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三字经心解 > 三字经心解最新目录

第五章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的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从而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比欧洲早了400多年,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在元代,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文化艺术特别是元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元杂剧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多种词曲和技艺的发展成果,达到一个鼎盛的阶段,可与唐诗、宋词相媲美,成为人类戏剧和文学艺术的瑰宝。诗歌、书画也有了高水平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书画和诗歌大家。

元朝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空前繁荣,使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双向交流加速。中国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传入阿拉伯和欧洲,推进了这些地区的文明进程。阿拉伯的医学、天文学、农业技术,欧洲的数学、金属工艺,南亚的雕塑艺术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信息量之大、传播范围之广、对当时及未来历史影响之大,都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

明太祖,久亲师,

传建文,方四祀。

迁北京,永乐嗣,

迨崇祯,煤山逝。

注释

亲师:亲自率领军队。

建文:明太祖的孙子朱允炆,于1398—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

祀:年。

永乐:明成祖朱棣,于1402—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

煤山:今北京景山,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时,崇祯皇帝在此自缢而死。

经过长期的斗争,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来他把帝位传给了他的孙子建文帝。建文帝在位时间只有四年,就被永乐帝取代了。永乐帝还把都城迁到北京。崇祯皇帝在农民起义军攻入京城的时候在煤山自缢,明朝灭亡。

心解

明朝

这一节介绍的是明朝的历史。1368年,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明朝。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后来逐渐衰落,尤其到了后期社会矛盾尖锐,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在全国的统治宣告结束。

朱元璋是继刘邦之后的又一位平民皇帝。他自幼穷苦,曾为地主放牛,相传还一度入皇觉寺当和尚。二十五岁时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郭子兴死后,这支队伍就由朱元璋率领。1356年,朱元璋接受部下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积极招揽人才,壮大实力。1368年于南京称帝,定国号为明。然后,派大兵分路北伐,与同年8月占领大都,在以后几年,又陆续扫平了各地的割据势力。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一方面减轻农民负担,恢复社会的经济生产;一方面惩治贪污腐败的官吏,即使是皇亲国戚、开国功臣也不手软,又分封皇子镇守各地。为了加强皇权,朱元璋还废除了沿袭近两千年的丞相制度。

1398年,朱元璋病卒,皇太孙朱允炆嗣帝位后削藩,危及燕王朱棣。1399年7月,朱棣为夺帝位,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号称“靖难”之师。于1402年6月南渡长江,攻取京师,夺取皇位,是为明成祖。朱棣兴建了北京城,于1421年迁都北京。朱棣在位期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方式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成祖之后,又有仁宣之治。1435年,年幼的明英宗即位,崇信宦官王振。结果导致1449年的土木之变,皇帝被瓦剌俘虏。在于谦的率领下,另立明景帝,并发动全国军民抗战,终于打退了入侵的瓦剌军,明朝一度复兴。明孝宗年间是明朝政治最为清明的时期,这位皇帝勤勉而不专制,信任大臣,内阁权力大为上升。到了嘉靖皇帝,他信奉道教,不理朝政,致使严嵩把持朝纲,政治腐败,财政出现危机,以至海瑞称“嘉靖嘉靖,家家皆尽”。

1573年,神宗即位,年号为万历。神宗得到内阁首辅张居正的鼎力辅佐,开始进行改革。内政方面,提出了“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推行考成法,整顿官僚机构,同时决意任用支持改革的才俊人士。经济方面,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军事方面,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使边境安然。万历初年呈现出明代中叶以来最好的形势。张居正病卒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制度都被废止,明朝从此走上了衰败之路。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排除异己、镇压人民。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644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3月,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至此灭亡。

明朝的农业发展无论是产量还是生产工具,都高于宋元时期。自明朝初年起,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手工业高度发展,促进了市场经济化和城市化。明朝在手工业上的领先优势持续了将近两个世纪。然而明朝推行“重农抑商”的原则以及严厉的海禁政策,使得商业受到了一定的压制。明朝的文化发展比较迅速,中国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三本就是出于明朝。在思想上,王阳明的新哲学“心学”在嘉靖以后盛行,形成一股反对传统束缚的思想浪潮。明朝初期至中期的科技有了较大的发展,直至16世纪,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这一时期出现的科学著作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徐霞客游记》等。这些都是我们现在研究和借鉴古代技术的珍贵的文献资料。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出现的西学东渐浪潮,对我国的学术、文化思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至此,《三字经》讲史的部分就结束了。在这之后就是以女真族为主体的清政权统一了全国,成为当

本章 共15页 / 第14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