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重生之绝代武神 > 重生之绝代武神最新目录

第469章 太美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昌王麹文泰盛情邀请玄奘,原本没打算去高昌的玄奘改道而行。麴文泰从清早等到半夜,听说玄奘到了,打开城门,出宫列烛相迎。高昌王想方设法要留住玄奘,奈何其西行意志坚强,不惜以绝食抗拒,后两人结拜为兄弟。高昌王为玄奘写了24封书信,给沿途24个国家的国王,助他西行。

岑参和李白边塞景、关山月流传千年

长安在唐时发展成了国际化大都市,西域的异域风情自然在商业往来中大量涌现。礼俗、服装、音乐、美术以至宗教。“胡酒”“胡姬”“胡乐”……是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

唐诗又是文学史上的瑰宝。而唐诗中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描写边塞的。“天苍苍,野茫茫”的西部大地,金戈铁马、雄浑苍凉,正符合诗人豪迈奔放的血质。

在西域众多文化名人中,岑参是在诗词创作方面做出贡献最多的一位,公元749年(天宝八年),30岁的岑参充当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到了安西。但是到边疆后并不得意,便于751年(天宝十年)初秋回到长安。754年(天宝十三年),岑参又作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岑参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其中有两首关于火焰山的诗作,在《经火焰山》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竟流,孰知造化功。”《火山云歌送别》中写道:“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边塞诗无论多么雄浑豪放,始终萦绕着一种无计消除的乡愁。不过有一个人与他们不同,因为他与他们的方向相反,李白来自西域。虽说关于他的出生地不止一种说法,其中出生于碎叶城得到众多人认可。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说:“唐代诗人李白,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20多岁时的李白在北庭写出了《关山月》《静夜思》的名篇。

李白的血液里,涌动着胡腾舞的音乐,宝蓝色的幻思与琥珀般的酒色,涌动着中古时代西域文化的热烈激情,豪放及其神秘的瑰丽。李白喜欢听西域音乐,看西域歌舞。在长安时,他银鞍白马度春风,笑入胡姬酒肆中。西域的大漠、雪山、戈壁、长河、落日、古战场、废弃的城池以及辽远的地平线,气势磅礴,带着一种深情在其中。李白的热血、诗情与西部这条雄伟的骨架和脉络相合,他是中华大地之子,也是西域天山之子。

吴承恩和林则徐吐鲁番称火洲,坎儿井灌葡萄,岑参的诗里虽然写了火焰山,但让它名闻遐迩的却是吴承恩的《西游记》,“八百里火焰,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得化成汁哩!”这里是我国最炎热的区域,夏季气温高达摄氏四十七度,据说山顶气温可达摄氏八十度。

吐鲁番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年降雨量仅为16毫米,而蒸发量达3000毫米。但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却有“苍藤蔓架覆檐前,满缀明珠络索园”的生命奇迹。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它将天山上的雪水,引到了一片片绿洲,延续着不息的生命。

林则徐被发配新疆“军前效力”时是1843年,1845年年底被道光皇帝释回内地,虽然时间不长,却在新疆留下许多佳话。1844年12月,林则徐从惠远城出发,在乌鲁木齐过了春节,又经过吐鲁番到焉耆,过阿克苏,穿越沙漠到莎车,于1845年5月4日到达新疆最南端的和田。在和田河畔的荒原上勘察完垦务后折向喀什,回到吐鲁番,于1845年11月到哈密,历时一年,行程万里,足迹遍及新疆的北部、南部和东部。在林则徐到新疆办水利之前,坎儿井限于吐鲁番,为数30余处,推广到伊拉里克等地又增开60余处,共达百余处。

另一次新疆兴建坎儿井的高潮是光绪九年(1886年)建新疆行省,号召军民大兴水利。在吐鲁番修建坎儿井近200处,在鄯善、库车、哈密等处都新建不少坎儿井,并进一步扩展到天山北的奇台、阜康、巴里坤和昆仑山北麓皮山等地。“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河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这首诞生在新中国时期的歌曲,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新中国建设发展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是在茫茫戈壁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叹的神话。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