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上喝杯咖啡或酒、望着夕阳、听听曲,另一方面又不快于今晚致远在外面睡且他俩近来频频闹矛盾。
何致远因桂英的那句为他牵线搭桥作幼儿园老师的话又气又伤,半晚上地睡不着觉,粗心妻子的一句随意之言被敏感丈夫一次次放大再放大,被侮辱的自尊不停地质疑他的爱情和婚姻。半个月了,找工作焦灼无果,期待的工资降到磷线之外,只要工作得出口待遇三千八也可以,赶巧,妻子不经意买的三千澳东西又使他不得不质疑自己在这个家庭的存在意义。
十一点半,包晓星照例上床睡觉,忙了一的女人特别累,临近入睡却想起了今晚上在店里忙活时她收到过一条短信,是银行的还款短信。因为回老家她的一张信用卡没有按时还款,服装店在十一月二十号发的工资扣除了七请假的钱,她到手的工资少了好多,不够还款。女人午夜从被窝里起来,开灯以后取来手机,拆东墙补西墙,凌晨一点多终于东拼西凑地将那张卡欠的钱还上了。
之前杂粮铺子欠供货商的十来万包晓星前段儿用几张信用卡和网贷一口气还完了,可是现在两份工作的工资相对于信用卡每月要还的钱,除过利息本金只能还上一点点,微乎其微。可是这般年纪、这般能力的她没有其他法子,只能靠死工资一点点地还。只要每个月能还上一点本金,她相信她肯定能还完这些账。半夜里,女人期待老健康不花钱、梅梅的上学没有大的开支、自己节俭再节俭多省些……紧凑压抑的想法迫害了她原本该有的好梦,两点已过,更难入睡了。
心焦之间,包晓星想到了老家,一个不需要信用卡、不紧凑不压抑的真实地方,一个发生危机时不会一无所有的地方,一个生命陨落时很坦然、不恐慌的地方。
表哥家的那两场酒席,是包晓星这几年来吃得最快乐的一回。人丛中,她将自己包裹成隐形人,尽情地吃吃喝喝,姑见自己贪嘴,遇到自己爱吃的也忍不住给自己多夹几筷子。包晓星很享受这种宠爱,即便她已经四十岁了。女人幸福地沉浸在这种泡沫一般的宠爱中,因为这世上了解自己饮食偏好并愿意成全这种偏好的人太少太少了。
包晓星这辈子总是替别人考虑,她不会像桂英那般自己享受,也不会像妹妹晓棠那样大胆为自己主张,她只会将自己的欲想藏着掖着,然后在世俗社会中当个好妻子、好儿媳、好母亲、好姐姐、好闺蜜。呢,十九岁的麦脸上的无忧让四十岁的包晓星自惭形秽,她这几陷入了严肃密集地自我否定、否定之否定和第三次否定郑城市,改变了她的口味、肠胃、体质,从而也改变了她的性情。她在审视她的人生,可这几次彻彻底底的审视结果令她失落。
后灶上两米多长一米多宽的大案板、整整齐齐摆着几十个白瓷碗的肉和菜、笑呵呵的大厨子、阳光下的唢呐声、灯光下的新灵堂……临走前的那顿饭晓星记忆尤深。蒸气滚滚的白馒头、熏香浓郁的白酒、香气腾腾的饭桌、留白胡须的老汉、蹲在角落偷肉吃的娃娃、爽朗风趣大声喧哗的村里人……酒席上自己坐在热闹的村民中间,好像回到了时候,人们见了她还是那般热情,好像这二十三年她不曾离开一样。下葬结束后,包晓星走在队伍后面,慢慢悠悠地欣赏着自己的故乡,一时萌生诸多希望。
她踩着被雪渗湿的狗尾草,希望有生之年她能有机会再割一次草、放一次羊、收一次麦子、打一场雪仗、踢一回毽子、玩一回石子、参与一次打麦场上的狂欢、见证一回西北乡野的春夏秋冬……她在崖上放眼周边,希望能去趟姑家村后面的山沟,儿时听那里有一汪清泉,汩汩而流,可惜从未见过;她踩在软软的黄土上,希望自己将来埋葬在这里,在母亲的身边,在奶奶膝下;她从未这般深情地凝视过黄土高原,在那一次次空洞而深邃、失望而伤感地回眸中,她希望自己不会再去深圳了,而是抛下过往重新在这里开始,重新恋爱结婚、重新生子抚育、重新开启一段不同的人生。
没错,夜半三分的包晓星竟然想着逃离深圳。
为什么她不停地朝村里人打听现在种植水果的各种问题?为什么她不停地在心里算计包家的地和钟家的地有多少、种什么?为什么她已然荒诞地一遍遍奢想来年的丰收和卖价?她在干什么呢?包晓星走火入魔、不受控制。
老家的人已经换了一茬子了,原来相熟的街坊和自己一样离开了或者变老了失势了,像包维筹、张启功这样的中青年少之又少。正因为稀缺,启功、维筹这样的人才成了每个村的中流砥柱。每当村里哪家有大事时,人们除了向老者请教建议,更会主动过来找这样的年轻人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建房子请他们组建工人队伍、特殊的体力活请求他们出力、跑腿捎话带东西最是离不了这些中青年。倘若回到老家以后,她能适应这样的角色吗?她能与这些村里的新起之秀搞好关系吗?她一个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女人突然回到包家垣或钟家湾能被村里人接受吗?
她并非只是她,她还是孩的妈妈、债务的宿主、几类社会关系的聚合。她的任何决定皆牵动着一张以她为中心的网络,即便这张网很很简陋,可是与她相关的结点她看得举足轻重。
辗转不寐,几声叹息。
这一趟回老家仅仅六,可大脑却像在那里过了六年似的。南郭村、碾桥村、包家垣、钟家湾、马家屯……被城市重复性生活摧残至失忆的大脑好像重新活了过来,多少途经的村庄模样、多少一扫而过的画面此时历历在目。门帘外挂着的一串风干南瓜、空房里用到发光凹进去的锄头、瓦片上不知名的倔强之草、憨笑朴实的老汉老太婆们、墙上ChairmanMao指点江山的复古画像、磕掉棱角的旧式洋瓷盆、茂盛到和院落融为一体的泡桐树……
人类只是这片土地上的过客,无论他的旅车上装着什么——财宝或仆从、旧衣服或一把工具、一本书或一支笔——旅车终将驶过这片大地,最终消失于无限,人、车及车上诸物终将虚无。既然结果必然虚无,何必要顾忌车上之物,不如放眼远观,瞅一瞅农家门口怒放的指甲草、路上偶遇的傲慢公鸡、懒洋洋躺在窝里的黑猪注叶如橡皮树的柿子树、荒芜生动的乡人院落、被绚烂朝霞所簇拥的旭日……在漫长的旅途中,愿勿被魔鬼引诱将自己的生命时间拉短、加速或通货膨胀,努力延长旅途的风光,寻找稀疏时光中的富丽和滋味,使劲将所见所闻印在脑海,以便在双眼闭合之前用心回忆、慢慢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