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第二十九回红军勇闯大巴山麓,张国焘巧计败川军。
田颂尧拆兵空山坝,王树声舍命剌敌军。
在幅员辽阔的川北,也正当川军各将领在成都醉生梦死,寻欢作乐之际,就是秦岭与大巴山麓之间交会地段,如两条巨龙张牙舞爪,磅礴千里,大巴山各支脉如万千龙脊纵贯全境,群山绵亘,无处不是崇山峻岭,地险山陡,在大山老林中,冬天的积雪终年不化,夏秋之季则风雹冰霜,虫旱风干,深山丛林,土多田少,坡陡土薄,所见无非土魁荒阜。气候寒冷,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诚实朴素,任劳任怨。然而在川军的残酷统治之下,关卡林立,苛税繁重,人民世代贫瘠落后,饥寒交迫,愚昧迷信,民谣曰:
尖尖山,三斗坪,包谷红苕胀死人。
弯弯路,密密林,茅草棚棚笆笆门。
一年四季忙到黑,想吃干饭万不能。
刘湘占有以重庆、成都,万县、宜宾等大城市为主的川东地区。刘文辉占领川西及西康,邓锡候占有川西北一带,田颂尧占有通江,南江,巴中,三台,仪陇,射洪,南部和盐亭等地,势力最为强大,刘存厚占有万源,宣汉,绥定等地,杨森则占有营山,渠县,广安,岳池等地。
鄂豫皖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四大根据地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中央苏区根据地,她地处湖北东北部,河南东南部和安徽西部,钳制长江,截断京汉铁路,瞰觑五省,通瞿武汉,犹如一把利剑犀利尖锐地插入国军的心脏。
委员长蒋介石吸取前几次围攻中央根据地教训,为解决后顾之忧,也是在安川之战之际,一九三二年七月,国军首先集中优势兵力向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张囯焘率领全军成功地取得了前三次围剿之后,便骄傲自满,甚至认为:国军已经临近崩溃,断定国军若再度进攻红军时,恐怕要用列强的雇佣军来担任主力军,国军不过是偏师而已。便对即将来到的围攻麻痹大意,稀里糊涂,当大军压境,横扫一切,玉石俱焚时,又仓惶应战,用将士们的血肉之躯阻挡飞机,大炮,愚蠢地作正面硬碰,红军伤亡惨重,几乎伤了元气,随之张国焘又悲观失望,又认为:国军的力量太大,不可能粉碎国军的围攻,于是竟急转直下将红四方面军轻率地撤出鄂豫皖根据地,白白丢失了一大片苦心经营的红色根据地。一九三二年十月初,红四方面军约一万五千人,突破了京汉铁路而开始西征,在枣阳,新集与国军第八十师,八十三师,四十四师及独立旅四十二旅遭遇,经过两昼夜的苦战,终将国军打垮,红军未及休整,第二天又在枣阳的土桥铺与国军刘镇华部的六十五、六十七师遭遇,仅开战一个小时便完全击溃国军。红四方面军在扫除障碍后,又继续西行,经过了浙川,商州,柞水等地。冲破国军的重重封锁,于十一月底翻越秦岭,逼近长安,在离长安五十里的子午镇,击溃了杨虎城的第十七师及警卫团,接着又在长安南七十里的旁徨镇打垮国军第一师独立旅,十二月十日,红四方面军再度翻越秦岭,到达了陕西的城固县后,由于是张国焘的独断专行,鄂豫皖第四次反围攻斗争的失败和西征途中大量伤亡的事实,引起了广大指战员的普通怀疑和不满,事实求是的说,张国焘也算得上是一代枭雄,此人身强力壮,国字脸,目光犀利,行为果断,手段狠毒,心胸狭窄,刚愎自用,他的悲剧之处是但凡在危险困难生死存亡之机,作为一个领头的灵魂人物首先精神垮了,盲然不知所措,在大是大非面前摇摆不定。在众军威逼无奈之下,召开城固杏口会议,有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张琴秋、傅钟、十师师长王宏坤,政委周纯全,十一师师长倪志亮,政委李先念,政治部主任周光坦,十二师师长旷继勋,也就是与邹进贤一同起义的在重庆逃脱的那个人,政委甘元景,政治部主任韩继祖,七十三师师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政治部主任黄超参加,这些人都是优秀的红军将领,他们个个智勇双全,七十三师师长王树声性格刚烈,直来直去,首先发了言,他已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怒火,矛头直指张国焘说:
“张主席!我们这种秘而不宜向大西北地逃跑是非常错误而危险的!”
“还有!你凡事从来不同人商量,作出的决定也不向中央汇报,完全中断了与中央的联系,是非常错误的。”
“对!”
一时间群情激昂,交头接耳,张国焘无比羞恼,对提意见的人恨不得一枪毙了他,张国焘见自己大失人心,快成孤家寡人了,脑子一片空白,徐向前打围说:
“张主席!我们大家还是尊重你,希望你发扬集体领导,放弃家长作风,我们红四方面军还是有希望的!”
“有希望?”
“对!我们现在就有一个绝好的机会,在西乡县钟家沟抓到一个俘虏,审问中得知:四川军阀正在成都混战,驻守通,南、巴一带的田颂尧主力已经调走,川北防守空虚,只要我军翻越大巴山天险,出奇兵袭击田颂尧,建立川陕根据地!”
一席话惊得众人目瞪口呆,气氛一下子转移了,大家议论纷纷,空前活跃了,张国焘也看到了希望,脸上一下子舒展了说:
“同志们对我的批评我接受,在这里我表示改正错误,根据情报:这是一个绝好机会,我决定成立前敌委员会,进军川北,如果这个情报属实,简直是天赐良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我党的革命重心已转移到农村,大批川籍党员纷纷回川,星星点点的火种在广葇的川北大地上蔓延,首先是一九二八年李家骏在源固坝建立了川东游击军第一支队,人数一千多人,打土壕!破仓分粮,一九三0年以李光华,王维舟在虎场,太平场,金凹坝爆发农民起义,人数一度达三千多人,一九三二年,即前不久,也就是我们还在鄂豫皖苏区的时候,爆发震惊川北的“升保暴动”,以张友明,覃文,罗敏则为领导,创建了川东北工农红军,不过,这些大大小小的起义,都被或多或少地被镇压下去了,他们分散开展游击活动,正好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大家重新团结了起来,振奋了精神,红军没作充分的准备便经天地寺,核桃树越巴山,出敌不意抢占两河口,直下通,南,巴,这是一入川的最佳捷径,但十分险峻,上坡七十里,中段七十里,下坡七十里,在这二百一十里的山野中、行人绝迹,蒿草满地,荆棘丛生,时值隆冬,冰雪封山,一望无崖,红军经过长途
本章 共3页 / 第1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