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此耳。
看了看身边的萧逸,心道,此君不更是年轻一代文饶领军人物么?下文坛,需要这些新鲜的活力啊!李儒用手轻捋了下胡须,慰然而笑。
“萧学士以为如何?”
“晚生不敢,此诗妙在与画卷意境相通,字句间虽含糊其辞,却显妙趣横生。”
“且不只是在意境上,在作者的情绪变化上的表现手法,也很有趣。”
“哦?”李儒微笑着看着这个神采奕奕的年轻人。
“常饶心理,寻人不遇,多多少少都会在心里激起情感的波澜:或渴望、或失望、或激动、或怅惘。而诗中,寻者面对“寻”而“不遇”,竟无一句明确表示情感活动的话语,淡淡而入,淡淡而出,仿佛一切与已无关。古人云“诗言志”。志者,心声也。无“情”何以为诗?在下认为,此诗中并非无情,只是表达得“含糊”而已。”
“此诗言简意明。四句话实是诉出了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表达的,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实是下了一番‘斟酌’。而此诗中,一问之后又二问三问,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暗含感情起伏。”
“‘松下问童子’时,心情畅悦,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转而失望,‘只在此山织,于失望中又萌生一线希望,还待寻找,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惘然若失,只留无可奈何了。”萧逸一口气完,畅谈己见,大觉过瘾。
“妙极!情境,人物,心绪皆处于朦胧之中而又隐现于诗句之间,可谓妙才。”“更难得是言简意深。措辞必定经过细细推敲而成。难得!”
萧逸没想到这位大儒对此诗给与了如此大的评价。愣了片刻,即道。
“得大儒‘妙才’‘难得’二语,此诗作者有福了。”
“莫要全推到老夫身上,萧学士自己不也是心中早有定论了吗?”
“哈哈。”两位忘年文友相视一笑,心下皆了然。
这诗赛魁首,便是此人了。
在四名选手仍在深思与轻声谈论时,耳中传来了击鼓之声。七国大赛的传统,选出赛事头三甲之前,击鼓以示之。
听闻这平稳,磅礴的鼓声,心里毫无感觉,那是不可能的。为何来此?来此作甚?不正是为了这一刻吗?
李儒的声音,字字清晰而郑重地传来。
“本次七国才艺大赛,诗才大赛前三甲名次已出。”
不知是谁深吸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