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践,这样自然品德与才学都不断进步,不仅自己感到欣慰,别人也会嘉奖称赞,从而人望越来越高,以至盛名远扬,远方的人也慕名前来求教、结交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不是必然的,于是孔圣师又提醒说:即使没有人来求教结交,亦即名气还不够大,也不必懊丧生气,这样表现才算得上真君子。
这就是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意思,这句话中明显蕴含着“学”的真正目的:理当是争取成为君子。
由此可知,把“人不知”译作“人家不了解我”,又是误译:这“人不知”,乃相当于在《学而篇》第十六则、《季氏篇》第三十则和卫灵公篇》第十九则中三次重复的“人之不己知”,和《卫灵公篇》第十四则中说的“莫己知”。
那四则的内容可归结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故含义是:要是没有远方的朋友来,说明自己知名度还不高的话。又,可见三个“不亦”都是语气词,前两个表示加强的语气,后一个表示委婉的语气,都不能译作“不也”。
所以...”
马周有种意气风发的感觉:“殷侯说,此《学而篇》第一则的解读应该为:人,首先要学做人的道理,再时刻去实践它。当一个人的德行到了,自然就有人慕名而来向你学习请教。如果没人来,也不用沮丧,继续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就好
同样,当有人向你请教向你学习,也不必沾沾自喜。要知,天道之道无穷无尽,吾等得到的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此,为劝学之精要!”
颜思鲁慢慢合上眼帘。
他能反驳什么?对比马周的解释,他认为的“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那些真的是落与下乘啊~~~孔师为一代圣师,怎么可能说出如此下乘的言语?
一定是有人篡改了颜祖回留下的经义!否则,颜祖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门。”十八年的时间都跟随在孔师身边,如何会误解孔师之言?
殷清风知道颜思鲁等人在纠结什么,又为什么而痛苦。他很想对颜思鲁说,你们不应该尊崇那个老不死的,你们的老祖宗就是他害死的。
颜回自幼家贫,但聪明好学志向远大。孔子经常夸奖他,要同学们向他学习。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人物,仅仅三十一岁,便死在孔子的手里,这不能不是中华民族的巨大损失。不然的话,后人不会只说孔孟之道,而要说孔颜孟之道了。
颜回是一个又听话又懂事,学习又刻苦的好学生。对颜回来说,老师的话,就是他的行为准则,贯彻起来保证不走样。他不会让老师有半点失望,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克服学习中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孔子对身边有这样的学生非常骄傲,他激动地在全体学生大会上表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的生活就这样被孔子的这句话锁定了,定型了。你是颜回吗?好,是颜回就要喝凉水,居陋巷,饿肚皮,睡凉炕,还必须强颜欢笑,做快乐状,不改其乐。
有人愿意过那种贫困的“人不堪其忧”的生活吗?
颜回也是人,他也同样不堪其忧,但他只能努力学习,拼命读书,目的就是要改变自己的贫困。
古人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出人头地,就是要荣华富贵,就是要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人们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道理是那样地浅显,颜回岂能不懂?
颜回属于学生当中的贫困生,孔子应该了解这一点。所以,他应该千方百计解决颜回的困难,或发动同学资助一下颜回,捐献一点爱心,或把学费减免一点。可是孔子没有那么做,而是不合时宜地把颜回树为居陋巷而不改其志的典型。
一个人一旦成为典型,问题便会接踵而来,走入典型的怪圈不能自拔。有的同学本来很有钱,想资助一下也不能了,就是颜回自己也不敢要了,只能是老老实实地不改其乐,做一个过得硬的典型,不能让老师失望。饿得饥肠辘辘也乐,病得爬不起床也乐,结果就“乐在其中”地撒手人寰了。
可是孔子自己却不这样,《论语》中说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撒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不食之矣。”
如此多的讲究,如果拿出一点点给自己的学生,颜回也不至于饿死。
所以,像孔子这种人实在可恨至极!要人家艰苦奋斗,自己却享尽人间富贵。自己吃得肥粗老胖,一直活到七十三岁,搞得颜回只能保持典型安贫乐道的形象。
颜回死了,孔老二假惺惺地放声大哭,“天丧予!天丧予!”可是,任凭他如何呼喊,颜回也是听不到了。
哎~~~颜回啊~~~你的死毫无价值!你满足了孔老二的需要,成全了他的名声,成为他教育成果的一个点缀,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他爬上圣人的神坛做了一级结实的台阶。
颜思鲁等人可不知道殷清风因为痛惜颜回的早亡而腹诽他们心中的孔师。
“老夫向马郎君请教,第三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颜思鲁不甘心。
第一则他败得心服口服,但他不信马周,或者说是殷清风每一次都是对的。哪怕他能驳倒马周一次,他这七十余载也不算白活,他也能为颜氏子弟多少找回一些颜面。
清风的古文知识,都来自于中学课本。勉强写完这一章,以后争取不要再写经义辩论的内容------清风写得勤苦,读者君还不喜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