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十四章 淮海大战——没有想到的巨大战争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看来,中原地区的决战不可避免了。蒋介石在中原分设了两个剿总把兵力分开,白崇禧第一个反对,他认为在中原不应该分设两个剿总,而应该合并两个剿总由他亲自指挥,蒋介石岂会听他的,你领着你的35万人安的呆在武汉待命吧,别的事少操心。结果后来白非但不操心,也不听命令,老蒋要掉他的部队去增援,白说没门儿。

徐州危急,蒋介石让国防部作战厅给点意见。作战厅报给他两个方案。一是放弃陇海路上的据点,兵力收缩至徐州到蚌埠间的津浦路两边,做攻势防御。第二个是放弃徐州,大军退守淮河南岸。但他始终没有下定决心到底要不要放弃徐州。白崇禧的观点也是认为不应该在徐州屯重兵,守江必守淮,大军应该放在蚌埠。徐州是四战之地,难守易攻,大军集结在那里很不明智。当然,蒋介石照例是不鸟他的。

我们知道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一贯是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倾向于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开战初期,胡宗南拥重兵打进延安,毛眉头都没皱就果断放弃延安,才有了今天的形势。但让蒋有这样的决心,就比较难了。前面说过,徐州战略地位重要,还没打呢就放弃徐州,这对蒋介石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毕竟那个时候国民党是正统,共党攻下一地叫解放,国民党那可是叫沦陷,字面意思上看,就可以知道双方的心态。这也足见蒋的军事思想比较落后,一直专守防御战略思想。

蒋介石一直在犹豫,一直拖到11月5日,才最后下命令,将陇海路兵力撤至徐蚌之间做攻势防御,这就是国民党的徐蚌会战计划。

而这个计划,国民党最终连施展的机会都没有。

这就是让杜聿明上火的计划。

而让杜聿明上火的这个徐蚌会战计划,是出自国防部作战厅的手笔。而这个作战厅厅长叫郭汝瑰,他是共产党潜伏在国民党中的最大的间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