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落实到具体的政治实践中,提倡以德服人的“王道”政治,反对霸道政治,从而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何谓“义”呢?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通过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比方来告诉我们义比生命更珍贵的道理。司马迁、苏武、文天祥、谭嗣同、林觉民、朱自清等等都践行着舍生取义的人生原则。古人还用义和利的比较来说明义的重要性。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时候,利和义,哪一个更重要,是难以抉择的,而能做出艰难选择的人,就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礼”是一种社会规范,在前面已经专门谈过。
何谓“智”呢?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并认为“智”就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本能,根据不同的对象予以不同的态度。孔子说:“好学近乎知”(知和智是通假字),认为“智”就是明智。董仲舒在《必仁且智》中说:“何谓智?先言后当。”
何谓“信”呢?董仲舒在《贤良对策》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在儒家思想中,“诚信”被视为贯穿天地万物的基本原则,是天地之道,为人之本。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墨子也给后世留下了“言不信者,行不果”的名言。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卖酒的老翁,在一条小街上卖了数十年的酒,由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生意非常红火。一天,老翁出门办事,让儿媳照管店铺。还没到中午,一坛酒就快卖完了,儿媳一想,何不在酒中掺一些水,不是就可以多卖点钱了吗?于是,她趁人不注意,便往坛子里加了一些水,一坛加水的酒仍然不到晚上就卖完了,并且还多卖得一些钱。老翁回来后得知此事,气得直拍胸脯。儿媳不解,老翁告诉她,一个生意人最重要的是讲究诚信,用几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信誉毁于一旦。可见,我国先民数千年来一直履行着“信”的原则。莎士比亚说: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我们不能把诚信挂在嘴边,而是要把诚信落在实处。而莎翁口中的“实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和细节。
不同的人对“五常”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在商人眼中,大忠大爱是为仁;大孝大勇是为义;修齐治平是为礼;大恩大恕是为智;公平合理是为信。在有志者眼中,天下一统为仁;民族兴亡为义;自强不息为礼;福亏自赢为智;以义取利为信。在革命者眼中,世界大同为仁;祖国山河为义;家国天下为礼;刚柔相济为智;一诺千金为信。经过几千年的深厚积淀,“五常”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同时时代也赋予它不同的内涵,愈加焕发理性的光芒。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注释
梁:粮食作物,粟的优良品种的总称,古代又称为“禾”。
菽:油料作物,豆类的总称。
黍稷:粮食作物,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一般将黍、稷统称为稷,分别来说,煮熟后有黏性的叫做黍,没有黏性的叫做稷。
豕:猪。
稻子、小麦、小米、豆类、玉米和高粱,这“六谷”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物。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六畜”经过人们的驯化后,也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心解
六谷六畜
六谷是中国古代的六种主要谷物,最早见于《周礼》。《吕氏春秋·审时篇》记载了禾、黍、稻、麻、菽、麦六种谷物。很明显,稻、黍、稷、麦、菽、麻就是当时的主要作物。所谓五谷之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了五行思想的影响。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六谷这个概念在不断演变着,最后只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或者泛指粮食作物罢了。大约六七千年前,我国先民已经成功驯养了马、牛、羊、鸡、狗、猪,后人称为“六畜”。对动物的成功驯养,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我国的传统农业历史悠久,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炎帝号称“神农氏”。据说神农氏之前,人们吃的是爬虫走兽、果菜螺蚌,后来人口逐渐增加,食物不足,迫切需要开辟新的食物来源。神农氏为此尝遍百草,历尽艰辛,多次中毒,又找出解毒办法,终于选择出可供人们食用的谷物。接着又观察天时地利,创制斧斤耒耜,教导人们种植谷物。于是农业出现了。
根据新近的考古发现,早在七八千年之前,我国先民就已分别在黄河和长江下游的一些地区种植粟、稷和水稻了。大约在西周以前,中原地区的农业种植主要以粟黍为主。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已有稻、麦、粟、稷等农作物的名称以及与田、圃、囿、畎等有关土地利用的文字。春秋到汉代时,中原农业作物已有“五谷”、“九谷”之说。因此,中原人又被称为“粮食之民”。同时农业生产技术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不过,粮食生产不是唯一的。当时还饲养“六畜”,种桑养蚕,种植蔬菜、油料,樵采捕捞,进行农副产品加工等。有人统计,起源于我国的栽培植物主要有:谷类作物的粟、稷、水稻、荞麦;豆类的大豆、毛黄豆;蔬菜中的白菜、萝卜以及果树中的桃、李、杏、梨、柑桔等。作为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我们祖先从野生植物中驯化培育了大量的栽培植物,并进一步把它们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丰富世界人类的物质生活,作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土地,是增加农业生产的主要途径。人类多年的农业生产实践,就是沿着扩大耕地和开展集约经营这一道路前进的。我国是历史上有着较高土地利用率的国家之一。据公元前3世纪成书的《周礼》记载,我国古代在经过不定期撩荒和定期轮荒之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很早就使用了连作的土地利用方式。宋代以后,就已经很少有闲田旷土,地少人多的矛盾已较突出。因而向水夺田,与山争地的修造围田和梯田的活动,在有条
本章 共9页 / 第6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