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一个儿子来给早逝的堂哥继嗣就可以了。
自从秦谊的伯父秦升去世后,在雒阳的秦谊已经成了全家,乃至全村饶希望,毕竟他们整个村子都姓秦。
现在这个年头,就是秦家这种地方豪强的日子都不是很高过,原先秦谊伯父秦升在的时候,家里也算是在中央某部门有个科长级别的靠山,地方上的官吏也是要高看上几分,现在秦升没了,家里自然是希望秦谊能够早日混出头来。
“我一定不会让大父,还有全家人失望的!”恍惚间秦谊仿佛又记起了自己上大学前家长对自己的期待,也是有感而发得道。
“有这份精神头就对了!现在阿谊也成亲了,我也该回家了!”而秦谊的这个回答也是让秦进非常高兴,也是忍不住拍着秦谊的后背又鼓励了一番。
“叔父,多住几日吧,尤其是那几个的,完全没见过雒阳的繁华,你现在让他们回去他们也不愿意回去!”秦谊也是习惯性得留客,这次来雒阳的两家人,有一多半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有几个则是与秦谊年龄相仿的半大孩子,没见过雒阳的繁华,到了首都都花了眼,现在估计正在外面逛街呢。
“唉!不放心家里啊!”
听了秦谊的话之后,秦进也是长长得叹了一口气。而听了秦进这声无奈得长叹,秦谊也是有些感同身受。
自从有原平县,以及原平县的前身崞县以来,原平这片土地还是属于雁门郡的时候比较多。
而提起雁门这两个字,浮现在秦谊脑海里面的就是武安君李牧在雁门砍了十来万匈奴的脑袋,然后就是《龙八部》中乔帮主的父母在雁门关外遭到过伏击,虽然有过汉唐两大王朝扫荡草原的伟大胜利,但是再过去一千年,这地方似乎依旧是民族融合的最前线。
当调阅了秦宜禄的记忆之后,秦谊发现原平的情况还真得很糟糕,也难怪四叔秦进想着赶紧回家看看。
从建宁元年(168年)起,一直到光和四年(181年),几乎每年都有鲜卑大军侵略幽并二州,持续不断的战乱让并州持续失血,情况糟糕极了。好在一统鲜卑各部的檀石槐大汗在光和四年终于死掉了,鲜卑各部再次陷入内斗之中,这才让幽并边疆安稳下来。
只是当这一切安定下来之后,雁门郡这里一下子却是又多了好些乌桓人。
雁门郡这地方原先就有乌桓人,建武二十五年(49年),塞外的乌桓来投靠,被光武帝安排在塞内的幽州和并州,其中并州的安置点是雁门、太原、朔方三郡。
这还不算完,东汉王朝非常喜欢拉一批异族雇佣兵给自己干活,不但便宜,还能打死友军除内患。在过去持续十几年的鲜卑之乱中,又有一部分乌桓部落作为迎击鲜卑大军的汉朝边军从幽州拉来的仆从军,来到了雁门郡。等打完仗之后这批新移民便就近安置在了雁门郡,有好几个乌桓部落就在原平县境内。
安稳了没几年,就在去年并州又闹起了白波和匈奴,连并州刺史张懿这种省级干部都被干掉了,现在局势这么乱,谁知道原平的那个乌桓部落会不会趁机搞事情。在某些并州人眼中,这些新老乌桓人,可比欧洲某些国家眼中的难民要危险上许多,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搞事情。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是同族之间也不见得就能坦诚相待。并州北部这些个郡水资源比较缺乏,至少可以是水资源分布不太均匀,像是原平隔壁的广武县,某些地方喝水都困难。眼看来年很快便到了春耕的时候,弄不好原平几个村镇有可能会因为争夺水源展开械斗,这都让秦进非常牵挂家里的情况。
当原平秦家的这些事情划过秦谊脑海时,他心中竟然生出了一股莫名其妙得责任感,伯父去世之后,他这个大将军府的临时工,可能就是秦家村的父老乡亲们用来拒绝朝廷摊派的各类钱粮时的一个靠山了吧。
“叔父,您走得时候把这次家里带来的嫁妆什么的都拿回去吧!”
“阿谊,你这是什么话啊!嫁妆是人家杜威给自己女儿的,我带来的财物是你大父给你的,况且你在雒阳开销比较大,恐怕还要花些钱财与上官搞好关系,我们带回去也没啥大用!这一路上带过来就够麻烦的了,现在还要带回去?!”
听了秦谊的话,秦进虽然也是觉得侄子越发懂事,但是秦谊这个要求也是有些不切实际。
社会的发展并不一直向前,偶尔还会发生一些倒退,譬如东汉的商品经济竟然比西汉要差,到了原平这种边疆地区那就更落后了,以物易物都是平常。
秦进带来的财物很大一批都是布帛这种比钱还好用的硬通货,再让秦进把这些东西拉回原平,估计他也老不愿意,还不如留给秦谊用呢。
“叔父我明白了,您把那几个的留下来吧,我让他们跟着我也在雒阳长长见识,可比待在原平那种地方容易有出息。如果有什么大人物能够看上他们哥几个,不准也是我们秦家的机会!”
借助秦宜禄的记忆,秦谊也是很快发现自己刚才这个要求有些过分,转而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想要把陪着秦进过来的几个年轻的秦家人留下来。
实话,秦谊的这些亲戚水平都很一般,他秦谊已经是秦家村最优秀的人物,当然这也和他的族长爷爷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这些老秦家的人胜在知根知底忠实可靠,诛三族杀不到他们,但是诛九族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行!没问题,你大父其实也有这个意思,就是怕你新婚燕尔不太习惯和这些毛头在一起,本来是想再过几年把这些家伙送到雒阳来的!”对于秦谊的这个要求,秦进也是马上便同意下来。
“还有一件事,伯父临死前告诉我,这大汉王朝马上要乱,让咱们早点儿准备。不在这场变乱之中成就大事,至少也别被祸事给波及!”
“大哥真是这样的?”当听了秦谊的话之后,秦进也是大惊。
作为秦家村上一代最杰出的青年,秦升给几个弟弟留下的印象那可是非常好,又在大汉王朝的中央做了几年郎官,肯定知道一些高层的秘辛,拥有内幕消息的聪明人,当然更容易分析出时局的发展来。
只是平日里秦进和秦升也是有些书信往来,但从来也没听大哥提起过如此大逆不道的话题来,所以一时间也是失了方寸。秦进就没想过他那个一向老实胆的侄子,居然在这种问题上欺骗自己。
“
本章 共3页 / 第2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