了一番,成立了共军历史上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粟裕给它的名字是华东野战军特种部队,直接归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指挥。这支部队,在后来的战争中屡立奇功。

陈诚坐飞机来到了徐州和薛岳商讨战局,分析形势,探讨作战方案。得出的结论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场小败不足为奇(小败?),国军依然强大无比,老子仍然天下第一。要说陈诚薛岳之流这么认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想想看他们的智力并不弱,官作得也不低,论经验论能耐论吃的盐论过的桥都不比任何常人少,所以对战争的局势还是有自己的主见的。比如说,那位后来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