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破贺兰山和明朝军队征战的时期,尤其是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带兵征讨瓦剌,却被瓦剌人俘虏。1455年,瓦剌首领在贺兰山北边的属地被部下杀死,通过贺兰山骚扰明朝长达87年的瓦剌部落军事实力开始衰退;另一支来自贺兰山西侧、北侧的鞑靼开始了在贺兰山地区和明朝的较量。
清朝时,蒙古额鲁特、和硕特等部开始在贺兰山西边屯牧,也结束了这里长期的军事局面,直到解放。随着清朝疆域面积的扩大,贺兰山东边也不再有大的战事,一个相对宁静的贺兰山出现在了中国近现代史中。
贺兰口岩画景区风景秀美、景观奇特。自“水关”至“芦沟窑”900多米的山谷两侧,百步一景,处处有传说。
贺兰山风景又称“豁了口”,在贺兰口沟内平卧着一块大石头,很像人的一只脚,在大石头上又磨刻着两个大脚印,一前一后,好像一个巨人跨大步时留下的盂。传说仙人在此开山时豁了口,留下此足印,黑狼氏初祖踏了仙人的足迹后有了身孕,繁衍成后来的贺兰部,因此,“豁了口”又被称做贺兰口。直到现在,当地农民还称贺兰口为“豁了口”,有些不怀孕的妇女,都要到这里来摸一摸仙人的大脚印,回去不久就怀孕。
在贺兰口沟内北坡,有一石洞,常有青蛇出入。相传古时有猎人经此,见洞中宽可容身,清凉宜人,遂入洞卧睡,梦见青蛇咬身。惊醒后,见两蛇交尾于胯侧,并无伤人之意,便轻轻从洞中退出。当日猎得青羊2头、山鸡8只,满载而归时,两蛇已不见踪影。此后,猎人出行,每于洞中小憩,则猎物所获必丰,故将此洞名为灵蛇洞。旧时,猎户常于每年惊蛰日祭拜灵蛇洞,以求出猎成功。《周公解梦》书云:“梦被蛇咬主大运。”
贺兰山风景因燕雀群聚而得名。每至春夏之交,山燕南归,栖聚梁上,呢喃之声不绝于耳。
传说有兄弟二人,自山后至此,见劳燕纷飞,上下穿行,无可尽数。竟心生歹意,毁燕窝牟利,取幼雏贩商。惹得群燕愤怒,一齐冲向二人,啄眼毁容。俩兄弟急不择路,坠入深渊,其尸肉虎狼不食,腐臭冲天,群燕遂弃窠远去,再不复返。燕子梁后深谷中,至今尚有白骨两具,人称“死人坑”。
传说仙人携琴西游,见贺兰山风景优美,便沿沟谷寻泉眼至此。一时雅兴大发,在此巨石上抚琴弄弦。又见远山那边飘过一朵彩云,仙人便腾空而起,甩下一根琴弦飘然而去。琴弦落处,变为一条小溪,蜿蜒曲折,绕巨石与清泉汇流,潺潺而下。从此,这块巨石被人们称作古琴台,其下小溪便名为琴溪。坐在琴台上,静心聆听泉水流淌,真的会有琴声传过,如丝如缕,其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