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 > 木匠皇帝的自我救赎最新目录

第119章 悲惨之夜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当蒸汽机组缓缓驶进天津站台后,引来围观群众的阵阵欢呼,他们虽然尚不清楚这台钢铁巨兽的意义,但足以改变他们的一些固有的思维。当天夜里这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火车又顺利返回北京站台,消息传入紫禁城后朱由校如释重负的走到中国地图前,他终于可以提前铺设全国范围的铁路网,将华夏九州凝聚成一条东方巨龙。

先前工部尚书黄克缵已在大明境内修建了五纵四横的驰道网,并在一些河流山川地带架设了钢筋桥梁,极大的提高了出行和物流的速度,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交通条件。可是朱由校坐过飞机、游轮、高铁,自然知道这只是巨龙腾飞的开胃菜,当夜他便将这些构思不停的在草纸上演算,最终把这个计划命名为一日千里。

午朝时朱由校早已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众人刚坐定便眉飞色舞的说道:

“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些年朕与诸位爱卿深有体会。时间对于军事来说就是战机和生命,对于商业来说就是商机和金钱,对于农业来说就是农时和收成。”

这些年孙承宗、熊廷弼、黄克缵、韩熀、张问达等老臣一直跟在朱由校身边,对于这个惺帝的天马行空早已是见怪不怪,听他讲完后并不急于表态。朱由校也不客套,继续补充说道:

“朕新近拜读曾公亮和丁度编写的《武经总要》,自觉受益匪浅,愿与众爱卿分享一些浅薄之见。书中说十万人行军,要由前锋部队探路,主力部队走在大军的前面,中间是指挥中枢及亲兵卫队,后面是辎重部队和其他非战斗人员,两翼则由神机营或是轻骑兵策应。

这种行军布置虽然天衣无缝,却也失去了机动性,队伍前后延绵几十里,一旦进入草原很容易因游牧骑兵的袭扰而自乱阵型,更难以给予敌人致命一击。我朝成祖皇帝曾亲征大漠,表面上声势浩荡,实际上只是走了个过场,游牧骑兵避其锋芒并没有与明军进行决战。仁宣之后鞑靼、瓦剌崛起,土木堡一战大明百年精锐尽数覆灭,从此国运衰弱,再也无力对敌人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世宗时期,倭寇大规模进犯东南沿海,我朝采取被动防御的战略,通过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消耗敌人。虽然世宗末年倭寇基本肃清,但海患仍在,敌人随时可以沿着漫长的海岸线发起攻击,之所以没有出现这一幕那是因为织田信长开始逐步统一日本,倭寇无暇出海劫掠。

丰臣秀吉掌权后,曾制定了征服大陆的计划,并为此尝试吞并朝鲜。虽然我们赢得了抗倭的胜利,但日本本土并未受到损失,假以时日卷土重来未可知。”

朱由校侃侃而谈,众人慢慢开始领会他的意思,其实就是在强调机动性。修建驰道提高了行军的速度,军事改革简化了调兵的流程,新式的火器和战船让大明将士有了战必胜之的信念,所有这一切最终将大明的战略重新变为主动进攻,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想法。

这些老臣多是行伍出身,为大明的安定追南逐北立下无数战功,他们当然明白交通不畅带来的战略弊端。与现代的基建条件相比,当时的官道还比不上村村通路面,仅能单向行驶一辆马车或是三到五列的队伍,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前后就得拉长十几里。

这仅仅还是理论上的数据,正常行军途中还需要准备大量的土木作业,比如挖壕沟,设置鹿角、拒马、望楼等,然后派人四处砍柴埋锅造饭,寻找安全的水源,设置哨卡。由于条件非常艰苦,一路折腾下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才、伤员,以及损坏的车辆和崴脚的战马,这都不可避免的让大军行军越来越慢。

这么仔细的计算下来,所谓行军一天真正走在路上的最多十个小时,机动性最高的精锐轻骑兵一天能走一百里,好一点的部队差不多六七十里,普通部队也就三十里。

作为骑兵军团的未来之星,曹文诏对机动性的追求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不止一次的抱怨明朝的道路限制了勇卫营的战力。他见皇帝有修路的打算,抢先说道:

“启奏圣上,从天启三年启动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修建驰道和驿站就成了一项国策,为此朝廷每年要投入大量的银两,兵部甚至还专门成立了舟桥营。上次微臣奉命围剿高、李二贼,得益于宽阔平整的道路和钢铁大桥,二万骑兵仅用了七天便从保定府进入河南境内,出其不意一举围歼了贼众。

如今大明的交通更为便利,如果按照圣上的构想用铁皮车运送士兵和物资,那将颠覆传统的作战思路,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行军时间,而且能够立即投入战斗,恕微臣愚钝无法想象出那是一种什么概念。”

曹文诏有第一良将的美誉,自从被朱由校重用后屡建奇功,与孙传庭、黄得功并称为天启三杰,在军中都是少壮派的领头人物。为了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朱由校多次命他到保定陆军学院进修,火爆的脾气中逐渐有了儒将的风采。如今听他关心起了国策,又巧妙的逢迎了自己的意图,不禁冲他点头以示肯定,这才继续说道:

“军改后的勇卫营要说机动性第二,估计没人敢称第一,不过你只说了交通设施对行军的影响,其实轻便耐用的车马舟船也同样重要。当初汉武帝为了组建大规模的骑兵军团,曾多次派遣张骞等人出使西域寻找优良马匹,重用赵信等匈奴人进行训练,很快便洗刷了和亲纳贡的耻辱。后来汉武帝想用万两黄金打造的金马换取宛国的汗血宝马,遭到挑衅后不惜两次出兵抢夺,足见强汉的威名是骑在马背上打出来的。

有鉴于此,军机处颁布了养马条例,将鄂尔多斯和呼伦贝尔划做军用牧场,并花费重金从西域和欧洲购买优良的种马,这才有了强大的勇卫营。”

君臣二人左一句右一句的谈论军事,眼见午朝的议题出现偏离,内阁首辅韩熀开始顾虑重重。对他而言修路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民生问题,一个成熟的朝廷不应该搞先军政治和战时经济体系,征服安南后大明好不容易开始平稳的建设内政,若要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对外军事行动,无论胜负都会对大明产生负面作用。他趁朱由校喝茶润喉的空当,急忙插话说道:

“汉武大帝穷其一生都在为汉人争夺生存空间,其功绩不亚于始皇帝统一六国,不过他晚年在轮台诏令中做了深刻的反省,已经意识到连年征战给整个民族带来的负重。

圣上十七岁便披坚执锐驰骋沙场,十年戎马天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