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张银联十分挂念邓老大兄弟俩,她已经两个月没有见儿子了。老大倒是五大三粗的,可是哑巴毕竟才十五六岁,她怎么也放不下心。孩子们穿得也不厚,被条也没有,她怕他们生病,她实在担心得很,一旦有空就和邓天举谈起老大和哑巴的事。
邓天举安慰她说:“不要担心,没有关系的。你实在不放心的话,明天就是约定和老大他们见面的时间,要不然,就把老三寄在幺公家,我们一同去看看他们。”
“好CC!”张银联一边说,一边用衣襟揩去眼角的泪水。她毕竟是娘,儿是娘的心头肉,自从老大他们走后,她就没有舒坦过,虽然不再担心老大被拉兵了,但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搁在心头一样,耿耿于怀。
第二天中午时分,邓天举和张银联快到小溪沟的时候,隔老远就看到邓老大兄弟俩坐在小溪旁边的石磴上,张银联急切地大声喊老大、喊哑巴,邓老大兄弟俩飞快地跑到母亲身旁。母亲抱住哑巴,双手不停地抚摸他的头,眼里含着泪花说:
“我的幺儿,你冷不冷?你饿不饿?”
哑巴依依呀呀的,连连摇头,表示不冷不饿。
邓老大拉住母亲的手,说他们想父母,说他们想回家看看。母亲看到两个孩子长长的头发,看到他们穿着两件薄薄的破单衣,心里一阵酸楚:这是什么世道啊!两个孩子躲在深山里,过着这般野人生活,就这样躲下去,几时才能娶到媳妇啊!母亲越想越伤心,禁不住放声哭起来。
邓天举把带来的两件旧棉袄和一些东西从背篼里拿出来递给邓老大后,催促张银联回家,可是张银联改变了主意,她要去看看孩子们的山洞,她说要亲自去看了才放心,邓天举拗不过她,只好随她和孩子们一道去了山洞。
一家人来到山洞,天渐渐黑了下来,哑巴点燃两支松明,山洞里顿时灯火通明,邓老大抱些干柴来把火烧起,又去煮兽肉。哑巴知道大家都饿了,连忙端来半锅原先煮熟的板栗和大家一起吃,可是他们谁都没有动手,好像都不饿似的。父亲坐在石磴上一边抽土烟一边东张西望,他在看孩子们的这个家。母亲没有坐下来,她去摸孩子们的床铺,摸棕毡,她这里摸摸那里捏捏,她没想到孩子们真的会理事,心想:家里的床铺也不过如此,山洞里还真的很暖和,顿时,压在心里的那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
一家人围着火塘吃板栗,吃腊肉,摆农门阵。哑巴靠在母亲的肩膀上依依呀呀的,他想跟母亲说好多事情,就是说不出来,母亲知道他的意思,就说:
“幺儿,我晓得了,我听你大哥说好不好?”
哑巴点点头,他听懂了母亲的话。
邓老大把他们捕猎、开荒、种菜、编竹框、摘板栗、抖松籽、挖萱苕、割棕片、装修山洞,空闲的时候就去爬树、荡秋千、练习本领的事情都说给父母听了,母亲心里高兴,还不时地问这问那,心想:孩子们真的长大了。
邓天举在一旁没说话,他站起来舀了半瓢水咕隆咕隆地喝下去,然后掺了一锅水放在火上烧起,就点燃一锅土烟坐下来抽。抽烟思考问题是他的老习惯,遇到不顺心的事他就抽烟,就不说话,借着吞云吐雾的时候他在想问题,一旦把问题想通了他就把烟斗里的烟叶使劲地抖出来,不抽了。可是,这回邓天举却一反常态,他不停地抽烟,抽完了一锅又一锅。原来,他是让张银联和儿子们尽量说话,因为张银联实在想念两个孩子,就让他们说过够,明天老早就要赶路回家。
等到张银联和孩子的话都说得差不多了,邓天举才慢腾腾地说:“你娘去睡吧!明天早点起床赶路回家。”又说:“老大、哑巴,今晚上我给你们剃头,你们好好看着,学会了以后互相剃。”
邓天举把一根萱苕洗干净再捶烂,然后用热水给哑巴洗头,再用萱苕搓头发,这样就很容易把头洗干净,头发也变得非常柔顺,便于刮剃。他一边剃,一边讲剃头的手势和注意事项,最后留了小半边让老大试着剃。老大开始不敢动手,邓天举就握着老大的手教,约莫半个时辰,老大才胆战心惊地剃完了。轮到给老大剃头的时候,邓天举又细心地手把手地教哑巴,哑巴很机灵,他学得不比老大差,他也试着给大哥剃完了最后一小半边头发。
邓天举给两个孩子反复交代了三点剃头的要领:一是要心平气和,注意力要集中,不要心慌;二是要捏紧剃刀,拿周正,不能歪斜,用力要均匀;三是要把头洗干净。做到这三点就不会划伤头皮。
邓天举没有睡意,他和两个孩子坐在火塘边摆龙门阵,他说:“国民政府年年都要拉兵,你们两兄弟回去就不得安宁,成天东躲西藏的没有一天安心的日子,干脆你们就在山里长期居住算了,你们多开点荒,开过五六亩地,春上可以种包谷、大豆,秋季可以种荞子、大麦、豌豆、胡豆、洋芋。”
邓老大说:“没有肥料啊?”
“你们不用担心,刚开出来的生土,第一年不用肥料庄稼也比山外边的熟土长得好。大山里的地肥多得很,草木灰、烂树叶、黑土都可以做肥料,在森林里随便刨两个时辰就足够了,这种地肥比家畜肥还好,一年过后就可以用这些肥料了。你们闲空时又可以打猎,兽皮可以做衣服,山上的棕片可以连蓑衣,竹子可以编斗笠、撮箕、簸箕,还可以采药,采茶叶,这些东西除了自己生活之用以外,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点钱,这样一来,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等我们慢慢富裕起来,就可以跟你们娶媳妇成家立业,然后再搬出大山。”
邓天举给儿子们说这些话,不是信口胡诌,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他发家致富的长远规划。作为父亲,他的眼光是比母亲看得远,看得透彻。的确,他们一家五口人只有那么两亩多地几分水田,一年下来,除了地租、上税,一年的口粮都不够,哪有条件给儿子娶媳妇?如果老大和哑巴在山上开出几亩荒地来种包谷,不但收成好而且不用交租、上税,别人拿不走一颗,收多收少都是自己的。
邓天举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老大和哑巴都很乐意。张银联其实也没有睡着,她听到这里,突然插话:
“你的主意好是好,时间长了别人问起老大和哑巴怎么回答?哪有纸包得尊的!”
邓天举停顿了好一会才说:“只要不跟外人说,谁都不知道老大和哑巴在大山里。对外人就说老大和哑巴在背豆子下白沙途中被拉兵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