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架 登录注册
鲁迅书信 > 鲁迅书信最新目录

第14章 一九二五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不可抗御的原因,域名改为dsyq.org/感谢收藏^_^

,尚乞鉴原。至于其中有"刁作谦之伟绩"〔6〕,则连我自己也没有看见。因为"文艺"是"整个"的〔7〕,所以我并未细看,但将似乎五花八门的处所剪下一小"整个",封入信中,使勃涊者看了许多工夫,终于"莫名其抄",就算大仇已报。现在居然"姑看作'正经'",我的气也有些消了。

第五章"师古"无用〔8〕。

我这回的"教鞭",系特别定做,是一木棒,端有一绳,略仿马鞭格式,为专打"害群之马"之用。即使蹲在桌后,绳子也会弯过去,虽师法"哥哥",亦属完全无效,岂不懿欤!

第六章"模范文"之分数。

拟给九十分。其中给你五分:抄工三分,末尾的几句议论二分。其余的八十五分,都给罗素〔9〕。

第七章"不知是我好疑呢?还是许多有可以令人发疑的原因呢?"(这题目长极了!)答曰:"许多有可以令人发疑的原因"呀!且夫世间以他人之文,冒为己作而告人者,比比然也。我常遇之,非一次矣。改"平"为"萍",尚半冒也。虽曰可笑,奈之何哉?以及"补白",由它去罢。

第九章结论。〔10〕肃此布复,顺颂嚷祉。

第十章署名。

鲁迅。

第十一章时候。

中华民国十四年七月十六日下午七点二十五分八秒半。

注释:

〔1〕"教育之前途棘矣"这是套用杨荫榆《对于暴烈学生之感言》中的用语。

〔2〕"嫩棣棣"许广平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五日致鲁迅信中对鲁迅的戏称,下面的议论由此而发。

〔3〕"七.一六"许广平在上信中说:"你的信太令我发笑了,今天是星期三----七.一五----而你的信封上就大书特书的'七.一六'......这一天的差误,想是扯错了月份牌罢"。

〔4〕"宣外"许信中说鲁迅把宣内"写作宣外,尤其该打"。

〔5〕"其妙"在此许信中说,"'京报的话',太叫我'莫名其抄'了"。

〔6〕"刁作谦之伟绩"鲁迅剪寄的《京报》下方,刊有《古巴华侨界之大风潮》新闻一则,报导了当时驻古巴公使刁作谦"霸占领馆,踢烂房门,抢夺文件"等等,许广平读后莫名究竟,在给鲁迅的信中说:"大概注重在刁作谦之伟绩,以渠作象征人物乎"?

〔7〕"文艺"是"整个"的雪纹在《"细心"误用了!》中有"诗是以内容为主,是整块的"、"文学是整块的东西"之类的话。

〔8〕"师古"无用许信中说:"记得我在家读书时......我的一个哥哥就和先生相对地围住书桌子乱转,先生要伸长手将鞭打下来时,他就蹲下,终于挨不着打,如果嫩棣'犯上作乱'的用起'教鞭',愚兄只得'师古'了,此告不怕。"〔9〕罗素(B.Russell,1872--1970)英国哲学家。一九二○年曾来我国讲学。

〔10〕原件无第八章,或为作者误书。

250720致钱玄同心异兄:来信并该旬刊三期,均经敝座陆续"查照收取",特此照会,以见敝座谢谢之意焉。

且夫"孥孥阿文"〔1〕,确尚无偷文如欧阳公之恶德,而文章亦较为能做做者也。然而敝座之所以恶之者,因其用一女人之名,以细如蚊虫之字,写信给我〔2〕,被我察出为阿文手笔,则又有一人扮作该女人之弟来访,以证明实有其〔3〕。然则亦大有数人"狼狈而为其奸"之概矣。总之此辈之于著作,大抵意在胡乱闹闹,无诚实之意,故我在《莽原》已张起电气网,与欧阳公归入一类也耳矣。

其实也,S妹似乎不会做文章者也。其曰S妹之文章者,盖即欧阳公之代笔焉耳。他于《莽原》,也曾以化名"捏蚊"者来捣乱,厥后此名亦见于《妇周刊》〔4〕焉。《民众》〔5〕误收之聂文,亦此人也。捏蚊聂文,即雪纹耳,岂不可恶也哉!

《甲寅》周刊已出,广告上大用"吴老头子"及"世"之名以冀多卖,〔6〕可怜也哉。闻"孤松"〔7〕公之文大可笑。然则文言大将,盖非白话邪宗之敌矣。此辈已经不值驳诘,白话之前途,只在多出作品,使内容日见充实而已,不知吾兄以为然耶否耶?否耶然耶欤乎?

迅顿首七月廿日

注释:

〔1〕"孥孥阿文"指沈从文。他在《国语周刊》第五期(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二日)发表的《乡间的夏》一诗中有"欤耶欤耶脣----孥孥唉"的句子。

〔2〕一九二五年四月三十日《鲁迅日记》:"得丁玲信。"鲁迅疑为沈从文化名来信。

〔3〕鲁迅戏造的字,强调其为女性。

〔4〕《妇周刊》即《妇女周刊》。《京报》附刊之一,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蔷薇社编辑。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十日创刊,至次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共发行五十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日出版纪念特刊后停刊。该刊第二十五号刊载了署名捏蚊的《读陈剑非君的感言》一文。

〔5〕《民众》即《民众文艺》。该刊第二十五号(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载有聂文的《今后所望于民众者》一文。

〔6〕《甲寅》周刊章士钊曾于一九一四年五月在日本东京创办《甲寅》月刊,两年后停刊。一九二五年七月在北京复刊,改为周刊。"吴老头子",指吴稚晖;"世",指蔡元培。七月十八日《京报》刊出的《甲寅周刊》出版广告的目录中,列有蔡元培的《教育问题》、吴稚晖的《怪事》等文。

〔7〕"孤松"指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孤桐,湖南长沙人。辛亥革命前曾参加反清活动。五四运动后,主张复古,提倡尊孔读经,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参与镇压学生爱国运动和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后来他在政治、思想上有所变化,转而同情革命。

250823致台静农〔1〕静农兄:两回得信,因事忙未复,歉甚。《懊悔》〔2〕早交给语丝社,现已印出了。

这次章士钊的举动〔3〕,我倒并不为奇,其实我也太不像官,本该早被免职的了。但这是就我自己一方面而言。至于就法律方面讲,自然非控诉不可,昨天已经在平政院投了诉状了。

本章 共5页 / 第4页 ,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