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十八章 淮海大战——书生将军黄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前身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是陈城的基本部队,可谓“土木系”的家底。1948年9月,18军扩编为12兵团,包括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共12万人,是中原国民党军中的第一王牌。18军扩编为兵团之前,军长胡琏已带领这支部队征战多年,当兵团组建时,所有人都认为胡琏理所应当的成为兵团司令。

而最后却是黄维当上了这个兵团司令。这还是因为国民党内的顽疾——派系斗争造成的结果。何谓土木系?这跟陈诚的基本部队番号有关。陈诚的部队原来叫十一师,十一为土,后来改叫十八军,就是个木字,所以不用说“土木系”就是国民党内以陈诚为首的派系,根深蒂固,势力很大。这派人除了对蒋介石和陈诚誓死效忠外,对其他派系都不放在眼里。可桂系白崇禧跟陈诚矛盾很深,他又是12兵团所属华中剿总司令,所以他极力反对胡琏做这个兵团司令,因为胡琏正是陈系大将。没办法,蒋介石为了平衡起见,就启用了离开战场多年的黄维,但黄维依然是土木系的人,蒋介石是不会把这么重要的兵团交给外人的。胡琏只混了个副司令,大为不满,就借故跑回老家歇着去了。

但蒋介石似乎忘了一点,黄维已经十多年没打过仗,严重缺乏对解放军作战的经验,这一接手,就要参加规模巨大的主力决战,黄维在新制军官学校琢磨的那些军事理论管用吗?

黄维,毕业于黄埔一期,曾留学德国,早年受到国民党元老陈立夫的宠爱,被蒋介石委以重任。说起来他早在1938年就担任18军军长,资格比胡琏还老,可他后来就转向军事教育,基本没有再带兵打仗,后来18军一直是在胡琏的带领下转战于各个战场,胡琏在这支部队很有威信。蒋介石能把这支部队交给黄维,除了这点渊源之外,更最要的是黄维对蒋绝对忠诚。时光倒回到10年前,年仅34岁的黄维被蒋介石任命为整编18军军长时,蒋在他的官邸亲自接见了黄维,并送他一张自己的照片,题写“培我将军惠存”。黄维本号悟我,蒋介石故意改动一字,其意了然,这让黄维深感蒋之期许,遂死心塌地为蒋效命。

淮海战役被俘虏后,由于黄维态度恶劣,抗拒改造,整整被关了26年,才在最后一批被特赦的战犯中释放。虽然后期他的思想已经转变,但是他终其一生没有骂过蒋介石。这个人也相当有才,在关押期间,为了逃避改造,进而去研究“永动机”,自学各种相关知识,最后竟自己设计出来一台“永动机”,当然最后实验失败。被释放后仍然不放弃对这方面的研究。

这个人是个很执着的人。

这个执着的人完全可以在教师爷的岗位上继续对蒋介石效忠,最后去台湾,安稳的过完一生。然而,自从他接任12兵团司令那一刻起,他一生的命运被完全改变了。

12兵团的前身18军是中原野战军的死对头。中野千里跃进大别山后,负责围剿并让中野元气大伤的就是18军。此时的中野,还没有从重创中恢复过来,重武器几乎丢光殆尽,会和陈赓的部队总兵力也只有15万,装备很差。这个时候,12兵团出现在中野的视线中,那自然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虽然12兵团实力依然雄厚,装备依然先进,但是形势已不可同日而语,属于他的风光日子已经过去了。黄维怀着对蒋介石的忠诚,拼命向宿县攻击的时候,中野意欲包围他的口袋已经缓缓向他张开了。

黄维对中野相当轻视,这也难怪,中野以前一直不是18军的对手,何况以他现在手里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区区中野十几万缺枪少炮的游击队,能奈我何?但他手下18军军长杨伯涛可不这么看,自红军时代他就和共军交手无数,他太了解对面这些敌人了。自从在涡河一战后,他就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头。黄维虽然看不起中野,但是也不敢大意,攻占了涡河岸边的蒙城后,他命令全军以蒙城为中心集团靠拢,等待第12兵团副司令官兼第85军军长吴绍周的第二梯队到来。同时派出小股部队向外四处探索,因为前后左右都是解放区,确定没有危险后继续前进。

而作为徐州和南京之间唯一补给线的宿县被共军攻陷后,蒋介石命令黄维迅速东进夺回宿县,并赶往徐州解黄百韬之围。而黄维心里对黄百韬能否支撑到那个时候很是怀疑,济南的王耀武、锦州的范汉杰、辽西的廖耀湘就是先例。不管怎样,先去打通宿县!

很快两军又进行了第二回合的交锋,这一次黄维想给中野一点颜色瞧瞧。12兵团在来到另一道大河淝河时,黄维一面强攻,一面主力绕道偷渡过去,而后回马一枪,从背后攻击了中野1纵的司令部所在地板桥集,1纵只好撤退。黄维继续前进,前面就是宿县南面最后一道天然屏障浍河。11月23日,黄维一路风雨无阻,打到了浍河南岸南坪集,把另一股北上大军刘汝明、李延年甩在了身后。

他不知道,一张网正在向他的12兵团悄悄张开。

刘伯承急电中央军委,表示歼击黄维时机甚好。毛泽东立刻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完全同意先打黄维,同时指示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刘伯承决定,把阻击阵地设在浍河南岸最大的镇子南坪集。当认定遇到中野主力时,黄维开始了猛烈攻杀,他命令五路主力同时出击,在20辆坦克的掩护下以飞机、大炮开路,抢渡浍河,直捣宿县。一波又一波的冲锋队伍,伴随着无数的炮弹和腾空的烈焰向阻击阵地扑天盖地地压来。18军与中野四纵在这里激战一天,未能突破。

当晚18军已经突破浍河防线,当他们渡过浍河来到解放军阵地时,一些奇怪的现象令黄维感到不安。他在当晚视察共军遗留下来的阵地时,发现大量阵地完好无损并未利用,这就说明共军不是被击溃,而是有计划有秩序的撤退了。这时吴绍周第二梯队已到,当夜向黄维报告:蒙城已经失守。这意味着12兵团已经完全孤立在涡河、淝河、浍河三道大河之间,失去后方。从浍河北岸也传来报告,共军兵力正在加大。很显然,口袋阵的三面已经合拢了。

这时候,只有东南方向没有发现敌情,而东南40公里外的固镇有李延年的第6兵团,刘汝明的第8兵团。黄维马上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对策。18军军长杨伯涛说再往东走就是死路一条,建议马上向刘李兵团靠拢。可是,黄维犹豫了。他觉得敌人有可能是虚张声势,集中主力打黄百韬去了。他还不知道,困守碾

本章 共4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