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十九章 淮海大战——匪谍!又见匪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都要看三个兵团司令的意见才行,更重要的是要看老头子的意见。李延年孙元良兵团都是小兵团,还好办,实力最雄厚的是邱清泉兵团,所以邱的意见至关重要。会上,杜聿明把蒋介石的命令给大家说了,孙李都知道事关重大,所以只是表态完全听上峰命令。做下级也有做下级的好处,不愿意时可以消极抵制甚至顶着干,到了要担责任的时候,完全可以用服从命令的借口逃避。杜聿明早就知道是这样,他把目光投向了邱清泉,这个人的意见当下最重要。

邱清泉是他的老部下了,抗战时当他在第五军任军长时,邱任22师师长,他们一起在昆仑关,与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浴血奋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昆仑关大捷。如今,邱已是第五军扩编后的第二兵团司令。离开第五军多年,此时在部队中说话的分量已经明显不如这个老部下了。杜聿明很希望邱清泉能说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然后两人齐心把这支部队带出去。

杜聿明看着邱清泉,邱郑重而坚决的说道:总座可以照命令打。邱是狂热的校长追随者,这样的态度非常合理。只是杜心头的阴霾越来越重。

12月4日,杜聿明30万人马掉头向南攻击前进,意图解救黄维兵团,结果被华野追上并团团包围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青龙集一带。

此刻,淮海战场上形成了两个巨大的包围圈,彼此相距只有60公里,可是,却永远不能合拢在一起。

1948年12月4日,杜聿明所部30万人马在从徐州撤退途中,被华野团团包围在陈官庄,此时,淮海战场上形成了两个大的包围圈,圈里是国军,圈外是共军。关于这个态势,刘伯承刘帅曾有个有趣的说法,说咱们现在是“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吃的自然是黄维兵团,夹的是杜聿明集团,看的是李延年兵团(刘汝明消极避战,不肯北上)。要保证夹的掉不了,看的跑不了,就要尽快吃掉黄维兵团。

可黄维兵团,并不那么好吃。单凭中野自己的牙口儿连咬都咬不动,所以中央军委命令华野派部队支援中野。粟裕立刻调兵遣将,派出7纵,13纵以及拥有炮兵的特种兵纵队,由参谋长陈士榘带领星夜驰援双堆集。围攻黄维兵团已经形成了东西南三个集团。东集团是陈赓,西集团是陈锡联,南集团是王近山,个个都是悍将。把黄维兵团围得水泄不通,这时候一个人坐不住了,那就是国民党18军老军长胡琏。他不忍看到自己一手带起来的18军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胡琏,陕西华县人,黄埔四期毕业。指挥作战极富谋略,战术灵活,在解放战争中屡屡重创共军部队,被毛ZD称为“狡如狐,猛如虎”。其麾下18军战功赫赫,在围剿大别山的里次战斗中,打的中野部队一度不愿与之交手。特别是118师的“老虎团”33团,全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作战凶狠顽强,罕遇对手,堪称精锐之中的精锐。国民党败退台湾后,胡琏驻守金门,又曾给解放军一次重创,导致攻台计划暂时搁置。

这个人,是国民党中不多的有真本事的战将。蒋介石没用他统领第12兵团,是共军之福。12月1日,胡琏在南京会晤了蒋之后,就乘飞机空降到枪林弹雨的双堆集。18军师团长听说老军长来了,无不冒着危险去机场迎接,部队上下士气一振。在这种危局之下,他的到来能否挽狂澜与即倒呢?实际上,胡琏是抱着保存部队的想法去的,至于战事他已是不抱希望。“地有所不守,惟军是保”,这是他当时真实心情的写照。局面危难,他仍能不避危险,一力担当,这份忠心令蒋介石感动。

胡琏的到来虽然让困守的12兵团精神一振,可是,局面却没有好转。12月3日中野第9纵队全歼了小张庄困守的第10军第114师第341团。由于伤亡过大,华野7纵参战,共军优势进一步扩大。4日杜聿明被围,5日解放军发动总攻,阵地渐渐在缩小。7日胡琏飞往南京请求救兵,黄维等为保存国军将领和给第12兵团善后考虑,都希望胡琏留在南京。9日胡琏飞返双堆集,只带回一些慰问军师长的烟酒果品。战斗越来越激烈,双方都开始打红了眼。国民党这边不断向蒋介石催派救兵,可蒋介石已经无兵可派了。严令刘汝明兵团北上,可刘汝明这个老兵油子磨磨蹭蹭就是不肯来,电话打给西北的胡宗南,胡宗南也不肯来,打给白崇禧,白崇禧非但不派救兵,而且在电话里数落了蒋介石一顿,说你原来就部署错了,导致大军被围,现在又把兵力一点一点往里填,那就是送死。蒋大怒,明白这是桂系坐山观虎斗,想保存实力乘机坐大,但此时也无可奈何。于是蒋绕过白直接给他的学生宋希濂打电话希望派兵。宋倒是听校长的话,可部队一上船,白崇禧就给拦下来了。蒋心中深恨之。只好不断勉励黄维坚守,空投了不少嘉奖令和慰问信。共党这边不断增兵,华野围住杜聿明之后,与中野齐心协力围攻黄维,先后派了5个纵队支援双堆集。一时之间,几十万人马交锋绞杀在一起,淮海战役进入白热化。

话说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带着三个纵队星夜驰援中野,到了之后要求中野让出个指挥位置来,好动手干活儿。可人家中野都安排好了,东西南三个集团人都定好了,你这时候要指挥位置,人家谁让啊。邓小平就说没位置了,要不您屈就一下?

陈士榘火了,老子辛辛苦苦跑来帮你们打仗,连个指挥位置都不让。不让算了,老子带部队打阻击去,说罢带着部队就走。中野领导一时愕然。

陈士榘可是个暴脾气,其祖父就是清军行伍,血管里就流着职业军人的血。他说走就走,这可把中野领导雷的够呛。赶紧打电话给华野粟裕,粟裕一听哭笑不得赶紧发电给老陈,说你不能走,你可代表的是华野,你一走咱不就等于违反中央支援中野的命令了嘛,好说歹说,加上中野追的人也来了,总算把老陈给劝回去了。中野领导一看来的这尊神脾气可不小,不妨迁就他一下,看看他打仗怎么样。于是几个领导一碰头,就决定让南集团王近山让出指挥位置来,不仅给他南集团指挥权,还让南集团负责主攻。这下又把老陈的热情给点燃了。

老陈脾气暴,打仗也猛。12月6日总攻开始后,负责主攻的南集团一路猛攻,奋勇拼杀了4天,把南侧的守军挤压到距双堆集核心不足一里的大王庄。在这里,国共双方之间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血战。因为驻守在这里的正是18军118师的“老虎团”

本章 共4页 / 第3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