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望,稳定了人心,团结了民众,对太宗朝的权力交接以及内政、外交政策的施行,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当眼前的危机过去,政局稳定之后,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即整日笼罩在太祖的余威下,对并非庸主的太宗来说也是相当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二、辽太宗引进佛教白衣观音像的契机
在解决了内部异己势力之后,太宗可以放心的把目光转向他多次带兵作战过的燕云地区了。还是在太宗刚即位时,朝臣中就有人提出过类似的雄图伟略。“可以坐制南邦,混一天下,成圣祖未集之功,贻后世无疆之福”。现在他终于可以放手大干,成就他的千秋功业了。但是,南征却受到强烈的反对,面临极大的阻力。
压力主要来自述律后。还是在忲祖时期,述律后就反对南征。天赞元年(922)十二月,因晋王李存勖攻镇州,唐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恐定州受敌,遣子求助于契丹。忲祖欲“悉众而南。”述律后极力劝阻。忲祖不听劝告,最后兵败定州,“人马死者相属,忲祖乃归。”时间虽过了近十年,对太宗的南征,述律后依然反对。述律后的反对虽未见于记载,但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自天显六年(931)开始,太宗已经注意到后唐,显示出吞并之意。七月,派将校以兵南略。十二月,遣人以诏赐唐卢龙军节度使赵德钧。后唐对太宗的企图亦有所觉察。次年,后唐四次遣使契丹。并且其中一次直接提到,“惧报定州之役也。”而且太宗还有致人皇王倍书。八年,太宗出征党项,做好南下准备。九年,后唐李从珂弑其主自立。人皇王自唐上书请讨。八月,太宗准备率军南伐,但述律后反对,所以接连有异兆出现。“拽剌解里手接飞雁,上异之,因以祭天地。”“西南陨石如雨。”但南伐仍在进行。不过规模很小。对此,《辽史》诸多将校的传记中除耶律突吕不传简单提到一句话外,别无记载。敲这一年,太宗皇后去世。这大概被看作是对前次南征的惩罚吧。第二年,太宗没有任何举动。
怎么应对述律后的反对,这使太宗颇费脑筋。不久,机会来了。更确切地说是太宗自己制造的机会终于成熟了。天显十一年(936),石敬瑭反,遣使求援于契丹,“上白太后曰:‘李从珂弑君自立,神人共怒,宜行天讨。’时赵德钧亦遣使至,河东复遣桑维翰来告急,遂许兴师。”太宗终于假手援立石晋的行动,冲开了述律后的禁网,实现了南下中原的梦想。太宗通过什么手段使述律改变了态度?《契丹国志》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
“《纪异录》曰:契丹主德光尝昼寝,梦一神人,花冠,美姿容,辎輧甚盛,忽自天而下,衣白衣,佩金带,执骨朵,有异兽十二随其后,内一黑色兔入德光怀而失之。神人语德光曰:‘石郎使人唤汝,汝须去。’觉,告其母,忽之不以为异。后复梦,即前神也,衣冠仪貌,宛然如故,曰:‘石郎已使人来唤汝。’即觉而惊,复以告母。母曰:‘可命筮之。’乃召胡巫筮,言:‘忲祖从西楼来,言中国将立天王,要你为助,你须去’。未浃旬,唐石敬瑭反于河东,为后唐张敬达所败,亟遣赵莹持表重赂,许割燕、云,求兵为援。契丹帝曰‘我非为石郎兴师,乃奉天帝敕使也’。率兵十万,直抵太原,唐师遂衂,立石敬瑭为晋帝。”也就是说,太宗梦中反复出现的神人是述律后改变态度的关键。
至此,我们对述律后允许太宗援立石晋背后的内幕应该有了清晰的认识。这里笔者注意到两个问题:
第一,何以太宗的梦会改变述律的态度呢?和太宗一样,述律后对忲祖威信的利用比之太宗有过之而无不及。胡巫所言可以说是正中要害。更为重要的是,太宗的梦境与述律后的梦境几乎是同一模板,甚至具体情节都极为相似。只是神人的形象略有不同而已。我们来看看述律后的梦境。
“降圣州,开国军。本大部落东楼之地。忲祖春月行帐多驻此。应天皇后梦神人金冠素服,执兵仗,貌甚丰美,异兽十二随之。中有黑兔跃入后怀,因而有娠,遂生太宗。”述律后的梦应该是为了证明太宗是真命天子而编造附会出来的。在太宗的即位问题上,此说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但此说反过来又被太宗利用用来压服述律后,使之被迫同意太宗的南征。太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恐怕是述律后当初也没有想到的。两个梦境共同的内涵是什么?愚以为太宗和述律后梦境的共同实质应该是佛教。
据笔者的分析,述律后的梦中神人应该是佛教中的观音菩萨。菩萨像一般都是头戴各式宝冠,身穿天衣。各种菩萨、明王以及各类护法天神的像,手中所持的器物则种类繁多。一种是植物类,一种是宝瓶、宝箧、宝珠、轮宝等一类的法器,还有一类就是刀、剑、戟、杵等兵器。“异兽十二”也见于北凉昙无谶所译的佛经《大方等大集经·虚空目分·净目品》。
太宗梦中的神人是白衣观音,这在《辽史·地理志》中已有说明:“永州,永昌军。兴王寺,有白衣观音像。太宗援石晋主中国,自潞州回,入幽州,幸大悲阁,指此像曰:‘我梦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即此也。’因移木叶山,建庙,春秋告赛,尊为家神。兴军必告之,乃合符传箭于诸部。”据介绍,白衣观音手中可持的兵器,只有宝剑。而太宗梦中的观音则手持骨朵,是北方民族常用的兵器。这个观音也明显的被太宗改造过,入乡随俗了。
白衣观音和观音菩萨一样,都是佛教中的神灵。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辽本土已有观音像。前述天显十年(930)十一月,太宗在弘福寺就见到大圣皇帝、应天皇后及人皇王所施的观音画像。白衣观音与其他观音并无大的不同,也是密宗经常供奉的观世音菩萨之一。
第二,辽太宗为什么要引进白衣观音像呢?我们注意到,对太宗梦中神人,胡巫的解释是“忲祖(笔者加)自西楼来,言中国将立天王,要你为助,你须去’;太宗自己兴师前亦说,‘我非为石郎兴师,乃奉天帝(笔者所加,即天皇帝)敕使也’。那么,太宗梦中的忲祖为什么在后来南征归来的途中变成了白衣观音了呢?这应是太宗经百般思考,处心积虑决心要加以改变的关键。也就是说,在再次利用忲祖余威,达到说服述律后,同意他率军南征进入中原的目的之后,太宗惟恐再次落入忲祖神力控制的圈子内,那也就意味着他将无法摆脱忲祖和述律后对他的限制和束缚。在关键时刻太宗巧妙的、但却是意志坚定
本章 共5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