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我们连 > 我们连最新目录

第一百七十二章 黄氏年代(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黄有才来到特侦大队,成了中心人物,成了最终的决策者,拍板者。在大队,他说一,没有人说二。你就是说二,也没有人听你的,没有人信二,他们还是信一,最后只能自说自听。人都很聪明,人家黄有才是领导的秘书,是领导的女婿,身后有撑腰的,壮胆的,起哄架秧子,这就是权威,是无形的丈八蛇矛,随意挥舞,遇佛杀佛,见鬼日鬼,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谁也没有办法。

部队是双领导制,两个一把手。一个是团长,一个是政委。现在一个是大队长,一个是政委。团长或大队长是军事干部,主管司令部,是军事首长,政委主管政治工作的首长。政治工作说白了是管人的,营以下领导干部的提拔任职,基本是政委在选拔。尽管是双首长制,一个单位最终还是有一个人占先。军事主官霸道蛮横,他说了算,政委睁只眼闭只眼。政委有手段能呼风唤雨,团长拿他没有办法。

黄有才来了,丈八蛇矛一挥舞,许多领导便知道他的厉害之处,再也没有人和他争个是非曲直,在大队,他说的事儿,就是党委形成的最后决定。

特侦大队突然热闹起来,客人如流,每天不断。有北京总部机关和军区机关来的领导,大校少将中将,让人眼花缭乱。兄弟师团的领导有事儿没事儿也过来串门做客。黄有才家乡的父母官带着礼品酒肉,还有歌舞明星前来助阵。大队机关上上下下投入到迎来送往,陪吃陪喝中。领导来了还好办,他们喝点酒,照张相,和黄有才带领的机关领导干部坐下来,天南海北聊一聊,便打道回府。他们家里还有一摊子事儿等着他们,来到这里见到黄有才,表达完心情拍屁股走人。

最麻烦的一些退休的老干部。都是司局级以上职务的大领导,年龄大,头发白,口里叫着“衅”,不用问,不是例行公事的公务来访,肯定是熟人。来历先是慰问部队,再去看看装备,最后到无名阵地上,拿着望远镜观察一番y军防御阵地,给大家说一些阵地攻防战方法,头头是道,很专业。

黄有才总是跟在这些人后面,谦卑的神色,虚心的样子,也许是当秘书的职业习惯,可能是故意在老领导面前做个样子,跟着照相的刘宏伟总感觉到,黄有才过了,有点夸张,使那张本来很周正的脸庞开始走形。

“这些老首长都是战争年代枪林弹雨滚过来的功臣,打仗都是行家里手。”黄有才对着后面跟着的机关领导干部们介绍。

老领导们谦虚的笑笑:“好汉不提当年勇,我们老了,武器装备也不一样。当年我们用的是汉阳造,缴获日本鬼子一条三八大盖便欢喜的不得了,娶新媳妇的感觉。你看现在你们用的枪,微冲,无声手枪,弹药充足,装备齐全,感觉真好。”

“那就让老首长体会一下我们的新式武器装备。”黄有才命令道。司令部便组织部队,找一个山脚下,竖起靶标,拉去一些子弹枪支。这些人便手枪冲锋枪狙击步枪轮换着射击,直到打的肩膀受不了才算停下。

有一些老干部是炮兵,对枪没有感觉,只对炮有兴趣。他们看到部队的各种大炮,表现出孩子班的喜悦心情。为了让这些人找找当年的感觉,就让他们打炮。火箭炮,榴弹炮,加农炮,最后还有迫击炮。打炮没有办法设置标靶,开始往y军阵地上倾泻炮弹。时间长了,有了规律。对方看到我军阵地上有慰问团来了,马上躲进防空洞。

老干部们最喜欢看迫击炮连的表演。一个排,三门炮,连长指挥,一声令下,三发炮弹呼啸而出。有时候是连射,几十发炮弹,把观礼台上的来宾们耳朵震的唧唧叫。老头们很高兴,拍着手叫好。

黄有才很自豪的介绍说:“这是我们团的神炮连,别看上战场才一年,把对方打了十几年的一个寡妇炮兵连打的落花流水,真是了不得。”

来宾鼓掌更有力,嘴里喝彩更响亮。兵们看领导高兴,兴致就更高,炮弹打的更多更好,直到把弹箱打空,才算罢休。

黄有才不亏在大机关当过秘书,见多识广。来的客人,无论职务多高,年龄多大,一律摆平。这些客人高高兴兴来了,带着期望,兴致勃勃走了,怀揣满意。这些人满意了,回去后就在朋友战友面前吹嘘:“那个衅,现在出息了,当了团长了。这人有情有义,没有忘本,没有忘记老领导。”更多的人闻着酒香来到了部队。

黄有才在上级领导机关的人缘非常好,从师到军到军区到总部,都知道黄有才是个好团长,带人热情,礼数周全,谦恭温顺,风流倜傥,才貌双全,会说话,会来事,会疼人,以后肯定是前途无量官运亨通的人物。

团里有了这样的团长,团机关到上面要钱要物要装备,或者干部外出培训、战士考学转志愿兵学司机学厨师,甚至计划生育工作发放避孕套避孕药都给予倾泻照顾。部队在前线作战,全国各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捐助的白酒香烟、手表收音机、钢笔毛巾、袜子鞋垫等慰问品,也就多分给一些。兵们很高兴,他们得到了实惠,满足了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当然要感谢黄团长。黄有才在兵中的威信也很高。说话腰杆更硬,声调更高。

当然,黄有才腰杆硬声调高,靠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是不行的。黄有才比别人更高的是,他来到团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聚拢了一帮拥护者,一批铁杆粉丝铁哥们儿。当然,也打击了一些有意见发牢骚唱对台戏的对手。这些人成了黄有才的反对者。

黄有才深知抱团才能取暖的道理,知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敌人少堵墙。也明白坐轿子要有抬轿子的人。他来到第一天,就把邢广富抓住了,成了自己的嫡系兄弟,成了第一个铁心给自己抬轿子吹喇叭愿为自己上刀山下火海两肋插刀的人。没几天,那些老乡以各种理由找上门来,搭上了线,黄有才是来这不惧。现在正事用人之际,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老乡是个范围很宽的情感凝聚体。一个村一个乡一个县一个敌区一个省的人,在不同诚都可以是老乡。就连临近县临近省的人也可以算作老乡。山东边缘县市是河南郊区,河北边缘县市是山西郊区。只要是套关系,中国人有的是办法,有的是名词。不久,黄有才在团里形成了一个老乡的圈子。

有些是通过各种关系投奔黄有才的门下。二营副营长的大舅哥的老师和黄有才岳父的叔叔是同学,副营长让大舅哥陪着老师来了一趟,说了半天才算弄明白,黄有才欣然把他拉倒自己的门下。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