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重生之绝代武神 > 重生之绝代武神最新目录

第469章 太美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上了天山山脉东段最高峰、海拔5445米的博格达峰。而完成这一壮举的是一支来自乌鲁木齐市的业余登山队。

博格达峰以雄伟壮丽的姿态和险峻的地势而着称于世,过去曾有数支外国登山队登上顶峰,但中国的登山队尚无一支登顶。这支由12人组成的登山队来自社会各界,包括国家干部、教师、企业家、新闻记者、医生等。8月3日,登山队分为4个节组,每节组3人,开始从北坡海拔4700米的3号营地向顶峰冲击。队长王铁南带领第一节组到达海拔5080米的突击营地攀顶时,遭遇风雪、浓雾,能见度不足两米,只好原地休息准备,其中一人因体力不支而下撤。8月4日晨8时40分,王率另一队员张东向顶峰突击,经8小时艰难攀爬,终于登顶,随后,登山队第二三四节组中的6名队员也攀上了顶峰。

据了解,为此次攀登,这支登山队于1997年就进行了专项准备工作。国家登山协会副主席李致新说,博峰属典型的技术型山峰,业余登山队能登顶,在中国登山史上是一个奇迹。

2003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登山对9人登顶。2004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登山队登达海拔5080米的高度。2005年7月,北京一只业余登山队登达海拔5080米。2005年8月,香港登山队登达海拔4700米。2005年8月,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13人登顶。2006年8月,北大山鹰社17名队员登顶。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那里叫新疆。更早的历史中,她更多地被称为西域,一个在历史中熠熠闪光的地域名词。她处于欧洲文明、西亚文明、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辐射的焦点,因而更加瑰丽迷人。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载者,新疆这个地方在历史中或浓或淡的一笔,都对历史产生了影响。《经火焰山》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竟流,孰知造化功。”《火山云歌送别》中写道:“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解忧公主和香妃丝绸路上动人的女子

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的一个冬日,去往长安的官道上行着一队人马,车轮骨碌碌碾压着已经冰冻的土地,车上的锦帐被掀开一角,车里的老妇双目炯炯,远远城墙上的箭楼已隐约可见。“公主,我们回来了。”车里被唤作公主的人,叫刘解忧。54年前她20岁,汉武帝让她远嫁九千九百五十里(汉代丈量尺寸)之外的乌孙国和亲。陪她远嫁的侍女冯嫽50多年来从未离开她,并且在乌孙成为她的得力助手,此刻又一同回到了大汉。

西汉时,乌孙是西域最强大的部落,12万户,63万人。以畜牧为业,善养良马。公元前119年,张骞成了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率300人带着数以万计的牛羊金帛到了乌孙国,与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随后,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乌孙国更是遣使送张骞归汉,献马报谢。后又遣使表示“愿得尚汉公主,为昆弟”。

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先把自己的侄女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作为公主嫁给了年迈的乌孙王昆莫,细君公主5年后离世。刘解忧正是在堂姐去世后,成为了另一位和亲的公主。水土不服、语言不通、风俗不习,但解忧没有哭哭啼啼消沉下去,史书上记载她“欣然从命”。

一个女人要是能超脱个人天地里的日常琐屑、情爱恩仇,走出去看天下风云,总是大气而令人激赏的——解忧是这样,她的侍女冯嫽也是如此。她们走出了自我,整整努力了54年。她嫁人、生子、参政——什么都做了,她累了,想回家。于是,公主上书言:“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天子闵而迎之。这年冬天,解忧回到了汉地。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三十六国。另一位女子,与解忧不同,她从丝绸之路的另一端出发,她的目的地是北京。伊帕尔罕,她的本名并不为人们所知,如果说香妃,那便是大大闻名了。对于这位传说中有着迷人体香的维吾尔族女子,武侠小说、影视作品都有不少描写。她是从天山脚下飞来的一朵美丽的蝴蝶,迷住了大她20多岁的乾隆爷,也迷住了后来的文人墨客。于是,有关她真实的历史已经被各色的传奇故事所掩盖。历史上,乾率帝那位来自维吾尔族的妃子,入宫便封了和贵人,此后又成了容妃,也就是传说中的香妃,颇受荣宠。史载,她不仅随乾隆南巡,且在乾隆东巡,游泰山、拜孔庙时,也随行伴驾。

容妃55岁离世,葬在了清东陵之裕陵妃园寝。不过新疆也有一个香妃墓在今日喀什市东北郊区。传说,是乾隆令能工巧匠雕刻了一位仿真“香妃”,送“她”回到了故乡。

鸠摩罗什和玄奘佛教传播史上的译经家,几千年前,在丝绸之路上往来者必有坚韧的毅力,笃定的信仰。张骞如是,解忧如是,鸠摩罗什如是,玄奘亦如是。

鸠摩罗什这位生于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的男子,自幼随母出家。《高僧传·鸠摩罗什传》中说他“诵毗昙既过,师授其义,即自通达,无幽不畅。”鸠摩罗什的神思俊才,传遍整个西域,人们非常钦服。鸠摩罗什的名声不仅远播西域,也东传至长安。前秦苻坚久仰大名,建元十八年九月,苻坚派7万大军出征,临行前嘱大将吕光:“朕闻西国有鸠摩罗什,深解法相,善闲阴阳,为后学之宗。朕甚思之。贤哲者,国之大宝。若克龟兹,即驰驿送什。”

公元383年吕光攻破龟兹,鸠摩罗什被俘,次年被押往后凉。其脚步也停在了甘肃。公元401年12月20日,后秦姚兴大败凉军后,迎鸠摩罗什入长安,并拜奉为国师。至此,鸠摩罗什到达东土传经之路,长达16年!时年58岁。此后从事译经,成为一大译经家。神奇的是,鸠摩罗什圆寂后,其舌头化为舌舍利,印证其所传的经典没有错误。

另一位高僧则从东土经西域诸国前往印度求学,一路也风餐露宿走了17年。这便是小说《西游记》描述的广泛被人们熟知的唐僧,玄奘法师。玄奘法师从大唐国土出境后,途经八百里流沙,历七十余国。小说中玄奘出行前,唐王与其结拜为兄弟。而历史上,玄奘法师在西行求法中,确实有过一次结拜行为,不过不是与唐王,而是当时西域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高昌。当时的高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