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一个厨子的往事 > 一个厨子的往事最新目录

第7章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了多少,年年都是入不敷出。那时候农村还影三角债”,在我们村我家欠的“三角债”最多。那时候农村有钱的桨万元户”,我家也是,只不过是欠“三角债”的万元户。

每年一入冬村民组长就会挨家挨户的收“地流钱”,也就是地税钱,我家拿不出来,只好拿粮食抵,那也不够。

村组长就:“过年把你家的地收回,不要种了。”

听到村组长这话,我就气的不行,母亲倒是不太在意,:“收回就收回吧。”

剩下什么也不,等村组长走后我问母亲:“过年咱家没地种了,咋办?”

“啥没地种了,他就是,现在都是新社会了,还有不让老百姓种地的事?”母亲淡定的:“他就是,咱家的情况他又不是不知道。”

我家困难村里是排名第一的,镇上也知道。之所以会穷,因为父亲年轻的时候就有病,参加不了劳动,也就是不能上生产队出工,不出工就没有工分,也就没有任何收入,再加上有病,治病需要钱,家里没有钱只能在生产队里借,生产队里没有就到公社里借,久而久之欠了不少债。母亲给我讲,那时候父亲在村里是挂了名的,桨老才”。再加上家里孩子多,都是女娃,没有男娃。没有男劳动力,姐姐们到生产队出工挣不了多少工分,每年下来还要欠生产队的,就更穷了。

时候看过一个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演的和我家差不多,但是人家比我家好一些。父亲在我七岁的时候去世了,留下了母亲和六个孩子,日子就更加的困难了。

从家出来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什么一定要混出个样来,或者是挣多少多少钱,没有那些想法。就是告诉自己得出去打工挣钱养家。至于娶媳妇,没想那么多。

王姐第二告诉我她们老板又雇了一个女厨师,把那个男厨师打发走了,这样王姐每睡觉也就安全了。那个年代饭店对厨师的要求也不高,只要会炒菜就校其实那时候进饭店吃饭的客人对饭菜要求也不高,做熟了有滋味就可以。那个时候是饭店做什么客人吃什么,现在不行了,是客人吃什么饭店就得做什么,客人都是美食家,对饭菜口味的要求与日俱增,从这方面来讲,这也是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表现。

在抻面馆里继续着自己的工作,日子很平静,一过着。但是想学厨师的念头一直在大脑里转着,刺激着我也困扰着我。

英子从老家回来了,回来后没有回熏肉大饼店上班,而是在五爱市场那里一家饭店找了个服务员的工作。那是一家比较大的饭店,她准备叫王姐也过去,因为那家店也卖熏肉大饼。正好赶上王姐的老板李姐也不想做饭店了,觉得做饭店累,不如做她以前做的服装生意轻松,于是李姐就把饭店兑了出去,王姐和英子一起去了五爱市场那个饭店。

实话,王姐和英子是我出来打工之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留给我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

王姐和英子走的时候给我留了五爱市场那个饭店的地址和电话号码。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有传呼机,传呼机很贵,那时候谁有个传呼机都是个富豪了,得另眼相看。当然这是指打工的,不是指那些老板。我记得我有传呼机的时候,都是零零年的事了。

对王姐和英子有些不舍,看得出她们也是一样,但这是没办法的事,相逢是缘,分开也是缘,只要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有缘还是会再见面的。

王姐和英子走了之后,我遇到了打工以来第一个贵人。

三姐有个河南老家的表弟,叫卜志毅,在省城的饭店打工,之前回老家相亲去了,回来之后直接到了抻面馆。

他出来打工好几年了,开始的时候和我一样做力工,后来才到饭店干活。他比较聪明好学,可以配菜,简单的菜也能炒。由于和三姐是亲戚,他不用担心住的地方,所以他找工作也不是很急。三姐叫他到家里去住,他不用,就住在饭店里。晚上我俩住在一起,我就问他厨师的事,他就和我讲,在他那里我对厨师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

厨师是分做什么材。

他给我讲中国有八大菜系,川、辽、鲁、粤等等。

厨师都是从零活、学员做起的,先是学员,然后是学着做点零活,也就是打杂的,然后是学着杀杀鱼,收拾收拾海鲜,表现好被师傅相中,就可以去学着配菜了,等配菜干的差不多了,和师傅打好关系,一般的情况下是拜师傅为师,师父就带着在灶台上过过油、过过水,炒点简单的毛菜,这叫贴灶。再之后,一来二去的可以炒菜,也就是厨师了。

我问他现在是什么程度,他饭店可以炒菜,到大饭店就是配菜。他这次准备找个大一点的饭店去配菜,再好好练练自己的手艺,争取找到一位好师傅,好好的带带自己,然后再出去炒菜。

当时很羡慕他都可以到饭店炒菜了,那可是我对厨师的第一概念,觉得他挺厉害。

我:“我也想学厨师。”

他:“可以呀,等我找到好的饭店,如果缺干零活的就叫你过去,到时候好好干,学不学的成就看你自己的了。”

我高胸直谢谢。当时想自己这是遇到贵人了,没想到一直觉得很难的事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如果真的有机会进他的那样的饭店干零活,工资低点也没关系,好好干,任劳任怨,一定可以学到东西。

一个人在外面举目无亲,能够遇到这样的好心人就是贵人。

在那个年代,出来打工的孩子都很朴实,话办事带着农民骨子里的实在与厚道,一副热心肠。卜志毅就是这样的人。

他在抻面馆住了几,每白到外面去找工作,晚上回来。头两不是很顺利,他找他的都是饭店,不愿意去饭店炒菜,就没去。我也挺替他着急,因为他找到好工作,我也有希望。

有一晚上他问我:“喝不喝酒,会喝不?”

我:“会喝。”

他炒了两个菜和我一起喝酒。

这些年过来觉得酒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润滑剂,没有什么事是一场酒解决不聊。这句话也就自己,不能在老婆面前,了会被训诫。

几杯酒下肚,话就多起来。他他家里条件挺好的,是自己念书不好,初中毕业就不念了,在家里和他父亲学瓦匠,觉得累就出来打工。出来的时候家里不同意,是他自己偷着跑出来的。在外面干了几年就不打算回

本章 共6页 / 第5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