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我竟然是白骨精 > 我竟然是白骨精最新目录

第一百六十七章 扩展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而到这里,就有必要给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我国古代的史料。

首先,中国古代、戏曲等俗文学的发展是后起于诗文等雅文学的。

然而,从“粗陈梗概”的魏晋算起,至今也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作品。

怎么呢,像是江~苏社会科学院明清研究中心、文学研究所编的《中国通俗总目提要》,收入白话1164部。

以及宁稼雨先生所编撰的《中国文言总目提要》收入文言总目有3225种。

当然其中有一部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言,有的则已经亡佚。

可以中国古代中的文言和白话是互相影响、又自成体系的两大系统。

而且中国古代不但数量多,而且产生了可以与世界名着媲美的优秀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史是很有意义的。

先给大家一下中国古代的分期,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和古代的发展情况,我们把中国古代的发展分为六个时期:

第一是准备期从远古至先秦两汉。

我国最早的叙事文学,如神话传、寓言故事、史传文学等,虽然不是,但从思想上、题材上、语言艺术的表现方法上为古代的发展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第二是成熟期魏晋至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志人是中国的雏型。

但他们仍然没有摆脱依附历史着作的状态,作家也不是有意为,形式较简单,只是“粗陈梗概”而已。

唐代古代开始成熟,形成独立的文学形式——传奇体,作家开始有意为。

唐传奇是我国文言的一座高峰,对后代文言和白话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三是转变期宋元:宋元话本在中国史上承前启后,标志着中国古代从文言向白话、从短篇向长篇、由史传体向唱体的发展和转变。

创作群体扩大,题材增加,《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经典的长篇就是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经过世代积累由文人加工而成的。

第四是繁荣期明代:明初,古代发展处于停滞阶段。

像是明嘉靖、万历年间到明末,创作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代表作是《西游记》、《金瓶梅》和“三言”、“二拍”等白话短篇集。

并且神魔、人情成为的主潮。

这一时期,作家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从描写历史、英雄转向描写市井细民;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向典型化过渡。

长篇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发展。

作品风格鲜明,是中国古代发展的繁荣阶段。

第五是高峰期清初至清中叶:清初,《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成为文言的又一座丰碑。

接着《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出现,把中国古代发展推向了高峰,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

作家把自己的生命熔铸在艺术作品中,从对封建政治黑暗的揭露,转向对封建意识形态的认真反思;人物形象达到高度个性化。

出现了反映个***思想的新人物,对封建社会的失望,使作家作品带有更浓重的感伤和困惑情绪。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近代尚未出现,这一时期兴盛的公案侠义和狭邪是古的余波,所以也在高峰期介绍。

第六是演进期1895-1911:是近代时期,也是古代终结演进为近代时期。

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战斗号角,大量繁荣,近代从内容上反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倡改良主义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艺术上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同时,逐渐接受西方的影响,人物、结构、语言方面都有重大的变化。

至于中国古代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的话。

比如中国古代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

造成中国迥异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这其中像是以儒家为主,儒道佛互相融合与碰撞的政治伦理思想。

以及注重纂修历史和史传文学的影响。

还有唱文学的影响。

包括中国富有民族特色的其他文艺形式的融合、渗透。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与作用使中国古代在下列几个方面,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1、创作思想:儒家哲学思想把本体论、认识论始终融合在道德论中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它的文艺思想强调“诗言志”“文以载道”,倡导文学的教化作用。

因此,作家在作品中总是按照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的道德观念来塑造人物达到文艺的教育作用。

2、作品题材:中国古代在题材方面的特点是历史题材多、重大题材多、因袭继承现象多。

中国古代题材相对集中,大体可以归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讽刺谴责、灵怪神魔这六类。

如果再概括一些,可以归纳为讲史包括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世情包括人情和讽刺,神魔包括志怪和神魔三种,也是写历史、写现实、写神怪。

中国古代重大题材多,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儒家思想是以伦理化、政治化为特征的注重封建社会的秩序化,追求人格道德的完善化,关心人伦关系的规范化,因而选择重大题材是作家的神圣使命。

作家相当自觉地把他们的视线集中在关系国家命运、世风道德等重大问题上。

因而历史、英雄传奇、公案侠义、人情世态、谴责讽刺就应运而生了。

即使灵怪神魔与佛教道教的流行有关,但仍以儒为主,儒佛道三教合一,通过灵怪神魔故事,达到教化的目的。

中国古代题材的特点,使古代优秀总是引导读者关心国家前途、民生疾苦、社会正义,而不要沉溺于个人情感的狭地里。

总是在作品中高扬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主旋律,鼓舞人民为美好前途而斗争,而不要消极颓废、意志消沉。

西方强调个***,反对封建专制和神学统治,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

但是,他们中的英雄人物可以置国家人民的命运而不顾,不是战斗在战场,而是决斗于情场,这在中国古代,在中国老百姓的审美观念、

本章 共2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