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鲁迅书信 > 鲁迅书信最新目录

第13章 一九二四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虽然竭力遮蔽着,总还恐怕传染给别人,我之所以对于和我往来较多的人有时不免觉到悲哀者以此。

然而这些话并非要拒绝你来访问我,不过忽然想到这里,写到这里,随便说说而已。你如果觉得并不如此,或者虽如此而甘心传染,或不怕传染,或自信不至于被传染,那可以只管来,而且敲门也不必如此小心。

树人廿四日夜

注释:

〔1〕幼渔马裕藻(1878--1945),字幼渔,浙江鄞县人。曾留学日本,后任浙江教育司视学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等。

240928致李秉中庸倩兄:看了我的信而一夜不睡,即是又中我之毒,谓不被传染者,强辩而已。

我下午五点半以后总在家,随时可来,即未回,可略候。

鲁迅九月廿八夜241020致李秉中庸倩兄:来信收到。我近来至于不能转动,明日还想去一设法,但希望仍必极少,因为凡和我熟识可以通融之人,其景况总与我差不多也。但我总要凑成二十之数,于礼拜四为止办妥,届时希一莅我寓为幸。

鲁迅十月二十日夜其实钱之结果,礼拜三即可知。我想,如不得已,则旧债之若干份,可由我担保,其法如何,望礼拜三晚来一谈。

241126致钱玄同玄同兄:尝闻《醒世姻缘》〔1〕其书也者,一名《恶姻缘》者也,孰为原名,则不得而知之矣。间尝览之,其为书也,至多至烦,难乎其终卷矣,然就其大意而言之,则无非以报应因果之谈,写社会家庭之事,描写则颇仔细矣,讥讽则亦或锋利〔2〕矣,较之《平山冷燕》之流,盖诚乎其杰出者也,然而不佞未尝终卷也,然而殆由不佞粗心之故也哉,而非此书之罪也夫!

若就其板本而论之,则窃尝见其二种矣。一者维何,木板是也;其价维何,二三块矣。二者维何,排印是耳,其价维何,七八毛乎。此皆名《醒世姻缘》者也。若夫明板,则吾闻其语矣,而未见其书也,假其有之,或遂即尚称《恶姻缘》者也乎哉?

且夫"杨树达"事件〔3〕之真相,于今盖已知之矣,有一学生之文章〔4〕,当发表于《语丝》〔5〕第三之期焉耳。而真杨树达先生乃首先引咎而道歉焉,亦殊属出我意表之外,而不胜其一同"惶而且恐之至得很"而且又加以"顿首顿首"者也而已夫。

祝你健康者也。

"......即鲁迅"十一月二十六日

注释:

〔1〕《醒世姻缘》长篇,署"西周生辑著",一百回。最早有同治庚午(1870)年刻本。杨复吉《梦阑琐笔》说作者是蒲松龄。

〔2〕《平山冷燕》,署"荻岸山人编次",二十回。

〔3〕"杨树达"事件指杨鄂生因神经错乱,自称"杨树达"闯入鲁迅住宅,引起鲁迅误解一事。参看《集外集》中的《记"杨树达"君的袭来》和《关于杨君袭来事件的辩正》。

〔4〕指李遇安的《读了"记'杨树达'君的袭来"》。

〔5〕《语丝》文艺性周刊,最初由孙伏园等编辑,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七日在北京创刊。一九二七年十月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查禁,随后移至上海续刊,一九三○年三月十日出至第五卷第五十二期停刊。鲁迅是它的主要撰稿人和支持者之一,并于该刊在上海出版后一度担任编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