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十八章 淮海大战——书生将军黄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中还有空军支援。中野全军当时只有两门野炮、43门山炮;炮弹200余发;轻、重机枪子弹连一个基数都不到,装备只比游击队好一点。

我们经常说武器装备不能决定战争胜负,这话是对了,但武器装备能决定伤亡。这一点千万千万不要忽略。在那些无可置疑的伟大胜利背后,有多少连名字都没留下的生命就那样成批成批的消失,让我们缅怀这些无名英雄吧……

11月26日下午,黄维召开高级军官会议布置突围,黄维决定乘共军主力立足未稳以4个主力师齐头并进向前突围,杀出一条血路。这时候,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的站了出来要求打前阵,这个人就是第85军第110师师长廖运周。他拍着胸脯表示愿意为全兵团的安危牺牲自己的部队。黄维当即感动的眼眶都湿润了,哎呀,危险时刻,方知忠臣良将。看到部下如此忠勇,黄维更是自信,他相信兵团4个主力师的铁拳一出手,突破砸碎共军那些临时掩体构筑的防线,不在话下。

27日凌晨4点,距离原订的突围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忠臣良将廖运周又来到兵团司令部再次请战,说已寻到战机等不了了,我要求提前行动,我的师前面打头阵,三个师后面跟进就是。黄维眼眶又一次湿润了,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并拿出酒来为这位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身系全兵团的命运冲向沙场的师长壮行!

这里,我想到一句俗话,也许形容起来不恰当,但是有那么一点意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老廖就算想为党国尽忠为兵团效力,也不用这么积极主动吧?毕竟那是个送死的光荣任务,他三番两次想早点去送死,难道黄维就一点都没起疑?哎,怪不得很多人说他是个书生将军,也并非没有原因。

忠勇可敬的廖师长领着他的110师义无反顾的出发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