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时,天黑了,小侄女儿也睡着了,张银联赶忙接过小孙女抱在怀里,老泪纵横,她哭了。这是她自搬到风箫洞以后第一次掉泪,她已经整整二十年没有掉过一滴泪。听了春风说起一路上看到的情形,邓天举看着几个面黄肌瘦的孙子,慢慢抬起右手轻轻地从脸上抹下一把老泪,他的眼泪十分稀贵,张银联跟了他一辈子,第一次看到他抹眼泪。
小孙子们饿慌了,张银联看着孙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自然勾起了对自己当初没有听邓峥邓嵘的话搬到磨槽沟居住,感到几分的庆幸,假如当时搬到磨槽沟去了,今天这一堆孙子们怎么开交啊!
邓天举稳定了情绪之后,面对众多孙子们,开始思考目前这个八口之家的吃穿住行等诸多事宜。他把孩子们喊拢来,先搞清楚几个小孙子的名字,便于呼叫和管理,他问春风:
“春风,你的二妹叫什么?”
“二妹叫‘月桂’,是八月生的,今年十三岁了,母亲给他取的名字,小学已经读完了,刚考进初中。”
“你的小弟弟叫什么?”
“小弟弟叫‘石头’,也是八月生的,是三叔用鹅卵石打掉匪特的手枪那天生的,爸爸为了记住三叔的英雄事迹,就给他取了石头这个名字。石头弟弟已经九岁,刚读到二年级。”
“你知道二叔家的弟弟和妹妹的名字不?”
“知道。弟弟叫‘钱生’,今年已经八岁,才读完一年级。妹妹叫‘春晖’,今年五岁,三月间生的。”
“好啦。今后月桂的任务就是看好春晖妹妹,要给她洗衣服喔。春晖才五岁,就算她最小,以后不管她吃什么好的你们谁都不能和她争啊!月桂和春晖晚上就在三叔的石室里睡觉,三叔的房间就让给你们了。”邓天举安排完两个孙女,又说:“春风的任务就负责管好钱生和石头。石头就和你大哥一起睡觉,睡你爸爸的小木房。钱生就跟你三叔一起睡觉,睡你爸爸和三叔原先的小木房。”
孩子们点头应声。
过了好一会儿,邓天举裹着一根土烟,一边点燃一边说:
“春风啊,你是我们家的孙辈老大,公婆都老了,可能活不到多少年了。你三叔又是聋哑人,你已经长大了,要帮助三叔做些事情喔。你不会做,看见三叔做什么,你就帮他做什么。现在我们人口多了,还要多种几亩地才养得活这么大一家子喔。那一群鹿羊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杀,鹿羊下了崽要好好地喂养,万一饿饭的时间长了我们也不用怕。现在家里的粮食只够我们祖孙八口人吃八个月,进了十月就可以收板栗了,你和三叔把板栗收回来烘干装好,不要浪费,那些板栗又可以当粮食吃一个月了。再种点洋芋,恐怕还差两个月的粮食才能够接得上明年的新包谷。到了明年八月,我们就不缺粮食了。现在还缺两个月的粮食怎么办?只有靠打猎来补充,你就和你三叔去打松鼠、野兔和山鸡来当食物,这些东西很好吃。不要怕,只要有你三叔我们绝不会饿肚子的!万一打猎都接不上,我们就杀鹿羊吃度过难关。闲空了就跟你三叔学射击,学甩石头,学好了这两门本领就可以在大山里行走,什么都不用怕。你三叔要在大山里生活一辈子,假如公婆过世了,你们要常来看看你三叔啊!再有,你要好好管住几个弟妹,给他们规定好时间,每天都要温习功课,等时事好转了还要回去读书,这一点你要好好记住!俗话说‘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千万不能荒废读书啊!如果你二叔有文化,他就不是副县长了,他在部队里跟霍县长是同级的,如果他有文化,起码也是县长了。”
春风点点头,他记住了公的教导,公已经把半个家交给他了,他的任务就是管好四个小弟妹,其次是帮助三叔做点事,让三叔好好种地好好打猎,供一家人的生活,不然的话,就会出现断粮现象,就要饿肚子。
几个孩子去风箫洞以后,邓峥和邓嵘两对夫妇没有后顾之忧了,虽然邓峥和邓嵘的食量大,可是腾出了孩子们的口粮,他们也就不觉得紧张了。如此一来,却苦了果牧,使果牧的负担增大了好几倍,他既要负担两个老人,又要抚养五个侄儿。好在父亲还有能力管好那十几箱蜜蜂,母亲也还慢慢地能给全家人煮饭,春风也乖巧,常常看见他忙的时候就过来帮助。果牧好不容易熬过了他一生中最疲惫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他基本上没有好好地休息过一天。因为人口突然增多,又都是些吃长饭的家伙,原先家里的粮食只够他和父母吃一年半,现在是八个人吃三个人的口粮,显然,至少有两个月的粮食缺口。为了弥补这两个月的缺口,果牧除了割草喂鹿羊、挖土、种蔬菜、种包谷、收割,等等这些经常性的活儿以外,一旦有空就拉起春风进山打猎补充食物。他知道断缺了食物会给他这一大家子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说缺粮两个月,哪怕只缺五天时间,就足以使他这一家八口人濒临死亡。果牧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这一大家子缺粮,一天也不能缺!因此他起早睡迟,忙忙碌碌,不知疲倦地劳作,有时候甚至一坐下来就睡着了。母亲看见他疲惫不堪的样子,常常自己悄悄落泪,又常常教育那一堆孙子们,要他们听话,尽量帮助三叔做点事,别把三叔累倒了没人种粮食吃。
人在困境当中自然乖巧,春风听了公的话,给弟妹们制定了一个作息时间:
天大亮后就必须起床(除春晖以外);
早上读书,把自己读过的书反复温习,再读;
中午饭后帮助大人做点事,洗碗、扫地、抱草喂鹿羊、喂狗,写字、做算术题;
后午玩耍,洗自己的衣服;
晚上听公婆讲故事。
几个孩子按部就班地作息。一年当中,学习上倒是没有进步,但也没有丢生疏;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还进步不小,生活上基本能够自理,学会了伙伴之间的和谐相处;又在公婆那里听到了许多解放前的老故事,增加了不少社会知识,并且知道了他们的父亲许多打猎的惊险故事,对他们的家史也有了彻底的了解。如果不是时事的变故,造成孩子们辍学进山,这些孩子可能不会懂事得这么早,也不会掌握那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
孩子们在风箫洞的生活并不差,或许比在磨槽沟、比在县城还要好。虽然主食是吃包谷,但是经常性的多种肉食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加之大山里空气好,活动量大等各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孩子们一个个长得壮实,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