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秋季征兵一开始,王保长就带着保丁四处拉兵。白天拉不到,一出动就会被人发现,年轻人早就跑了,因此,只好在晚上悄悄出动,发现哪里有年轻人在家,就指挥保丁前后堵门,左右包抄,一拉一个准。年轻人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不敢回家,都在山上东躲西藏地躲兵。躲兵的日子特别难受,晴天还好,遇到下雨就不好过,担惊受怕,饥寒交迫。
邓老大兄弟俩进山以后,邓天举虽然难免有些担心,但是不再为邓老大被拉兵的事担惊受怕了,心情自然舒坦了许多。可是,张银联心里并没有轻松多少,两个儿子进山已经两三天了,是不是会遇到危险?会不会遇到老虎,豹子之类的猛兽?找得到锅圈岩不?这些担心一直使她心情不那么舒畅,于是,就时常在邓天举面前叨念,催他赶快准备些东西,进山去看看儿子,因为他们事先约好在第五天两边同时出发在小溪沟父子见面,邓天举要给儿子送点粮食过去。知子莫过于父,邓天举的心情没有那么沉重,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他知道邓老大身体好力气大,遇事冷静肯动脑筋,哑巴聪明勤快手脚麻利,他们不会遇到危险,他们肯定会找到锅圈岩。
第五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邓天举戴着斗笠,背着背篼,拿着一把捞刀,趁着浓雾细雨进山了。中午时分,父子三人在约定的小溪沟见面了,看着两个儿子乐呵呵的样子,邓天举心里高兴,连忙询问他们这几天来的情况,然后把带来的几样简单的炊具交给哑巴,再把张银联准备的油盐、辣椒、粮食交给老大,又约定以后每十天送一次粮食过来,要他们准时来接应。即将分手回家的时候,他又喊住两个儿子,坐下来给他们交代了一些事情:譬如怎样用干松针垫铺,怎样用棕片做棕毡,哪些野菜可以下饭,如何识别野兽行走的路线,如何在野兽进出的地方安设阀杆套野兽等等,方方面面都交代清楚了才各自回家。
邓天举回到家里,天色已近黄昏。他前脚刚踏进门坎,张银联就连忙问两个儿子的情况,他慢条斯理地把背篼放下来,一屁股坐在板凳上,点燃烟斗吧了两口,然后狠狠地吸进一口浓烟再慢慢吐出来,一边吐着烟雾,一边把两个儿子的情形给张银联讲了,张银联那颗悬了几天的心才算踏实多了。
眼看即将进入冬季,国民政府的征兵工作正在势头上,年轻人就在当地周边的山上躲兵,邓老大兄弟俩还要继续住在大坪山,要等到征兵完全结束了才能回家。
邓天举已经给老大和哑巴送去了两次粮食,征兵工作都还没有结束,老大和哑巴还不能回家。他决定下次送粮食时,要给他们带去锄头和菜种,带去过冬的衣服,让儿子们作好长期准备。
秋天即将过去,气候渐渐变凉,大山里已经开始有了寒意。邓老大兄弟俩在锅圈岩已经生活了将近一个月,在这些日子里,他们花了上十天时间才把锅圈岩每一道岩层上面的地形地貌和动物植物的情况摸了一个大致轮廓。
大坪山的森林储藏了大量的水分,滋润着锅圈岩的土地。大坪山以下的三道岩层都叫锅圈岩,锅圈岩地势凸起,向阳通风,适合各种植物生长。这一带虽然高大的树木不是很多,但树木的种类就比大森林要多得多。这里不光有松树,杉树,梧桐一类的高大树木,还有棕榈,山李,板栗,竹子之类可以给鸟类和野兽提供食物的果木林。杂草藤蔓也特别多,八月瓜,山药,猕猴桃,牛奶果等等,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因为这一带容易寻找食物,小动物也非常多,荤子,野猫,黄老狸,野兔,松鼠,草鹿,野山羊,猴子,野猪等,偶尔还能看到金钱豹。
邓老大兄弟俩自从住进锅圈岩的山洞以后,俨然就是那里的主人。山洞里的烟火白天昼夜都没有熄灭,洞口一直都是烟雾缭绕的,弄得其他动物都不敢靠近。有一天,兄弟俩出去了,几只猴子小心翼翼地爬进洞里玩耍,不小心踩住了火塘里正在燃烧的柴火,结果跷起了一团滚烫的火灰,撒落到几只猴子身上,猴子们被烫得刨耳抓腮唧唧乱叫,抱头鼠窜跑了,从此不敢靠近山洞。
兄弟俩熟悉了锅圈岩的情况以后,开始着手整理山洞,他们要把山洞整理成一个像样的家。他们先是砍来一些竹子和比碗口粗的木棒,用木棒当柱子,再把竹子劈破编成栅壁,然后把睡觉的地方和堆柴的地方隔开。又编了两个竹框,一个装锅盆碗筷,另一个装食物,把它放在右边的台阶上,看上去比较整齐,使他们有了家的初步感觉。哑巴很聪明,他砍了一棵不大的树,剔掉了几个桠枝,留下几个叉,把树干斜靠在瀑布下面的岩壁上,然后劈破一根大竹子,打通竹节,从洞口斜伸到水流下边的树杈上托起就把水接到了洞口,用水就更方便了。洞厅的中央就只用来烤火吃饭,有时候兄弟俩没事了就在洞厅里玩耍嬉戏。为了安全,他们又用木棒和竹子把洞口封上了,只留一个进出的门洞,然后用竹子编了一扇门,可以活动地开关,晚上睡觉时,把独木梯拖上去在里面把门抵住,就可以高枕无忧地睡到天亮。
天气渐渐下凉,尽管山洞里比较温暖,可是晚上睡到半夜的时候还是有点凉飕飕的睡不踏实。于是,他们想到了用棕片来做被条,他们割了很多棕片晒干后把它连成一个被条般大小的口袋,然后到森林里采集了很多绒绒的蓑衣草,晒干后装进棕口袋里,晚上当被条用,又用同样的方法做了一条床垫和两个枕头,睡觉的事情就基本上搞定。
二十天过去了,邓天举又给老大和哑巴送粮食来了,还带来了两把锄头和一些菜种。父子三人在小溪沟准时相会,邓天举告诉老大:外边征兵还没有结束,挨连的几个保一个兵都没抓到,看来还要继续征兵,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停得下来,停下来你们才可以回家。他叫两个儿子自己开荒种点菜,平时多找些食物储存起来,要吃肉自己去打猎。又给他们演示了安阀杆套野兽的方法,还告诉他们,如果套住了猴子要放生,不要伤害它,说猴子有灵气,又说套住了幼小的动物也要放生。
邓老大兄弟俩回到山洞,想想父亲给他们交代的事情,觉得储存食物是当务之急,父亲也是上了年纪的人,老是让他往山里跑心里也实在过意不去。再说家里也没有多少粮食,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父亲总是顿顿吃菜,把粮食省给母亲和他们几个兄弟。如果自己能够在山里解决食物,就可以跟父亲省下一些粮食,让父亲多吃几顿饱饭,同时也能够省去父亲来回往返大山的辛苦劳顿。俗话说“家贫生孝子,世乱
本章 共4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