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憨缘 > 憨缘最新目录

第二十六章 深山煎熬显赤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竹根亲和肖玲维持一个家庭,因陋就简,节衣缩食,劳动挣分,搞些家庭副业,加上肖家二老寄的钱通过县武装部补贴,整个收入,支付辣妹母女每月的生活费后,经济不宽裕,日子过得清贫却很充实。

“根亲,今天队里不上工,我们干点啥?”肖玲请教当家人。

“你看,这房前屋后,栽种有石榴、樱桃、李子、广柑、桃树、枝枝花、月季、无花果,还有小品种蔬菜,简直把这荒山野岭栽植成世外桃源了,还想干点啥?”根亲笑着反问。

肖玲略思片刻:“自留地种了胡豆、小麦、我看他们在栽青菜、白菜、窝笋,我们怎么办?”

“我们也各样菜都栽点就是。”根亲赞同她的观点:“我去扯菜秧,你在家等我。”

“不干,我也要去。”肖玲寸步不离。

夜间,煤油灯下,肖玲催根亲:“把那些掉扣子,需要缝补的衣服和裤子找出来。”

“好的。”根亲答应肖玲,找出需要缝补的衣裤,见她飞针走线,缝缝补补。

下雨天,根亲砍回竹子,学破竹,划篾、启篾,抛篾,编织竹器、竹席。

肖玲勾织领衬,被盖花,毛衣,绘制在大山上见到的山、水,茂密的森林,翠绿的竹林,农民犁田、栽秧等现实生活场面。

“好久没给老人写信了,你还是写封信吧。”根亲提示肖玲。

“对,我要把龙竹山奇迹般地见闻写信告诉二老。”肖玲手握钢笔,恍然大悟地说。

肖玲在信中写到:“农村生活,并不像我的想象那么简单,开始,我走这山路,提心吊胆,东晃西晃,到地里干活,寸步难行,煮饭、洗衣、炒菜啥都不会做,从升火、淘米、洗菜样样都得从起点学起,若干次之后,现在,我能独立煮出香香的饭,炒出美味的菜,参加乡亲们办的生日、结婚、葬死人吃酒席,用自己的辈份择定坐那个位置,吃菜时每个碗拣点吃。当看到亲手喂养的鸡鸭、鹅、猪一天天长大,特别逗人喜欢,才真正品尝到农村妇女的苦与乐。我到地里学干活,更有一股终身难忘的味道,先要从走山路、走旱地、水田的路开始学起,再学用锄头、镰刀等农具,识别农作物与野草,逐步听懂地方语言和社员们交流,领悟炼油灯下的夜生活与城市电灯下夜生活的界限。

在农村干这段时间,全部掌握了稻谷是怎样产出来的,又是怎样脱谷成米。一些书本上读后的模糊概念,经实践操作,简单浅显易懂易记。自己从吃不惯南方的大米饭,粮食做的大、小粑粑,到能做能吃。以及化肥、农家肥、沤肥对农作物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这一系列的社会实践课,既辛苦、劳累,又觉得很甘甜,因为能伴随在自己最喜欢的人身边。

现在,我才深深的感受到有些文学家说的‘劳动人民的手最干净’的真正含意。是他们辛劳的双手种出的粮食养活人们,这种干净是指体力劳动创造财富的真实价值。”

肖玲写完信,给根亲看并征求的意见:“根亲,你看这样写,行不行?”

根亲看完信后,提出建议:“再加点后人对长辈的思念的情感慰问和孝道方面的内容。”

肖玲虚心采纳补充。

淡平、席易来到竹家。

淡平征求意见:“根亲、肖玲,有没有兴趣参加我们的舞龙队和车灯队?”

肖玲苦恼地摇头:“我不懂。”

根亲苦涩地笑道:“感谢邀请,乡亲们非常相信时运,我们现在行霉运,为了不把晦气带给全大队,今年不参加这些活动。”

在组建舞龙队和车灯队的支委会上,确实上了年岁的支委们担心根亲他们的晦气未除,参加这两支队伍会不会给大家带来灾祸。

淡平和席易只好尊重他们的这个意见。

根亲和肖玲并肩走在龙竹山到公社的小径上,肖玲问:“今天赶场干什么?”

根亲胸有成竹地告诉她:“今天的事情特别多,先把信邮寄出去,到服装店给你和晶心各买一套衣服,再凭票猪肉、红糖、白糖、白酒、香烟,再买些海带、粉丝、香烛、纸钱。”他犹如放连珠炮一般数了一气。

肖玲补充:“我的衣服就不买了,带来的衣服还够穿。该买些红纸和彩色纸,写对联剪窗花。还买些鲜纸,我画门神。”

肖玲:“正门写:杯中少酒诗书醉,室内无华翰墨香。厢房写:临池直欲追唐晋,为文着意写楚骚。厨房写:野鹤知琴意,山峰识酒香。”

根亲忽然想起:“对联齐了,还该买点爆竹、魔术弹。”

二人就按他们的计划,忙忙碌碌的购物。

竹根茂戴付眼镜,身穿蓝色涤卡中山服,脚穿棕色皮鞋,堆满笑容。妻子淡青穿一件咖啡色大衣,劳动布下装,脚穿一双五成新绿色皮鞋。女儿穿学生服。

竹根贤衣着绿色夹克衣服,下穿浅灰色裤子,脚穿八层新皮鞋,丈夫席园穿着布扣子对襟子深蓝色套装,学生们几乎都是穿的学生制服。

根亲将哥、嫂,姐夫、姐及侄儿侄女向肖玲一一介绍,肖玲毫不客气地,与根亲同样的口气称呼,大家走到一起,问寒问暖,关心、体贴。

根贤哈哈大笑:“我这位俊俏、天姿聪颖的妹妹,老实巴交的做事真叫人喜欢。看看都是根亲这个小东西那么粗心大意,把小妹妹冻得全身到处都是冻疮,真叫我们当姐姐的心痛哟。”

“姐,不能怪根亲,洗衣煮饭这一档子事该我们女人干!”肖玲怕姐姐责怪根亲,连忙解释。

“你看看,肖玲多懂事,不像你这块憨木头疙瘩。”嫂子也数落根亲。

几个中学生怀着好奇心,全神贯注地听肖玲讲标准的普通话。

肖玲能得到姐姐、嫂嫂的疼爱,心里乐滋滋的,见她们责怪根亲,连忙抢着承担责任:“姐、嫂,你们千万别责怪根亲,我以后注意点别冻伤就是了。”

根亲见邀请的客人都来到,尤其是看到活泼可爱的侄儿侄女,笑逐颜开触景生情,面带忧郁,心中神情凄怆。

肖玲看透了他的心思,拍拍他的肩膀,喊到一旁,咬耳私语:“去把晶心母女接来团年。”

根亲见未婚妻那颗心明如镜,如此宽宏大度,豁然开朗,犹豫不决:“不晓得她们能不能来?”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