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孟良新婚,真是如胶似漆的时候。孔明、徐庶等人带着部队回转武原,只留下100亲卫守护他。
一连数月。孟良除了偶尔和沙长史、糜竺谈谈开辟民屯、安置流民的心得,基本上都是陪伴糜榕谈天说地,享受闺房之乐。这糜榕和万三儿又不一样,万三儿大都时候是采取攻势,而糜榕则被动防御的比较多,各人滋味皆不同。这是他一生最快乐、清闲的日子。
终于,有一天,糜榕劝道:“相公,你志存高远,不可如此安乐,彭城那边、武原都等着你回去,好多事前要做啊。”
孟良警觉,次日便告别沙长史、糜竺、陈珪父子等人,带着糜榕及护卫往武原而来。
路过跑马岗时,史涣悄悄告诉他,有人在前面林子窥探,可能是强人。当下命令护卫们战斗戒备。
一声号炮,只见二千多山贼拥着一彪形大汉拦住去路。众喽罗一起高喊:“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路过,留下买路钱。”
孟良莞尔,这句话咋就成了打劫的标志性语言,作山贼也不敬业,不能与时俱进啊。
史涣纵马出列,高喝道:“来者何人,这是彭城相孟良孟大人车驾。”
那彪形大汉愣了一下,说:“请孟大人出来相见。”
孟良分开众人,说:“何人在此,我即是孟良。”
那大汉一拱手,瓮声瓮气的说:“久闻孟大人文武双全,周某愿领教孟大人的武艺。”
孟良看这汉子耿直,并无伤害之意,一时技痒,笑道:“那孟某来领教一下好汉的武艺。”
孟良心里也没谱,枪法突刺练了好几年,一直没遇到真正的敌手,到底这枪法是否真的有用还是个谜。
那汉子手拿一把三尖刀,吼道:“大人注意了,看周某第一刀。”说完,原地一跃,当头劈来。孟良随手挺枪刺去,刀未劈下,枪已至其咽喉。那刀便在半空劈不下去了。
那汉子后退两步,再次横刀腰间,再次吼道:“第二刀!”,一刀横劈过来,孟良枪一竖,荡飞了大刀,也觉虎口发麻,暗暗佩服,这汉子确有一把蛮力。用枪杆荡飞大刀,随即横枪再次突刺,那大汉身形未稳,枪又到咽喉,只得斜里跳开。
两次出枪对方皆无法格挡,那大汉又说:“两次都是我攻你守,这次大家反过来。”摆了一个守势严阵以待。
孟良喊了一声:“注意了!”再次突刺咽喉,那大汉早有防备,用刀身挡住了孟良一击。还没缓过劲,第二枪又到,接着又是第三枪。孟良连刺了五枪,枪枪不离其咽喉。那大汉只得一直用刀身护住。心里明白,这枪来得太快,对方稍一变招,自己早没命了。
那大汉弃刀在地,叫上边上另外一个矮个子,在地上叩拜下去:“周仓、廖化久闻孟大人仁义传世,爱民如子,一直投效无门,今日得见,愿牵马执蹬,追随大人。”
孟良上前扶起周仓、廖化:“义士请起,有话好说。”
略一交谈知道周仓、廖化原在汝南,属黄巾一部,遇朝廷进剿兵败,率残部逃至此地占山为王。
孟良沉吟了一会,秘密叮嘱周仓如此如此留在原地。依旧率部回归武原。
回到武原,和孔明、徐庶密议以后,派人去凤翔城换回秦地,让他带着一批粮草和武器投奔跑马岗占山为王的周仓。
一座新的武原城已经初现端倪。高达八米的新城墙已经完工,那些俘虏们正在开挖五米宽的护城河,另外募集的民工在开挖泗水至武原的运河。按照何元龙的规划,将引泗水至环绕武原的八个民屯,以此八个民屯慢慢形成八个流民定居点。
这件事花费了石广元很多心事。从战略上看,这八个民屯成了武原的护卫点,一旦有外敌侵入,武原可以以县城为支撑点调度八个民屯相互支援。而在20里之外的凤翔城又与武原县城互为犄角,将来入主彭城,则形成一个三角形。
石广元出通告,原八个民屯范围内的居民可自由选择原地定居、换地或者由官府收购的形式。一李姓地主则提出以自己庄园为中心建立民屯,民屯内一切规矩均由官府制定,自己以土地、庄园入股。石广元觉得此法更容易加快民屯的建设,便修改了通告。最后又几易其稿,最终形成了极具历史意义的《屯田令》。
这份《屯田令》的出台,带来的最直接效果是大量流民迁徙定居,特别是到初平年间,司隶、三辅、青州等战乱之地数百万户流民的迁入。徐州也一跃成为十三州中人口最多的州。
《屯田令》规定,凡屯内土地均归官府所有,任何人不得买卖。开荒者、耕种者享有土地出产的物品所有权;耕种者只需上交出产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收,遇战争期间,官府征税最高不超过十分之三,遇荒年则免税收,由官府赈灾;无耕牛、农具者由官府借贷;官府每年在农闲时征集民工徭役不超过三个月,其余时间由官府募集,按市场价付工资口粮;实行募兵制,当兵者付报酬,受伤、战死者由官府抚恤其亲属。
这时节,大部分地方田亩税都是十抽四,最高的达到十抽六,一般农户交完税收以后基本只够维持生活,这里十抽一的税收让附近州县的官府、大户愤怒不已,联名告状到徐州刺史陶谦处,皆被糜竺以战乱刚平,需休养生息为借口搪塞过去。
麻烦还不仅如此,收缴兵器令几乎遭到所有的大户一致的反对,有的是明抗,组织一帮人去武原衙门请愿,说身处乱世,购置兵器是为了防护自身的安全,此类情况在各州都有惯例,何以武原不可私人拥有?有的是暗拖,只交出部分锈蚀的表明态度,然后静观其变。
一王姓地主更是每天到武原县衙击鼓鸣冤,控告官府强占他的土地和矿山。这王姓地主有千亩良田,还有在北山的矿洞,黄巾打来的时候,他举家迁往彭城。后来,官府通告,所有的田亩、矿洞必须在一周内提供田契证明所有权,否则,视为无主的土地一律由官府没收,由官府开民屯安置流民。
这王姓地主没有及时回来认领,待他返回武原时,其土地、矿洞已被重新丈量、分配了。
孟良知道,东汉末期,社会矛盾已经激化的不可调和,主要原因就是地主大量的兼并土地,造成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生生的逼迫出一个新的无产者阶层,这是黄巾起义时一呼百应的社会基础。
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