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丰碑 > 丰碑最新目录

第十九章 淮海大战——匪谍!又见匪谍!!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就可当做土炮一样抛射出去,一次可抛射炸药数十公斤,射程数十米,大大增强了己方的火力。这种土制炮弹威力惊人,给黄维兵团造成巨大杀伤。

可是,无论如何中野独力是无法啃下黄维兵团。中央下令华野派部队增援中野。粟裕先后派了5个纵队加入了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

一方拼命固守,火力强大,另一方不断增兵,全力攻击。接下来的恶战血战在所难免。而这时候在徐州的杜聿明集团在干什么呢?

黄百韬兵团被歼,黄维兵团被围之后,宿县又不能打通,徐州彻底成为一座孤城。1948年11月28日,蒋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放弃徐州。蒋介石派刘峙到蚌埠督令李延年兵团、刘汝明兵团增援黄维。命令杜聿明率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孙元良兵团三个兵团共30万人马放弃徐州西线撤退,朝永城方向进发。

这里还有个典故,很有意思。说是开会时,蒋让大家谈谈对徐州撤退的看法。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又是老郭)提出自己的东线撤退计划,可按这个计划部队要经过很多河流湖泊,大兵团行进移动很困难,众将领纷纷提出质疑。杜聿明只是微笑不语。这时候蒋介石就问杜聿明:光亭你的意见呢?杜聿明说:我的意见不能在这里说。杜聿明早就怀疑郭小鬼(因郭汝瑰身材矮小,故杜聿明称他为小鬼)是共党,所以什么事都不当着郭汝瑰说。于是蒋介石就把杜聿明单独叫到密室,杜聿明这才和盘托出自己的意见。

杜聿明提出的是完全相反的西撤计划。他建议带部队向永城方向走,到了淮河之后北上,然后侧击中野的背面,从外边把中原野战军给包围起来,和里面的黄维里应外合,歼灭中野。蒋介石听后,立刻同意了这个方案。在杜聿明的建议下并没有在会议上宣布。

蒋虽同意的杜的方案,可两人的意图是不一样的。蒋是为了救黄维,这个方向是最近的。杜是为了首先保存这三个兵团,至于救不救得了黄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11月30日早晨,国民党部队开始从徐州撤退。

对于国民党从徐州撤退,共军方面早有预见。华野几个主力纵队日夜监视着敌人的动向。可杜聿明的撤退路线,却让华野代司令粟裕着实紧张了一番。中央军委发来通告说敌人将从东线撤退(老郭送情报还是蛮利索,不过人家这回留了一手)。这可让粟裕犯难了,按照他的估计,杜聿明最可能走的路线是西线。他分析走海路他们一时无法解决船只码头,走陆路一条是东线,可是途中湖泊河流纵横,大兵团行走困难。一条是西线,道路宽广,距离黄维兵团又近,所以最可能走这条线。可是情报说敌人会走东线,这可难办了。万一情报准确,敌人真的从东线撤,那部署出现失误就会影响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而部署在东线,敌人向西撤最后和黄维靠拢,那后果更严重。粟裕那几天心情是相当纠结。

粟裕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国民党果然从西线撤退。而确定这个消息时,杜聿明已经走了一天了,对于机械化兵团如果跑了一天,那解放军脚程再快也追不上了。人岂能跑得过汽车?粟裕赶紧下令部队立即追击,并紧张思考着对策。

这边共党紧张万分,那边国民党也不消停。他们虽是有计划的撤退,可是混乱程度就跟溃败差不了多少。撤退前徐州城里人心惶惶,在国民党的宣传下,民众普遍对共党解放军深深惧怕。听到国军要撤,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也跟在部队后面逃亡,人数愈10万之众。撤退那天,徐州城内城外人满为患,车子挤做一堆,根本无法前进。前进指挥部电话线被切断,杜聿明无法与部队取得联系,结果执行掩护撤退命令的部队为了逃出生天,纷纷扔下命令不管,只顾往前跑,部队乱作一团,不可收拾。杜聿明的车子在城里走不出来,只好绕到徐州以南凤凰山,从凤凰山以南一条小路到了萧县。国民党人心思变,已经从意志上认为自己败了。

尽管从徐州撤退时秩序混乱,但是12月2日下午,杜聿明还是带领部队到达了孟集附近,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在突破了位于萧县的瓦子口之后,兴奋地认为兵团已经脱离险境了。

真的吗?

12月2日,徐州解放了。不是打下来的,程志远发现杜聿明西撤后,急行军进驻徐州,这里几乎已经是座空城。国民党驻军跑的一个不剩,大批的老百姓也跟着部队跑了,剩下的徐州市民躲在家里不敢出来,程志远急匆匆的在徐州空荡荡的街道上穿过,来不及停留,就向西追去。

永城距离徐州也就90公里,机械化兵团几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可这时候杜聿明的30万大军已经走了一天了。粟裕急红了眼,他把所有能派的兵力全派出去,急行军追赶西撤之敌。要是不能在半路拦截住他们,一旦让他们和黄维兵团合拢,后果很严重。粟裕命令一个纵队尾随追击,三个纵队侧面追击,四个纵队迎头截击,另外三个纵队分层次迂回包抄,华野官兵把能扔掉的全部扔掉,大军一路狂奔而去。程志远星夜兼程追击。

12月2日晚,已经到达孟集附近的杜聿明三个兵团决定就地整顿一下。由于撤退时的混乱,部队建制已乱,人车马互相拥挤,道路堵塞,使得前进速度很缓慢。杜聿明不知道,他这一停正好给后面狂追的华野部队争取了时间。第二天正当他准备向永城快速推进时,他接到蒋介石的空投的亲笔信:弟部仍向永城前进,坐视黄兵团消灭,将会使我们亡国亡种,望弟转向南攻击前进。

杜聿明脑子一阵眩晕,他知道,老头子已经改了主意。蒋在这个时候要他往南打去救黄维,他在心里觉得这无疑是把手下这三个兵团往共军嘴里塞。在东北战场上,他亲眼目睹了60万国军精锐被林biao半年内风卷残云吃的干干净净,整建制的部队只有刘玉章的52军从营口逃脱,他隐隐已经觉得党国危矣。如果东北林biao的东野百万大军入关,无论投放在那个战场,国军都吃不消。从东北到徐州,他是抱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情来的。可如今,中原战场也败象已露,老头子还这么一意孤行。哎,局势怎么会变成这样,这才几年?

杜聿明召开军事会议,和各兵团司令商讨到底怎么办。他知道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这一步走不好,路就走到头了。他有自己的主意,但是他不敢也不能独当一面,虽然他是个剿总副司令,可实际上他手里根本就没有兵权,一切决策

本章 共4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