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十八章 淮海大战——书生将军黄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粟裕身体一直不好,早年头部负过的一次重伤,让他时时在精神高度紧张的时候头疼欲裂。淮海战役开始后,粟裕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有时头疼得厉害了就把脸贴在窗口的玻璃上凉一凉,或者抓几把雪搓搓脸,以减轻痛苦。一个用脑的人,当他头疼欲裂时,我难以想象他是如何工作的。也许,战事紧张也就什么都顾不上了吧。

当黄百韬兵团被围歼的消息传到粟裕耳中时,他身心一阵放松,竟然晕了过去。黄百韬这块硬骨头终于被华野砸碎,吞掉,吃得一干二净,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虽然,这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攻击碾庄外围那条水壕时,华野的勇士们几乎是用尸体填过去的。但是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黄兵团被全歼时,杜聿明带的援军已经距碾庄不足40里了,如果两部靠拢,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黄百韬兵团的覆灭,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结束了。

而此时的中野在干什么呢?11月15日,在碾庄战斗激战正酣时,中野悄悄攻占了防守空虚的宿县。这看似轻描淡写的一招,拉开了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的序幕。

宿县是徐州的南大门,也是徐州到南京的唯一补给线。宿县被攻占,意味着徐州通往南京的大门被关上了,徐州已经孤立了。共军方面的后勤补给是靠解放区特别是山东的百万民工用独轮车运送,不受铁路公路的限制。而国军一方的后勤补给主要靠公路铁路运送,否则只能靠空投。宿县被解放军攻占,就切断了徐州到蚌埠和南京的联系,唯一的一条补给线就是津浦线被切断,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

可当初,他们怎么就没有意识到宿县的重要性呢?这就又要算到我们刘峙刘总司令的头上了。原先驻守徐州的是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可战役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兵团就被惊慌失措的刘峙调回了徐州。解放军方面早就看到了宿县的重要性,这么一来,岂有不占之理?

第一个认识到宿县重要的是刘伯承,早在淮海大战开打之前,刘伯承就提出尽早攻占宿县,切断敌之中枢,对徐州之敌形成关门之势。这回好了,敌人主动让了出去,宿县轻易到手。

等到国民党认识到宿县重要性的时候,已经晚了。黄百韬兵团覆灭后,蒋介石严令黄维,孙元良,李延年三个兵团继续北上,同时以徐州的两个兵团南下,以求三路对进,打通宿县。国民党这都干的什么事,先轻易丢掉,再千辛万苦往回找,可共产党捡到了,他还会给你吗?

华野那边在玩命打,中野这边也没闲着,其主力已经投入到阻击北上援军的战斗中。

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发出一份电报,电报称: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这意味这淮海战役最高指挥机构的成立,也意味着战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个总前委的机构也许只能算一个临时领导班子,两大野战军要合作协调,必须就要有这么一个班子相互沟通。但是整个战役期间,基本上还是各指挥各的部队,即粟谭指挥华野,刘陈邓指挥中野。五位前委只在战役即将结束时,匆匆聚首一天时间,留下一张合影以作留念。

宿县攻占了,徐州关门了,领导班子搭好了,可下一步怎么打呢?

原先的计划是华野围灼百韬兵团之后,以少半兵力围歼黄百韬兵团,以多半兵力阻援消耗邱李兵团,等黄兵团被歼灭之后,诱使邱李兵团继续东进分割包围,然后主力部队一起歼灭之。可黄兵团打的太辛苦,拖得时间又长,华野这时候已经疲惫不堪,战力已相当损耗,再去吃邱李那么庞大的一个集团,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时候,中野刘邓提出,华野攻击黄百韬,战力已相当损耗,继续打邱李恐怕并不现实,而中野要独立阻击南线援军,也十分困难。从全局看,先打南线最为稳妥。但毛泽东并未表态,这个时候战场局势仍不明朗,华野仍然做着北线歼敌的准备。

而此时,早就奉命出发救援黄百韬的黄维兵团在干什么呢?他们正在雨天的泥泞道路上挣扎。

黄维奉命从河南启程东进增援黄百韬兵团。可刚一上路就遇连日大雨,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是机械化兵团,部队都坐车过来,本来可以很迅速的到达战区,可这一下雨就坏事了。这一带是历史上形成的黄泛区,黄维的机械化兵团一路上在河流、烂泥、沼泽中折腾得焦头烂额,当他到达安徽省蒙城县时已经是11月18日,据他们出发已经过去了10天,这么一来,就失去了迅速抵达战场的先机。而此时仅靠徒步行进的中野部队反而赶在了他的前面。

11月18号,当12兵团缓慢推进至涡河一线时,中野一纵杨勇部队已经追上并超越了他们,在涡河北岸正式和黄维兵团交手,涡河一战是黄维东进路上遭到的第一场硬仗。救兵如救火,对他的老师蒋介石无比忠诚的黄维顾不了许多,立刻命令部队发起了攻击,意图打退这支阻援部队,然后迅速开进。然而这一仗,对方的顽强让黄维感到惊讶。18军以猛烈炮火开路,以坦克群攻击,向对面的中野阵地发动猛攻。由于双方火力悬殊,1纵很快就丢失了一些阵地,杨勇严令夺回阵地,拼了命的共军白天打不过就晚上突袭,双方绞杀在一起。黄维命令部队使用喷火器对着村舍的茅草屋顶猛烧,许多俘虏和我军官兵一同被烧死。苦战两天的中野1纵最终不支退了回去,但也给黄维兵团造成很大损失。黄维命部队在涡河聚餐庆功,并嘉奖立功官兵。

18军军长杨伯涛发现在涡河北岸还有广大纵深的完备阵地、工事,并发现了诸如“活捉黄维解放南京”等宣传传单,这些都是以前同中野作战中所未见到过的。他意识到,中共似乎有强烈的决战意图。他提醒黄维此时已经兵近淮海主战场,情况难料,兵团孤悬在几道大河中间,需要格外谨慎。可这时,黄维又接到蒋介石的电令,命他迅速打通宿县。

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被全歼,北线的邱清泉李弥兵团退回徐州,而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停在固县,蒋介石的三路大军中,只有黄维兵团在迅速东进,兵锋直逼宿县。毛泽东在观察战局后,果断的采纳了刘邓的建议。决定将下一阶段的攻击目标转到南线。这意味着,淮海战场的作战重点已经从北线转移到南线。

刘邓的中野,正在静静观察着12兵团这个老对手,寻找歼击的最好时机。

黄维第12兵团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