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他们把麻雀追得漫山飞,停歇不下来就累死了,人们凭着打到的数量多少来评功论奖。果牧觉得,老鼠、苍蝇、蚊子这些东西对人有害当然该打,那么,为什么要打麻雀呢?麻雀对人有害吗?果牧从来就没有觉得麻雀有什么害处。
人们把几块田里成熟了的水稻拔起来都挤在一块田里,挤得十分密实,鸡蛋放在谷穗上面都落不下去,然后就有很多人去参观那块水稻,参观的人们喜气洋洋,笑逐颜开。果牧实在是搞不懂这些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小槽沟、沿河坝一带的人们把田里的水放干,然后深翻土地。人们个个鼓足干劲,力争上游,铆足劲儿大翻猛翻。你翻两尺,我就翻两尺半;你翻两尺半,我就翻三尺。谁翻得快、翻得深,谁就放了“卫星”,然后一阵锣鼓喧天,放了卫星的人兴高采烈。果牧感到新奇,这一带的人们从来都没有这样深翻过土地,他在锅圈岩挖土时,他和父母都只挖了一锄深就足够了,他们现在为什么要挖那么深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从小槽沟到磨槽沟,沿河两岸有十来座土高炉。果牧仔细看过,人们在建造这些土高炉时,在里面搁一层耐火砖,外面搁一层普通砖,再用些石头一堆就起来了。一个土高炉往往是十个人一拨,轮流炼钢。土高炉外面设置了一个大风箱,需要一个人不停地拉,有人负责往土高炉里面扔生铁,还有人负责添燃料。使人不理解的是,人们都把自己家里的铁锅铁盆砸烂扔进土高炉里,然后练成了一坨坨废铁狗儿。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这些人家里不烧锅煮饭啦?他们总不会就吃这些铁狗儿过日子吧!
小槽沟和磨槽沟沿河两岸的农户都没有种菜了,房子里面也没有了炊烟。到了吃饭的时候,人们就拼命似地朝集体食堂跑过去,分到了饭以后几口就吃得精光,好像没有人吃饱过。
果牧来到磨槽沟大嫂家里,大嫂他们也同样是在公共食堂里吃饭。春风已经满过十七岁了,正是大长身体的时候,食堂里分到的饭菜不够吃,他老是吃不饱,就干脆不去上学了,没想到回家以后仍然吃不饱。小的两个孩子看上去面无血色,无精打采,大不如以往活泼可爱,也没上学了。大嫂也是面黄肌瘦的,估计是把饭菜挪出一些给孩子们吃了,自己营养不良。果牧一来,春风就拉住他说:
“我要跟三叔一道去公婆家里吃饱饭,我饿得着不住了。”
“你三叔听不见你说话,你去嘛!明天早上把妹妹和弟弟都喊起一路去,你公婆那里有饭吃。”他妈接过话来,有气无力地说。
果牧轻轻抚摸着两个孩子的头,心头一阵酸楚。他坐下来把两个孩子放在左右膝头上,眼里不停地簌簌落泪,他哭不出声来,他只有在心里痛苦,他没想到大嫂一家现在已经成为这种状况,几个人都饿成这样狼狈不堪的样子。他心里想,明天要把侄儿们带回风箫洞,不能让他们饿肚子!这样,大嫂一个人就不会吃不饱了。
第二天,袁幺妹收拾了三个孩子的一些衣物,又给孩子们作了些交代,就让果牧把三个孩子带走了。
果牧带着三个孩子一路慢行,走进树林里,两个小的已经走不动了,他只好一个一个地换着背他们。两个孩子都喊饿了,果牧就叫春风看住他们,自己在周围的树林里转了一圈,打回来一只野兔和一只山鸡。他把野兔去掉毛以后,再挖掉内脏,烧起一堆大火,用一根木棍挑起兔肉放在火上烧烤。他翻来覆去地把兔肉烤得烂熟,一阵阵香气飘进鼻息,孩子们就等不及了要吃,他看到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就估计他们没有吃饱,又把山鸡也烤熟了让他们再吃。等他们走到风箫洞时已经天黑,邓天举和张银联看到几个孙子突然到来,感到惊讶,忙问原因,春风才把一情一节告诉了公婆,公婆一阵心疼,连忙把两个小的拉到怀里抚慰了一阵。张银联赶紧去热饭热菜让孩子们吃,邓天举反复给孩子们交代,饿得越慌越要慢慢地吃,别噎住了,不要吃得太饱,怕胀坏了肚子。等孩子们吃饱了,邓天举老两口又商量:
“不知道邓嵘他们的情况怎么样,是不是都缺粮了?”
“可能都是一样的,县城里恐怕还要严重一些喔!”
“县城里怎么会严重些?”
“你想,县城里人多,人们饿得慌,可能连菜都没有卖了,肯定要严重些!”
“那怎么办呢?”
“过两天,等春风养足了精神,让他跟果牧一同去磨槽沟钱乡长家里问一下就知道了。”
“好嘛,只有这样了,县城太远了果牧找不到路。”
五天以后,果牧和春风背了两块腊肉和一些包谷籽,他要给大嫂送过去,不知大嫂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养足了精神的春风和三叔一样走得很快,到了家里才大半天时间,春风看到母亲好多了,虽然还是很瘦,但说话有精神了,行动也有力气了,春风把腊肉和包谷籽递给母亲,又把他们去风箫洞的情形和回来的意图都给母亲说了,母亲微笑着对春风说:
“还是你公婆他们好,你们就和三叔一起过两年才回来读书吧。在三叔家里你要管好弟妹喔,把你们的书都带到三叔家里去,经常温习功课啊,不要丢生疏了。”
春风点点头。
晚上,春风和他母亲、三叔一起去了钱乡长家,他们刚敲开门走进屋里,还没坐下来,邓嵘和金兰也带着两个孩子来了,互相把情况都说了。原来,邓嵘和金兰也是同样的目的,想把两个孩子送到风箫洞去渡过目前的难关,等以后情况好转了再接回去读书。金兰的母亲听了,十分感慨地说:
“真没想到你们的父母都七十岁了,还要给你们抚养四五个孩子啊!幸好当初他们没有听你们的话搬到磨槽沟来居住,不然,遇到这样的大饥荒,这几个孩子就恐怕……”
第二天,果牧和春风收拾停当,准备带着二哥和二嫂的两个孩子回风箫洞了。临走时,邓嵘反复给春风交代:
“公婆都老了,你三叔又是聋哑人,你是长子,你一定要管好四个弟妹啊!”
春风已经初中毕业考进了高中,很懂事,他听了二叔的话,连连点头,并说:“二叔你就放心好了,我保证管好他们,你回去告诉爸爸,叫他不要担心家里。”
果牧和春风兄妹四人走在沿河坝和小槽沟的河岸上,看到人们闹饥荒的情景比七天以前更加严重了……
当他们走到风箫洞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