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十一章 决策前后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粟裕率领华东野战军一口吞咽了蒋介石爱将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不但震动了国军上下,让毛ZD也深感吃惊。有一次毛ZD和粟裕谈话,笑问74师的全歼有一个人做梦也没想到,你知道是谁?粟裕答曰:蒋介石?陈诚?连猜数人,毛ZD大笑道:非也,就是我毛ZD啊!

这时的毛ZD所主持的军委有了新的战略构想,打算尽快结束共军在解放区内部的作战,将战火引向蒋介石掌管的中原地区,使在潼关一带作战的陈庚集团东进洛阳,在山西南部作战的刘邓集团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命令在沂蒙一线的陈毅粟裕集团突破包围向西敌后行进。这样,共军整体在河南就会形成一个“品”字形鼎立的超稳定结构,牢牢地站立在中原地区,形成不败之势。这种大战略,搞得好,自然是富有创意,搞得不好,无疑是飞蛾扑火,羊入虎口,即使不会全军覆灭也免不了遍体鳞伤。好在共军从成立那天起,就是在群敌重围中兴起,在敌后穿插运动中胜利,对于应付这种四面作战的打法并不生疏。

在此大战略的要求下,粟裕决定兵分三路突围,由程志远和陶勇组成西进兵团,向鲁南挺进,以陈士榘,唐亮向泰安,大汶口突围,陈毅和粟裕率领第2,6,7,9纵在沂水一线迎击国军主力。将强有力量的华东野战军分为了三股,史家称这次行动为“七月分兵”。

蒋介石在孟良崮大战失败之后,对自己的军队进行了一番大整顿使国军的相互配合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一步,他的战略进攻的重点仍然放在山东和陕北两地。为了保证战时的顺利,蒋介石请来了当年在华东一带有实际作战经验的日本战犯岗村宁次为顾问,让这位双手沾满了中国人鲜血的日本人来诊断国军到底在什么地方出了错得了病。经过反复地检讨,制定了“以三四个师重叠交叉进攻”的基本作战方针,强调统一指挥,任命国防部陆军副总指挥范汉杰前往山东赴命,出任鲁中前线总指挥,集中了九个整编师(军),二十二个旅(师),在莱芜至蒙阴不到五十公里的地方摆出一个巨大的方阵来(不再摆什么一字长蛇啦),同时不知从哪里弄来了大量的山地作战器材和大炮,囤积食品,准备发动新的攻势。这次是再也不敢大意,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了。

但是,程志远西进兵团和陈唐兵团的突围,使蒋介石急忙从自己的方阵中调动了大部分兵力前往尾追堵截,在鲁中只留下了四个师的兵力,其分布是,胡琏的整编第11师驻守南麻,黄百韬的整编第25师防守东里店,王凌云的第9师守沂水,取代了李天霞的黄国梁第64师驻扎在大张庄。粟裕认为这是个作战取胜的机会。

这时的华东野战军,充满了乐观轻敌骄傲的情绪。当时在军内最流行的顺口溜是蒋介石的杂牌军是“烂葡萄”,蒋介石的王牌军是“硬核桃”,吃掉三个“烂葡萄”不如砸烂一只“硬核桃”。尽管是军中小兵们的玩笑之谈,但是确实反映了在指挥员中间隐藏了一种危险的骄傲情绪。骄傲最为直接的后果就是轻敌,认为敌人外强中干不堪一击。就是连粟裕本人,在消灭了74师之后也小看了国军的战斗力,特别是小看了胡琏和黄百韬的战斗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百韬,他是继张灵甫之后粟裕新的克星和主要作战对手。

理论上来说,粟裕手里有四个纵队,按照他以往的打法,集中兵力以多胜少,吃掉对手的一个师完全不成问题。但是,整顿过的国军对于粟裕的战术早已经摸透了几分。所以,当粟裕在7月10日命令各个纵队向黄百韬的第25师进攻的时候,第64师就紧紧地靠了过来,粟裕不但没有得手,反而因为天降暴雨,山洪爆发,将士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不计其数。这时,粟裕又觉得胡琏的整编第11师位置孤立,于是就调转头来,将第11师的驻扎地南麻包围了个水泄不通。

南麻,地处鲁中山区,三面环山,一面有一隘口通向博山,沂水经此地流过,基本为一盆地地貌,大兵力在此施展不开,易守难攻。原本胡琏的驻地是鲁村,那里四面群山,与孟良崮的地貌相似。胡琏到了那里,怎么感觉都不是味道,分散兵力占领群山吧,兵力不足,若不守周围山头,共军一旦开来,下场恐怕和那74师差不多。但是胡琏经验丰富,不愧为国军的五大主力之一。他亲自视察地形,看中了南麻的地形,遂请示国防部批准他将第11师移兵南麻。

到达南麻后,胡琏花了二十余日在南麻村庄周围构筑了无数集团梅花形子母堡工事。这种工事依自然地理而成,很少人工雕琢,多利用土包,坟头和山坡构成。具体就是在土包或坟头旁边垂直向下挖出洞来,进而把土包内部掏空,然后开出射击孔。主堡周围一般有五个小的地堡卫护,彼此可以交叉火力相互支援。由于工事自然,犹如迷宫一般,简直比传说中的诸葛亮八卦迷魂阵式还要精彩实用。在后来的战事中,就是共军冲击到了阵地之前方也很难发现具体目标,更别说歼敌作战了。粟裕不知就里,竟然率兵冲了进去。这一冲,使英雄多少年的功名化作了尘与土。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共军每打下一地堡,仅仅消灭对手两三人,而自己却付出去了至少一个排的有生力量。这样进攻了三天,南麻纹丝不动,而黄百韬集团军的援兵已经到了。那黄百韬由于孟良崮大战而受罚,这次带罪立功,不计代价全力以赴,不但白天冲锋,连只有共军喜欢的夜战也用上了。粟裕两面受敌,难以支撑,不得已下令退兵。他手下的四个纵队伤亡惨重。

这时,李弥率领了第8师也赶到临句(肉旁),粟裕为了鼓励那不高的士气,匆忙决定攻打李弥。临句是座古城,三面环山,沂水和弥水从城边流过,平时水浅,可以徒涉而过。但是,就在粟裕发起进攻的时候,突然大雨倾盆,山洪爆发,河水猛涨,弄湿了弹药不说,又冲走了不少的将士。幸亏兵士们训练有素,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将城墙攻破了一个大洞,共军顺着这个大洞一口气冲进了整整七个连。那七个连在城中奋战了三个小时,弹药用尽,全员战死。粟裕心急,匆忙间又掉第6纵前来支援,那知道在涉渡弥水时,水势再涨,人员装备又被冲走不少。待赶到了城下,弹药大部受潮,大炮等重器材在雨天不能架设,故攻城毫无进展。粟裕眼看战事不可能取胜,况且国军各路援兵纷纷赶到,再蛮干下去必然惨不忍睹。遂下令收兵,乃兵败退至诸城。掐指一算,损失兵士将官已经超过了两万有余。

仗打成了这样,粟裕电告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