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当晚九点,孔庆文喝得醉醺醺的从西南俱乐部里走了出来,孙瑰婷为他拉开了车门,身边的刘丽英把他扶进了车厢内,说了几句醉话后,孔庆文突然压低了声音,“马路对面有人监视,要小心。”刘丽英点了点头,示意他尽快离去。车子疾驰而过,刘丽英站在路边看着渐渐远去的车灯,余光不禁射向马路对面。一个小吃摊子很不合时宜的出现在对面的街边,两个卖小吃的男子不住地向刘丽英这边张望着,摊子上没有一个客人光顾,这个摊子白天还没有。刘丽英看罢不露声色地走进大门,服务生在关门的时候,刘丽英低声说了一句:“注意马路对面,有人监视,”服务生含笑一点头。
但是这个情况并没有引起刘丽英的足够重视,按照她的经验,每次南京城戒严的时候,自己的西南俱乐部周围总会出现一些可疑的人员,随着戒严的解除,监视点很快就会撤去。可是这次绝不是平时,这是柳尼娜利用戒严的时期,对西南俱乐部的特别监视。下午孔庆文从这里离开后,先是李侠,后是刘丽英,分别利用电台与自己的上级组织进行了联系,尤其是刘丽英与远东分局的联系,电台功率大、持续时间长,敲这个时候日本人对全城的电台频率进行监控、定位,西南俱乐部里的这部电台立即被锁定,在日本人统治时期,擅自使用电台是违法的。
中共上级的回复立即传回,电文也非常简洁,“情况不明,慎重行事,等待下一步指令。”必须要说明的是,李侠仅能联系到中共华东分局,他的权限限定了他无法与更高一级的组织取得联系,华东分局接到了李侠的情况报告后,立即引起了高度重视,但正应为事关重大,他们必须要向更高一级请示汇报,因此,此时李侠得到的答复并不是总部发出的,所以当他手里握着那份含糊不清、指示不明的电文时,感到了一头雾水。
如果说李侠得到的回电令他困惑,那刘丽英得到了远东分局的回电则令她震惊,她一共先后收到了三条回电:第一条,做好撤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日后,上级会派专人抵达南京与刘丽英接头,具体实施撤离;第二条,盟军已经在太平洋上集结力量,估计于近期将对日本的硫磺岛实施攻击,以打通空袭日本本岛的航空障碍;第三条,收到本次三条电文后,电台立即采取静默,不得再次使用,否则一律按有意暴露军事秘密论处。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远东分局发出的这三份电文是基于苏联将对日宣战的基础上,历史证明,在2月10日前后,也就是刘丽英得到这份电报之后的半个月,苏联开始在远东一线集结军队,对中国境内的日本关东军进行了包围。刘丽英很容易就判断出,自己留在南京的时间最多只有三天了。
晚上六点,孔庆文和孙瑰婷又来到了西南俱乐部,李侠的答复令孔庆文困惑,而刘丽英的答复却令他震惊,孔庆文从电文中也推断出局势的紧张,否则远东分局不可能如此紧急地将刘丽英撤回。
当李侠再一次劝孔庆文放弃计划的时候,他提出了三个疑问,“庆文同志,你现在能否确定栗林忠道的身上带有这份绝密地图,你能否确定绝密地图在什么地方,栗林忠道在南京的行程安排既然无法得知,你又如何去实施你的计划?”这三个问题让孔庆文无言以对,但他斩钉截铁的回答也让李侠无言以对,他霍地站起了身,表情严肃,目光凌厉,“局势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我虽然至今都不是一名党员,但我是一个堂堂的中国人,理应为了抗击法西斯贡献自己的力量,”引用孔庆文原型的原话,“意已决,无需多言,我将以我之鲜血淋我当初之誓言!”这是何等的豪迈与从容,如今读来,也让人热血沸腾。
深夜,孔庆文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从未有过的迷茫和无助席卷全身,李侠问出的三个问题也是自己想弄清楚的,他感觉到了时间的残酷无情,如果说栗林忠道的身上的确有这份绝密防御图,如果真的想去得到,简直是难入登天,首先是藏图的位置难以确定,其次是防守难以攻破,更重要的是时间紧迫。他最担心的是得不到防御图,反而暴露了所有人。
此刻,周红也站在日本宪兵队自己房间的窗前,就在昨天,她已经接到了军统总部发来的密电,要求她不惜一切代价拿到栗林忠道手里的那份绝密防御图,而且她并明确告知,在前来南京的专家当中,有一个人是军统派出的特工,周红的任务就是配合这个人的行动,拿到防御图后,由周红亲自负责交到军统南京站站长陈恭澍的手中,电文同同时告知了与这个人的接头暗号和方式。明天早晨九点,所有的专家将乘坐同一辆火车抵达南京。需要说明的是,国民党军统局把这次任务看得过于简单,仅当成了一次普通的窃取情报,事实证明,军统局的局长戴笠作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1月24日上午九点,火车准时停靠在了南京火车站,整个车站已经被戒严,这是一辆专列,火车上除了大批的日本兵,就只有六名专家工程师,五男一女。孔庆文负责车站门口的警卫,他坐在车里静静地等待着目标人物的出站,二十分钟后,在日本兵的护送下,六名专家工程师走出了大门,随即就钻入汽车中,在一群群的日本兵当中,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周红也随着专家一起钻进车厢,孔庆文把烟蒂弹出窗外,“开车,跟上。”
按照计划,所有的工程师被安排进了日本会馆,首先是进行检查,六个人被带进了一间大会议室,他们随身携带的行李被摆放在会议桌上,在日本兵对他们的身体进行检查的同时,他们的行李无一例外地被打开,孔庆文就坐在会议桌的一头,静静地抽着烟,静静地看着手下的人仔细地检查着行李箱中的每一项物品。
孔庆文注意到,在六个人的行李箱中,除了个人生活物品外,都带有笔记本,他所感兴趣的就是这些本子。参与这项任务,他被严令不准与任何一名专家进行单独接触或交谈,既然不能问了,就只能看了。从这些本子里,孔庆文轻而易举地找到了一个共同点,每个本子上都或多或少地记录了一些有关土木结构的文字或图例,可以断定的是,这些人都是土木建筑方面的专家,他们被越到南京只有一个可能,研究硫磺岛的坑道防御结构。但是他也发现了一个可疑之处,有一个行李箱内没有发现这样的小本子,这的确很反常,一个专家学者,可以不带换洗的衣服,但绝不会不带个人所喜好的专业材料,在这个唯一没有任何专业资料的箱子里,有的只是一些衣物,女人的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