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大明穿越之宁王 > 大明穿越之宁王最新目录

第八十九章 姚广孝去世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的军队镇守广东。此后,率军平定各地贼寇,累立功勋。永乐四年,以左参将出征交趾,攻克其西都。

旋即以总兵官巡行沿海,防备倭寇入侵。永乐十年,前往甘肃措置西番事务,次年代镇甘肃。永乐十二年,随皇帝朱棣征漠北,回师后移镇陕西。永乐十五年,佩征夷将军印镇守交趾,则与诸将分别讨平各地叛乱。

同年三月二十四日,太监海童、指挥柏龄自瓦剌还。贤义王太平、安乐王把秃博啰及弟昂克与马哈木之子脱欢,各自派使节来京贡马,脱欢请袭父爵。明成祖准许,仍派海童前往瓦剌主持授封事宜。

太监海童亲自来到瓦剌,来宣达圣旨。顺宁王脱欢、贤义王太平和安乐王把秃博啰等人都跪在营帐里接受朝廷的册封。海童说道:“咱家也是奉皇上之命,特来宣旨,望你们要效忠朝廷,不可以有负圣恩。”

脱欢等人跪下接旨,说道:“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朝廷对我们的信任,希望海公公能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我们做臣子的也就放心了。”脱欢等人说道:“希望海公公在这里好好享受我们的盛情款待,如何?”

太监海童说道:“那咱家谢过各位的款待。”顺宁王脱欢说道:“海公公客气了,在这里享受一下,再回去复命也不晚。”太监海童说道:“好,那咱家就留下来了。”

瓦剌各部热情招待了大明使者,海童在瓦剌呆了数日后,就向瓦剌各部首领告别,顺宁王脱欢率领大家在草原欢送大明使者海童等人。海童回京后,得到明成祖的赏识,迁为内官监。

随后,明成祖下令都督佥事刘荣充任总兵官,被调到山西大同练兵驻守。刘荣,直隶宿迁县人,明朝初年名将。冒称父亲的名字刘江,最初随从魏国公徐达征战灰山、黑松林。他身材高大而多智略,朱棣很器重他,授予他密云卫百户。此后随从朱棣起兵,任为做前锋,屡立战功。以总旗入燕王朱棣府邸,参与靖难之役。朱棣称帝后,授都督佥事,升为右都督,前后两次随明成祖征漠北。

又以左都督、总兵官镇守辽东,重创沿海倭寇。三月二十八日姚广孝病卒,享年八十四岁。姚广孝,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号独庵老人。家族世代行医,至正八年姚广孝剃度出家,法名道衍。

随后,姚广孝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开始学习阴阳术数。几年之后,天下大乱,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他精通三教,与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

洪武八年,皇帝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太祖召入京师,但却没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1380年经名僧宗泐的推荐入天界寺,担任普通僧职。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明太祖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当时,道衍得到宗泐的举荐,并与燕王朱棣相谈甚欢,便要求随朱棣前往北平。姚广孝到北平后,任庆寿寺住持,时常出入燕王府,与燕王朱棣密谈。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驾崩,建文帝继位,并实行削藩之策。周王朱橚、湘王朱柏等人相继获罪,被废除藩国。姚广孝密劝朱棣起兵,又向朱棣推荐相士袁珙和金忠,才使朱棣逐渐下定决心造反。

在此后三年里,为燕王多次献计,其中献计胁迫宁王朱权以及制定一系列谋划,姚广孝都直接参与。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轻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明成祖继位后,对姚广孝委以重任,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收郑和等人为弟子,永乐二年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复姓为姚,赐名广孝。

后来,明成祖命姚广孝蓄发还俗,被姚广孝拒绝。明成祖又赐他府弁宫女,他仍然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庙中。在上朝时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他到苏湖赈灾时,前往长洲,将获赐的黄金全部分给宗族乡人。

此后,明成祖往来于两京之间,并几次征伐蒙古,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佐太子朱高炽监国。永乐五年又奉命教导皇长孙朱瞻基,曾经主持担任《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编撰官。晚年的时候,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成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永乐十六年姚广孝病重,不能上朝,一直居住在庆寿寺中。明成祖数次前去探视,赐金唾壶,并问他有什么要求。

姚广孝说道:“皇上,僧人溥洽关在牢里已经很久了,希望皇上能赦免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明成祖听后犹豫了一下,便说道:“此事不妥。”

姚广孝说道:“皇上,这是贫僧唯一的请求,希望皇上答应我。”直到这时,明成祖答应了姚广孝的请求,马上下令将他放出来。姚广孝叩首说道:“拜谢皇上隆恩。”

不久,姚广孝病逝,明成祖废朝二日,以僧人的礼制安葬姚广孝,追赠为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赐葬于房山县东北,亲自为他撰写神道碑铭,并授给其养子姚继尚宝少卿的官职。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