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却说唐僧四人,上了西天大路,西方佛地,果然与别处不同。小道旁,尽是琪花瑶草古柏苍松,所过之地,家家向善,户户斋僧,山下好多人修行,又有好多僧众林间诵经。
师徒们夜宿晓行,又经有六七日,忽见一带高楼,几层杰阁,冲天百尺,耸汉凌空。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豁达窗轩吞宇宙,嵯峨栋宇接云屏,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此乃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真堂谈道,宇宙传经。花向春来美,松临雨过青。紫芝仙果年年秀,丹凤仪翔万感灵。
三藏见了遥指道:“悟空,哪里是什么地方C生壮观!”
孙悟空哈哈笑道:“师父,你在那小西天假雷音寺面前尚且跪拜!今日来到这西天真佛地!怎么不认得了?”
唐僧闻言,心中大喜,慌得翻身跳下马来,师徒走到了那楼阁门口。
只见一个道童,在山门之前叫道:“那来的莫非东土取经人么?”
唐僧连忙整衣,抬头观看,见他身披锦衣,手摇玉尘。
孙悟空认得他,道:“师父,此乃是灵山脚下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哩。”
唐僧醒悟,进前施礼。大仙笑道:“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哄骗了。他十年前领佛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人,原说二三年就到我这里。我年年等候,渺无消息,没想到今年才相逢啊。”
唐僧合掌道:“有劳大仙盛意,感激!感激!”不觉天色将晚,师徒就于玉真观安歇。
次日早上,唐僧换了衣服,披上锦襕袈裟,戴了毗卢帽,手持锡杖,登堂拜辞大仙。
大仙笑道:“昨日圣僧衣着褴缕,今日袈裟鲜明,观此相真佛子。”
唐僧师徒拜别就行,那大仙笑吟吟,携着唐僧手,接引旃坛上法门。指着灵山道:“圣僧,你看那半天中有祥光五色,瑞蔼千重的,就是灵鹫高峰,佛祖之圣境。”
唐僧见了就拜,大仙道:“圣僧,你与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已此到于福地,望见灵山,我回去了。”
四人继续前进,行走不时,便见一道大河阻路,旁边一个牌匾写着“凌云渡”三个大字!
唐僧道:“悟空!莫不是金顶大仙指错了路?这河如此宽广,我们怎么过去?”
孙悟空笑道:“没错!没错!师父我们等船来吧!”
忽然见那河之中,一人撑一只船来,叫道:“上船!上船!”
唐僧大喜道:“徒弟。那里有只渡船来了。”
他三个跳起来观看,那船儿至近,竟然是一只无底的船。孙悟空早已认得是接引佛祖,又称为南无宝幢光王佛。孙悟空却不题破,只管叫:“这里来!”
霎时撑近岸边,三藏见了,又心惊道:“你这无底的破船,如何渡人,上船就沉下去了?”
佛祖哈哈一笑,道:“我这船鸿蒙初判有声名,幸我撑来不变更。有浪有风还自稳,无终无始乐升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孙悟空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纵有风浪,也不得翻。”
唐僧惶惶恐恐,惊惊疑疑,只得上船。沙僧又牵着马,师徒都站在船梆子上。
那接引佛祖撑着船,不一时稳稳当当的过了凌云仙渡。忽然一道光影怦然落下水去,唐僧吓了一跳。孙悟空笑道:“如今你是脱胎换骨了!再也不是凡人之躯,可驾云了!哈哈!”
唐僧正然不解,船已经靠岸,才转身,轻轻的跳上彼岸。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此诚所谓广大智慧,登彼岸无极之法。
四人上岸回头,连无底船儿带着船夫都不见,孙悟空方说是接引佛祖。
唐僧这才省悟,称谢不已。一个个身轻体快,步上灵山,早见那雷音古刹:
顶摩霄汉中,根接须弥脉。巧峰排列,怪石参差。悬崖下瑶草琪花,曲径旁紫芝香蕙。仙猿摘果入桃林,却似火烧金;白鹤牺松立枝头,浑如烟捧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日一鸣天下瑞;青鸾对对,迎风耀舞世间稀。又见那黄森森金瓦迭鸳鸯,明幌幌花砖铺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都是蕊宫珠阙;南一带,北一带,看不了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霞光,护法堂前喷紫焰。浮屠塔显,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大法堂。
四人高高兴兴,欢欢细细,直至雷音寺山门之外。
门口四大金刚迎住道:“可是圣僧?”
三藏躬身道:“是弟子玄奘到了。”
金刚道:“圣僧少待,容禀过再进。”
金刚着一个转山门报与二门上四大金刚,说唐僧到了;二门上又传入三门上,说唐僧到了;三山门内僧侣,闻得唐僧到时,急至大雄殿下,报与如来至尊释迦牟尼佛:“唐朝圣僧到于宝山取经来了。”
如来佛祖,即召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八伽蓝,两行排列,却传金旨,召唐僧进。那里边,一层一节,钦依佛旨,喊道:“圣僧进来。”
唐僧整肃端严,循规蹈矩,同悟空、悟能、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正是念念在心求正果,今朝始得见如来。
四人到大雄宝殿殿前,对如来倒身下拜。又向左右再拜。复向佛祖长跪,启上道:“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旨意,遥诣宝山,拜求真经,以济众生。望我佛祖垂恩,早赐回国。”
如来方开怜悯之口,对三藏言曰:“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遵佛教,不向善缘,不敬三光,不重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那许多碓捣磨舂之苦,变化畜类。有那许多披毛顶角之形,将身还债,将肉饲人。其永堕阿鼻,不得超升者,皆此之故也。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我今有经三藏,可以超脱苦恼,解释灾愆。三藏:有法一藏,谈天;有论一藏,说地;有经一藏,度鬼。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